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貝葉棕

高大貝葉棕

高大貝葉棕(學名:Corypha utan Lam.)是棕櫚科、貝葉棕屬高大棕櫚。喬木狀。樹幹圓柱狀,高18-25米,葉很大,葉幅寬2-3米,大致呈圓形,掌狀分裂成1.5-6厘米的披針形裂片,葉尖開裂至葉片基部的1/3-2/3甚至更多,葉柄長2.5-3米,粗壯,上面有溝槽,邊緣具黑色的硬刺,頂端延伸成下彎的中肋狀的葉軸。花序頂生大型,金字塔狀,密集,長4.5-6米,佛焰苞多數,管狀,包圍著花序軸,由佛焰苞抽出許多一級分枝,分枝上亦具有管狀的較短的佛焰苞,包著二級分枝的基部,二級分枝上著生小花枝;花小,兩性,成團集聚傘狀著生於小花枝上,果實1-3個著生在一起,球形。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高棉、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緬甸、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高大貝葉棕主要生長在地勢平坦、低洼的季風區森林、開放草地和沿河的濕地。

高大貝葉棕的樹幹的柔軟心部可加工成一種沙穀米。切刮花序基部可獲得的甜汁液,可經發酵釀製椰花汁或醋,也可煮乾制棚。嫩果仁可食。葉子、種子可作多種日用品。根部有藥用價值。高大貝葉棕的種子有毒性。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9 ver 3.1)——無危(LC)。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高大棕櫚,喬木狀。樹幹圓柱狀,高18-25米,胸徑50-60厘米,葉很大,葉幅寬2-3米,大致呈圓形,掌狀分裂成1.5-6厘米的披針形裂片,葉尖開裂至葉片基部的1/3-2/3甚至更多,裂片具1條粗壯中肋和許多橫向小脈,約100片,先端具2裂或2齒;葉柄長2.5-3米,粗壯,寬7-10厘米,上面有溝槽,邊緣具黑色的硬刺,頂端延伸成下彎的中肋狀的葉軸,長約70-90厘米。
花序頂生大型,金字塔狀,密集,長4.5-6米,佛焰苞多數,管狀,包圍著花序軸,由佛焰苞抽出許多一級分枝,分枝上亦具有管狀的較短的佛焰苞,包著二級分枝的基部,二級分枝上著生小花枝;花小,兩性,成團集聚傘狀著生於小花枝上,每朵花具很小的鱗片狀小苞片,花無梗,但有時從花萼基部延伸成一個實心的梗狀部分;花萼杯狀,3裂,花瓣3,雄蕊6,花絲基部鄰接,其餘部分為鑽狀,頂部彎曲,花葯背著;子房3室,由3個癒合的具單胚珠的心皮組成,花柱短,鑽狀,柱頭3。果實1-3個著生在一起,球形,基部具花柱殘留物和2個小瘤狀突起(即不育心皮的殘留物)。種子球形或略為卵球形或長圓形;胚乳均勻,中央具小孔穴,胚頂生或近頂生。成無數裂片。

生長環境

高大貝葉棕主要生長在地勢平坦、低洼的季風區森林、開放草地和沿河的濕地。高大貝葉棕的分布區主要是潮濕的熱帶,氣溫從不低於10°C,年平均降雨量為1500毫米或更多,最乾燥的月份有25毫米或更多的降雨量,但在年降雨量低至250毫米的較乾燥地區,以及月降雨量在25毫米以下地區,也可以正常生長。即使是在小的時候,高大貝葉棕也喜陽光充足的環境。

分布範圍

生長習性

高大貝葉棕會在一次開花結實後死去,且植株在幼時生長緩慢。若砍掉植株的芽,因其不能產生側枝,所以植株會死去。

主要價值

食用:高大貝葉棕的樹幹的柔軟心部可加工成一種沙穀米。切刮花序基部可獲得的甜汁液,可經發酵釀製椰花汁或醋,也可煮乾制棚。嫩果仁可食。
經濟:種子堅硬,可用以製造念珠和鈕扣。在菲律賓和東印度群島,多用高大貝葉棕的葉片編制各種家庭用品。將未展開的葉切成條可編成各種袋、蓆子和帆篷。菲律賓還將高大貝葉棕葉片作糖的出口包裝袋。經過剝製的優質柔軟纖細的棕葉可用於編制帽子、蓆子和提籃。幼齡糖棕的葉柄纖維用於編制盧克班(Lucban)帽子(也稱曼谷帽子)。還可用這種纖維織物做墊蓋、棕簾等。用未展開葉的葉肋可編制卡拉肖(菲)或波托坦(菲)帽子、籃子、盤子和香菸盒等。完整的葉肋用於制長柄掃帚。
藥用:根作破乳劑、利尿劑、潤膚劑和興奮劑。咀嚼根部可治療咳嗽。根汁用於治療腹瀉。小苗湯用於治療高熱性白內障。樹幹中的澱粉用於治療腸道疾病。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9 ver 3.1)——無危(LC)。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