高天(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師)

高天,男,生於1982年2月,漢族,雙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天
  • 出生日期:1982年2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 任職院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人物經歷,開設課程,研究方向,科研項目,學術論文,出版專著,

人物經歷

1999年9月-2003年6月就讀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林專業(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學士學位);
2003年9月-2006年6月就讀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專業(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碩士學位);
2006年9月-2007年6月就讀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態學專業;
2007年9月-2010年1月赴瑞典農業大學學習;
2010年12月-2011年6月返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2011年9月-2015年6月就讀於瑞典農業大學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專業(獲瑞典農業大學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哲學博士學位)
2003年1月-2003年6月,開展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園綠地景觀設計研究;
2004年5月-2004年8月,主要負責內蒙古長慶油田廠區綠地景觀規劃設計;
2004年8月-2004年9月,參與陝西西康鐵路小區綠地規劃設計;
2004年9月-2006年6月,進行高溫脅迫下仙客來的生理效應及耐熱性誘導研究;
2005年10月-2005年11月,主要負責寶雞金陵河與清姜河河道綠地規劃設計;
2008年9月-2010年1月,主要參與瑞典赫爾辛堡市綠色景觀結構與空間的規劃與設計;
2010年4月-2010年11月,全職工作於上海世博會瑞典馬爾默城市館(城市最佳實踐區),主要負責介紹馬爾默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低碳的城市設計與綠色清潔能源套用的推廣;
2011年9月-2013年9月,參與瑞典國家景觀監測管理項目(National Inventory of Landscapes in Sweden)並負責子項目“Forest stand structure and biodiversity indicator”。作為項目負責人(Project Leader)主要研究國家層級景觀資料庫的建立與套用以及植被結構的動態變化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研究成果被瑞典農業大學官方主頁收錄,
2012年2月,赴肯亞奈洛比參加有關景觀保護、生產與交流理論(Conservation, Prod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Diverse Landscapes: Theories and Methods)的培訓。
2014年2月-2015年6月,被瑞典農業大學景觀規劃、設計與管理學院聘為Research Assistant。
2015年6月至今,就職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風景園林藝術學院。先後訪問歐洲、非洲、北美多所大學和科研院所,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是國內外部分學術期刊的審稿人。

開設課程

目前教授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有園林藝術、案例教學、景觀生態學、風景資源與文化遺產保護等;主持我校2015年景觀生態學全英文課程項目。

研究方向

主要有: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生物多樣性價值在景觀中的體現、城市景觀生態。

科研項目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實踐套用目的的城市綠地景觀削減空氣顆粒物濃度研究”,58萬元,2020-2023;
(2)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基於實踐套用目的的城鄉森林景觀生物多樣性指示因子研究”,20萬元,2017-2019;
(3) 主持陝西省引進人才科研項目“不同植被結構綠地對大氣懸浮顆粒物濃度削減研究”, 20萬元,2017-2019;
(4) 主持陝西省留學人員擇優資助項目“生物多樣性指示因子在我國森林景觀套用中的有效性強度研究”, 5萬元,2016-2019;
(5) 主持國家林業局“陝西扶風七星河國家濕地生態站建設”項目,12萬元,2015-2020;
(6) 主持2015年度校青年英才項目“生物多樣性為導向的城鄉景觀規劃體系構建”,50萬元,2015-2020;
(7)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景觀認知與偏好視角的城市綠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遊憩利用平衡關係研究”,58萬元,2020-2023;
(8)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生態單元製圖的城鄉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構建”,20萬元,2016-2018;
(9) 參與教育部中央高校第二批科研基本業務專項基金項目“地域特色的鄉村景觀規劃研究”,50萬,2015-2016;
(10) 參與2015年度校國際合作種子基金項目“構建利於人類身心健康的城鄉綠色基礎設施”,4萬元,2015-2017
(11) 參與教育部中央高校第二批科研基本業務費項目“融入生物多樣性和居民身心健康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研究”,5.5萬元,2015;

學術論文

【1】 Hong Chen, Ling Qiu, Tian Gao*. Application of the Eight Perceived Sensory Dimensions as a Tool for Urban Green Space Assessment and Planning in China.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19, 40: 224-235.
【2】 Tian Gao, Tian Zhang, Ling Zhu, Yanan Gao, Ling Qiu*. Exploring Psychophysi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Individual Preference in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9, 16(17): 3102.
【3】 Tian Gao, Rui Song, Ling Zhu, Ling Qiu*. What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Green Spaces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Do Self-Reported Stressed Individuals Like? A Case Study of Baoji,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9, 16(8): 1348.
【4】 Tian Gao, Ling Zhu, Tian Zhang, Rui Song, Yuanqun Zhang, Ling Qiu*. Is an Environment with High Biodiversity the Most Attractive for Human Recreation? A Case Study in Baoji, China. Sustainability 2019, 11(15): 4086.
【5】 Ling Qiu, Fang Liu, Xiang Zhang, Tian Gao*. Difference of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 in Urban Space with Different Green Coverage Rates in Baoji,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9, 16(8): 1465.
【6】 Ling Qiu, Fang Liu, Xiang Zhang, Tian Gao*. The Reducing Effect of Green Spaces with Different Vegetation Structure o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 in BaoJi City, China. Atmosphere 2018, 9(9): 332.
【7】 Lijuan Song, Weiyang Liu, Huifeng Wu, Tian Gao, Wenfang Hao.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nutri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oil microbial properties in Artemisia sacrorum communities in the loess hilly reg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2018, 11(4): 127-134.
【8】 Chen S, Cao T, Tanaka N, Gao T, Zhu L, Zou CB. Hydrological properties of litter layers in mixed forests in Mt. Qinling, China. iForest 2018, 11: 243-250.
【9】 Tian Gao, Anders Busse Nielsen, Marcus Hedblom. Reviewing the strength of evidence of biodiversity indicators for forest ecosystems in Europe.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5, 57: 420-434.
【10】 Tian Gao, Marcus Hedblom, Tobias Emilsson, Anders Busse Nielsen. The role of forest stand structure as biodiversity indicator.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14, 330: 82-93.
【11】 邱玲, 劉芳, 張祥, 高天*. 城市公園不同植被結構綠地削減空氣顆粒物濃度研究. 環境科學研究, 2018, 31(10): 1685-1694.
【12】 宋瑞, 牛青翠, 朱玲, 高天, 邱玲. 基於綠地8類感知屬性法的復愈性環境構建研究——以寶雞市人民公園為例. 中國園林, 2018, S(1): 110-114.
【13】 高天, 李永生, 陳泓, 邱玲*. 生物多樣性指示因子在我國森林景觀套用中的有效性強度研究. 林業科技通訊, 2017, 539(11), 66-76.
【14】 邱玲, 陳泓, 高天*. 融合生物多樣性與景觀認知評價的城市綠地規劃與管理之研究綜述. 中國園林, 2016, 32(1):92-97.

出版專著

【1】高天, 陳存根. 生態單元製圖在城市生物多樣性規劃研究中的套用. 2019,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5683-0628-7.
【2】Tian Gao. Biotope and Biodiversity Mapping in Forest and Urban Green Space -Methodological Review and Developments. 2015, SLU Service/Repro Print, ISBN 978-91-576-8280-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