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墟鎮(高墟)

高墟鎮

高墟一般指本詞條

高墟鎮隸屬於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地處宿遷連雲港兩市交界處;位於沭陽縣東北部,與連雲港市海州東海灌雲三縣區交界,與本縣青伊湖鎮華沖鎮韓山鎮西圩鄉比鄰,由原高墟鎮與湖東鎮合併,鎮面積域124.68平方千米,人口8.39萬人,轄2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

高墟鄉原名“高苴鄉”,解放前隸屬於連雲港海州區,建國後區劃調整從海州區劃歸沭陽縣管轄。1985年“高苴鄉”改為高墟鄉,2000年撤鄉設鎮;是宿遷沭陽臨港工業園的政治、經濟中心,2015年6月份,經縣委、縣政府批准,宿遷沭陽臨港工業園與高墟鎮合署辦公。2021年3月獲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銷高墟鎮、湖東鎮,設立新的高墟鎮。以原高墟鎮、湖東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高墟鎮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高墟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建設路10號。

高墟鎮交通便捷,韓高穆線(桑高路)、344省道貫穿全境,距離京滬高速30公里、沿海高速和寧連高速25公里、連雲港港徐圩港區20公里、連雲港白塔埠機場20公里,距離規劃中的小尹機場僅10公里。規劃中的宿連航道穿境而過,高墟港年吞吐量達500萬噸。

高墟鎮曾先後獲評江蘇省園林小城鎮、宿遷市首批新型小城鎮、衛生鄉鎮,同時還是江蘇省無公害稻米生產基地、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墟鎮
  • 外文名:High Town
  • 別名:高苴
  • 行政區劃代碼:321322119000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江蘇省沭陽縣
  • 地理位置:江蘇省北部、宿遷市沭陽縣東北角
  • 面積:124.68 km
  • 下轄地區:轄2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宿遷市沭陽縣建設路10號
  • 電話區號:0527
  • 郵政區碼:223634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8.39 萬
  • 機場連雲港花果山國際機場、白塔埠機場
  • 火車站沭陽站
  • 車牌代碼:蘇N
  • 方言江淮官話-沭陽話
  • 高校宿遷經貿學院
  • 學校:高墟九年一貫制學校、高墟志遠中學
歷史沿革,經濟發展,工業經濟,農業經濟,社會事業,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歷史沿革

1912年海州直隸州改叫東海縣,縣治設於連雲港市海州區,政區沿襲清制,東海縣轄說葛50個鎮。4月11日江蘇都督發布析置灌雲縣令。析東海縣東南境,新置灌雲縣,灌雲縣轄11鎮,東海縣轄39鎮。
1913年,將39鎮劃分為7市2鄉,高墟屬於東海縣海南市,海南市下轄高苴(高墟)、龍苴、南崗、港河、湖東口、濫泥洪、興谷(半鎮)6個半鎮。 1919年初將7市2鄉重劃為8個區,下轄48鎮134鄉,高墟屬於東海縣危挨膠求第四區。 1920年,8個區合併為5個區,高墟屬東海縣第二區,轄4鎮53鄉,直至1948年東海縣全境解放;第二區下轄高苴鄉(高墟)、龍苴鄉、小伊鄉、港河鄉(西圩)、漣北鄉(湖東)、陡溝鄉、南崗鄉、下坊鄉、埠墟鄉、陳墩鄉。
高墟鎮
抗日戰爭時期,東海縣淪入日軍之手,建偽東海縣,屬偽淮海省。日軍封鎖隴海鐵路,當時全縣基本以隴海鐵路為界,先後建立了鐵路南、鐵路北兩個抗日民主政府。南北兩個東海縣是革命政權,還有一個國民黨東海縣,隸屬於國民政府,淪陷前縣城在海州,流亡期間縣政府戰時駐地在高墟,高墟是民國東海縣(相當於今連雲港)的政治和軍事中心。
1939年,日軍占領海州後,東海縣政府成為流亡政府,縣長龐壽峰帶領政府人員陵譽祖向南撤退到高墟鄉一帶活動,高墟變成國民黨東海縣政府戰時駐地。雖然縣長龐壽峰臨危受命,帶領流亡政府武裝積極投身抗戰,但是以龐壽峰為代表的國民黨頑固派勢力,在路南東海縣人民政府成立後不斷製造磨擦,妄圖消滅新生的路南東海縣人民政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1940年12月18日中共東海縣委書記宋雲龍、秘書宋耀南指揮東海縣地方武裝,在張愛萍所率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三支隊第七、八、九團(1941年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第七、八諒譽想、九旅)支援下,從湖東口鄉向流亡政府駐地發動攻擊,包圍以高墟為中心的10多個村,於12月21日一舉消滅了國民黨頑固派縣常備隊主力,俘虜縣長龐壽峰、縣常備隊長丁同道及部下200餘人,繳獲了100多支槍,給頑固派政府以沉重打擊。龐壽峰被活捉後,經張愛萍將軍說服教育,龐壽峰被釋放。
1940年11月,江蘇東海縣(鐵路南)民主政府在南崗鄉前梁盪(時屬東海縣,今屬灌雲縣)建立,同時成立中共東海縣縣委,轄隴南區和東海第二區,後移至湖東口鄉和濫泥洪鄉一帶活動。1945年7月,建東海縣高苴區,轄高苴、許圩、周東、山盪、建新、維傑、李套等7個鄉,區政府駐高墟。1947年初,新建龍苴、高苴(高墟)、平明、上房4個區,年睇,國民黨軍向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高墟等區大部被占領,有的變為游擊區。
1949年5月25日,江蘇東海縣(鐵路南)被淮陰專區政府撤銷,東海縣所轄高墟、湖東、西圩、下坊、青伊湖、安峰山、曲陽、房山、張灣、平明、小伊、龍苴、陡溝、南崗等鄉鎮併入同屬淮陰專區的沭陽縣和灌雲縣。高墟從此脫離連雲港市海州區直屬管轄,隸屬沭陽縣一直至今。
此後只有一個東海縣,山東東海縣(鐵路北),屬山東臨沂專區。1941年5月鐵路北地區建立東海辦事處,同年8月改為海陵縣。1945年11月,海陵縣更名為東海縣。先後屬山東省魯中南區、濱海區、臨沂地區。1953年1月,東海縣由山東改屬江蘇省徐州專區。1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原路南東海縣的安峰、房山、瓦基3區30鄉180個村從沭陽縣劃給東海縣。1954年3月16日正式辦理移交手續。1983年3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改革,東海縣由徐州地區劃歸連雲港市管轄。
高墟鎮
1957年12月12日,沭陽縣人民委員會決定撤區並鄉。1958年高墟成立人民公社,高墟公社轄高墟,河西莊、埠房、邱谷、劉葛、馬溝、刁夏、河南、山盪、穆莊、周車、大喬、古基、李套、張許、鐘莊農科隊等17個大隊,1個農科隊,125個生產隊。1959年西圩公社撤銷,除前車、郝莊、邱莊三個大隊劃歸吳集公社雄牛去紙外,其餘大隊併入高墟公社。1962年西圩從高墟剝離,恢復建制。高墟鄉原名高苴鄉,於1985年改為高墟鄉。2000年2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高墟撤鄉設乃協放鎮,轄一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58個自然村莊,76個生產組。
2013年宿遷市人民政府(宿政復17號文)決定在高墟鎮籌建的沭陽臨港新城開發區基礎上正式設立市級的“宿遷料承料沭陽臨港工業園”,批准規劃建設面積為25.5平方公里。2015年6月份,經縣委、縣政府批准宿遷沭陽臨港工業園與高墟鎮合署辦公,高墟鎮是宿遷沭陽臨港工業園的政治、經濟中心。
2021年3月,江蘇省人民政府發布《省政府關於同意變更宿遷市宿城區宿豫區和沭陽縣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同意撤銷高墟鎮、湖東鎮,設立新的高墟鎮。以原高墟鎮、湖東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高墟鎮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高墟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建設路10號。自此新的高墟鎮行政區域面積124.68平方千米,人口8.39萬人,轄2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
歷史傳聞:相傳乾隆第三次“南巡”期間,從連雲港海州乘船沿薔薇河入淮南巡,經一拐彎處(今高墟鎮所在地),見河南岸有高灘,住有人家,四周草木茂盛,鳥語花香,微波蕩漾,魚翔淺底,河岸異草葉寬莖壯,乾隆甚異,向隨從問為何禾,伺臣應聲說:“此草為苴”,乾隆隨口道:“高灘圍苴,此乃仙境也”,“高苴”從此得名。

經濟發展

2018年實現財政收入1727萬元,國稅收入1412萬元,地稅收入215萬元;實現工業開票銷售收入49871.38萬元,同比增長46.01%;工業增值稅收1058.18萬元,同比增長123.31%;工業用電量4273.27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9%。2019年上半年,實現財政收入652萬元,其中工業稅收462萬元,稅收占比92%;實現工業用電量3074萬千瓦時,工業開票銷售收入3.8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3.9%和49.9%;開票工業項目37家,其中超億元1家。鎮區規劃面積3.15平方公里,已建成區2.8平方公里,是宿遷市政府命名的首批新型小城鎮,
小鎮入口小鎮入口

工業經濟

企業情況:工業區現有面積1120畝,企業35家,用工1360餘人。其中:糧食加工企業13家、紡織企業4家、服裝企業1家、玩具企業5家、箱包廠1個、包裝企業1家、塑膠製品企業1家、機械加工企業2家、建材企業2家、戶外家具企業2家,正在盤活企業3家。村級企業45家。規模及以上企業12家。開票額超2000萬元6家,其中超億元企業1家。
2018年共引進進園區項目8個,其中億元項目5個。本鎮級招引項目4個,其中億元項目2個,投產項目2個,“新四板”股改掛牌交易企業1個(江蘇光揚軸承有限公司)。其中:沂淮新材料二期(組織部項目)、科萊達建材(縣人大項目等超億元項目以及超千萬元的興盛麵粉等試生產;江蘇新領建築構件科技有限公司天專綠色建材、蘇橋焊條等項目建設中。
2020年,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20年12月5日與沭陽縣政府正式簽訂投資協定成立江蘇桐昆恆陽化纖有限公司。項目擬建廠址位於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高墟鎮臨港工業園,總投資約150億元,建設內容為新增聚酯生產裝置8套( 8x 30萬噸/年),引進國際領先的設備,新增66條長絲生產線、短纖生產線19條,500台加彈機,10000台織機、配套染整車間及配套輔助包裝材料設備和公用工程設備,採用先進生產工藝、大容量柔性化聚合、聚酯熔體直紡、共聚共混線上添加。智慧型製造以及綠色製造等先進技術。

農業經濟

耕地(林地、水面等)情況:全鎮現有耕地6萬餘畝,主要以稻麥種植為主。土地確權面積58300餘畝,水面2100餘畝,林地(成片林、四旁、莊台、農田林網等)4000餘畝。
土地合作社(家庭農場)情況:正常運營的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3家)、家庭農場21家,共24家。
高墟鎮年產稻穀3.75萬噸,產2.45萬噸大米,實現產值近1億元;年產小麥3萬噸,實現產值0.68億元。
農業品牌化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2015年開始和省農科院合作,套用超日標品控體系,推進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高墟鹼米”品牌,改寫高墟稻米傳統種植低效,不足以富民強鎮的歷史,走以“高墟鹼米”為核心的農產品品牌化之路。高墟鹼米在省內外各類參展與評比活動中多次獲獎,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高墟鹼米先後在農民日報、人民日報、新華網及中央電視台1套、13套等國家、省級媒體予以報導。還被宿遷市農產品產銷協會確定為首批宿遷市區域品牌“宿有千香”使用權;以“高墟鹼米”為品牌支撐的“高墟大米”,成為我縣第一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新農合參保率100%,10個村級衛生室全部實現標準化;高墟醫院門診樓、住院樓,計7400平方米,有病床40張,專業衛生人員38名,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16人。
文化教育:全鎮擁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0處,各類文化專業戶5戶,各類圖書室11個,藏書6.8萬餘冊;有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1500餘名,專任教師65人;國小2所,在校學生2800餘名,專任教師110人;初級中學2所,在校學生5800餘名,專任教師35人;義務教育階段適齡人口入學與升學率均達100%。
沭陽縣高墟九年一貫制學校成立於2008年8月,由原沭陽縣高墟中學、高墟國小合併而成。學校占地面積80餘畝,現分東、西兩個校區和一個中心幼稚園,擁有師生2400餘人,40個教學班,教學、教輔、運動、生活用房設施。
高墟中學曾經是一所完全中學,由國中部和高中部組成。高墟中學歷史輝煌,名揚海屬大地,後因為沭陽教育布局調整,整合教育資源的政策和要求,停止高墟中學高中部招生,由完全中學過渡到獨立國中。

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臨港工業園:宿遷沭陽臨港工業園,於2013年8月,經宿遷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2015年2月,宿遷沭陽臨港工業園黨工委、管委會與高墟鎮黨委、政府合署辦公,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實現港口、園區、城鎮三位一體,產城融合,聯動發展,推動區域經濟提質增效。
臨港工業園臨港工業園
高墟港:位於連宿運河三級航道北側(徐圩港區疏港航道)、沭陽臨港工業園內(高墟鎮古泊村境內),規劃占地15.1公頃,規劃12個泊位,倉庫5幢,設立散貨、散件和貨櫃3個堆放區;該航道東可達連雲港徐圩港,西可通京杭大運河。作為宿遷中心港重要一翼的高墟港,工程於2016年疏通竣工。高墟港一期工程,投資1500萬元建設,建設碼頭岸線長530米,建成500噸7個泊位,已安裝3個並投入使用,年吞吐量為500萬噸。
集鎮區情況。鎮區規劃面積3.15平方公里,已建成區2.8平方公里,全部實現綠化、亮化;鎮區建成黃金水岸、金三角、隴海小區、臨港小區、鑫源商貿城、陽光花苑等5個小區,建築面積30餘萬平方米;在邱谷、龍河等村建成2個康居示範小區;各個小區設施配套齊全。鋪設鎮村、村村水泥道路26條,總長達64.2公里,村莊砂石路47公里,徹底改善交通條件;有11萬伏變電所一個,用電戶達10300餘戶,10KV線路8條,長127.32公里,擁有變壓器276台,低壓線路154.3公里。
道路橋樑建設:高墟境內已經建成省道344、高韓線、桑高線(縣道301)、通港大道、疏港大道等;通海大橋正在建設中,建成後267省道改線可連線省道344與省道267作無縫對接。連雲港待建的東海縣S236省道三期和江蘇規劃的京滬高速公路二通道--S27東海吳江高速公路(臨沂鹽城高速公路)穿越高墟境內,設定高墟互通出入口。東海縣道309平安線,按照一級路標準改擴建,在高墟刁夏村前薔薇河段架設橋樑,連線上高墟境內344省道。2019-2022年新增高張線,連線高墟鎮、西鄉圩、吳集鎮、湯澗鎮、馬廠鎮、塘溝鎮、張圩鄉、錢集等鄉鎮。高韓線(湖塘線)經湖東鎮、韓山鎮、官墩鄉、七雄街道、章集街道、東小店鄉延申塘溝鎮。
道路示意圖道路示意圖
污水處理工作:污水處理廠建設基本完成,投入使用後,可日處理污水3000噸。其中主管網13000米鋪設滿足臨港工業區所有企業使用;預留240座窨井;支管網5048米鋪設可實現集中區所有企事業單位及鎮區居民使用,設計窨井110座。
1940年11月,江蘇東海縣(鐵路南)民主政府在南崗鄉前梁盪(時屬東海縣,今屬灌雲縣)建立,同時成立中共東海縣縣委,轄隴南區和東海第二區,後移至湖東口鄉和濫泥洪鄉一帶活動。1945年7月,建東海縣高苴區,轄高苴、許圩、周東、山盪、建新、維傑、李套等7個鄉,區政府駐高墟。1947年初,新建龍苴、高苴(高墟)、平明、上房4個區,年睇,國民黨軍向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高墟等區大部被占領,有的變為游擊區。
1949年5月25日,江蘇東海縣(鐵路南)被淮陰專區政府撤銷,東海縣所轄高墟、湖東、西圩、下坊、青伊湖、安峰山、曲陽、房山、張灣、平明、小伊、龍苴、陡溝、南崗等鄉鎮併入同屬淮陰專區的沭陽縣和灌雲縣。高墟從此脫離連雲港市海州區直屬管轄,隸屬沭陽縣一直至今。
此後只有一個東海縣,山東東海縣(鐵路北),屬山東臨沂專區。1941年5月鐵路北地區建立東海辦事處,同年8月改為海陵縣。1945年11月,海陵縣更名為東海縣。先後屬山東省魯中南區、濱海區、臨沂地區。1953年1月,東海縣由山東改屬江蘇省徐州專區。1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原路南東海縣的安峰、房山、瓦基3區30鄉180個村從沭陽縣劃給東海縣。1954年3月16日正式辦理移交手續。1983年3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改革,東海縣由徐州地區劃歸連雲港市管轄。
高墟鎮(高墟)
1957年12月12日,沭陽縣人民委員會決定撤區並鄉。1958年高墟成立人民公社,高墟公社轄高墟,河西莊、埠房、邱谷、劉葛、馬溝、刁夏、河南、山盪、穆莊、周車、大喬、古基、李套、張許、鐘莊農科隊等17個大隊,1個農科隊,125個生產隊。1959年西圩公社撤銷,除前車、郝莊、邱莊三個大隊劃歸吳集公社外,其餘大隊併入高墟公社。1962年西圩從高墟剝離,恢復建制。高墟鄉原名高苴鄉,於1985年改為高墟鄉。2000年2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高墟撤鄉設鎮,轄一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58個自然村莊,76個生產組。
2013年宿遷市人民政府(宿政復17號文)決定在高墟鎮籌建的沭陽臨港新城開發區基礎上正式設立市級的“宿遷沭陽臨港工業園”,批准規劃建設面積為25.5平方公里。2015年6月份,經縣委、縣政府批准宿遷沭陽臨港工業園與高墟鎮合署辦公,高墟鎮是宿遷沭陽臨港工業園的政治、經濟中心。
2021年3月,江蘇省人民政府發布《省政府關於同意變更宿遷市宿城區宿豫區和沭陽縣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同意撤銷高墟鎮、湖東鎮,設立新的高墟鎮。以原高墟鎮、湖東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高墟鎮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高墟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建設路10號。自此新的高墟鎮行政區域面積124.68平方千米,人口8.39萬人,轄2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
歷史傳聞:相傳乾隆第三次“南巡”期間,從連雲港海州乘船沿薔薇河入淮南巡,經一拐彎處(今高墟鎮所在地),見河南岸有高灘,住有人家,四周草木茂盛,鳥語花香,微波蕩漾,魚翔淺底,河岸異草葉寬莖壯,乾隆甚異,向隨從問為何禾,伺臣應聲說:“此草為苴”,乾隆隨口道:“高灘圍苴,此乃仙境也”,“高苴”從此得名。

經濟發展

2018年實現財政收入1727萬元,國稅收入1412萬元,地稅收入215萬元;實現工業開票銷售收入49871.38萬元,同比增長46.01%;工業增值稅收1058.18萬元,同比增長123.31%;工業用電量4273.27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9%。2019年上半年,實現財政收入652萬元,其中工業稅收462萬元,稅收占比92%;實現工業用電量3074萬千瓦時,工業開票銷售收入3.8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3.9%和49.9%;開票工業項目37家,其中超億元1家。鎮區規劃面積3.15平方公里,已建成區2.8平方公里,是宿遷市政府命名的首批新型小城鎮,
小鎮入口小鎮入口

工業經濟

企業情況:工業區現有面積1120畝,企業35家,用工1360餘人。其中:糧食加工企業13家、紡織企業4家、服裝企業1家、玩具企業5家、箱包廠1個、包裝企業1家、塑膠製品企業1家、機械加工企業2家、建材企業2家、戶外家具企業2家,正在盤活企業3家。村級企業45家。規模及以上企業12家。開票額超2000萬元6家,其中超億元企業1家。
2018年共引進進園區項目8個,其中億元項目5個。本鎮級招引項目4個,其中億元項目2個,投產項目2個,“新四板”股改掛牌交易企業1個(江蘇光揚軸承有限公司)。其中:沂淮新材料二期(組織部項目)、科萊達建材(縣人大項目等超億元項目以及超千萬元的興盛麵粉等試生產;江蘇新領建築構件科技有限公司天專綠色建材、蘇橋焊條等項目建設中。
2020年,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20年12月5日與沭陽縣政府正式簽訂投資協定成立江蘇桐昆恆陽化纖有限公司。項目擬建廠址位於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高墟鎮臨港工業園,總投資約150億元,建設內容為新增聚酯生產裝置8套( 8x 30萬噸/年),引進國際領先的設備,新增66條長絲生產線、短纖生產線19條,500台加彈機,10000台織機、配套染整車間及配套輔助包裝材料設備和公用工程設備,採用先進生產工藝、大容量柔性化聚合、聚酯熔體直紡、共聚共混線上添加。智慧型製造以及綠色製造等先進技術。

農業經濟

耕地(林地、水面等)情況:全鎮現有耕地6萬餘畝,主要以稻麥種植為主。土地確權面積58300餘畝,水面2100餘畝,林地(成片林、四旁、莊台、農田林網等)4000餘畝。
土地合作社(家庭農場)情況:正常運營的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3家)、家庭農場21家,共24家。
高墟鎮年產稻穀3.75萬噸,產2.45萬噸大米,實現產值近1億元;年產小麥3萬噸,實現產值0.68億元。
農業品牌化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2015年開始和省農科院合作,套用超日標品控體系,推進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高墟鹼米”品牌,改寫高墟稻米傳統種植低效,不足以富民強鎮的歷史,走以“高墟鹼米”為核心的農產品品牌化之路。高墟鹼米在省內外各類參展與評比活動中多次獲獎,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高墟鹼米先後在農民日報、人民日報、新華網及中央電視台1套、13套等國家、省級媒體予以報導。還被宿遷市農產品產銷協會確定為首批宿遷市區域品牌“宿有千香”使用權;以“高墟鹼米”為品牌支撐的“高墟大米”,成為我縣第一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新農合參保率100%,10個村級衛生室全部實現標準化;高墟醫院門診樓、住院樓,計7400平方米,有病床40張,專業衛生人員38名,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16人。
文化教育:全鎮擁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0處,各類文化專業戶5戶,各類圖書室11個,藏書6.8萬餘冊;有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1500餘名,專任教師65人;國小2所,在校學生2800餘名,專任教師110人;初級中學2所,在校學生5800餘名,專任教師35人;義務教育階段適齡人口入學與升學率均達100%。
沭陽縣高墟九年一貫制學校成立於2008年8月,由原沭陽縣高墟中學、高墟國小合併而成。學校占地面積80餘畝,現分東、西兩個校區和一個中心幼稚園,擁有師生2400餘人,40個教學班,教學、教輔、運動、生活用房設施。
高墟中學曾經是一所完全中學,由國中部和高中部組成。高墟中學歷史輝煌,名揚海屬大地,後因為沭陽教育布局調整,整合教育資源的政策和要求,停止高墟中學高中部招生,由完全中學過渡到獨立國中。

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臨港工業園:宿遷沭陽臨港工業園,於2013年8月,經宿遷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2015年2月,宿遷沭陽臨港工業園黨工委、管委會與高墟鎮黨委、政府合署辦公,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實現港口、園區、城鎮三位一體,產城融合,聯動發展,推動區域經濟提質增效。
臨港工業園臨港工業園
高墟港:位於連宿運河三級航道北側(徐圩港區疏港航道)、沭陽臨港工業園內(高墟鎮古泊村境內),規劃占地15.1公頃,規劃12個泊位,倉庫5幢,設立散貨、散件和貨櫃3個堆放區;該航道東可達連雲港徐圩港,西可通京杭大運河。作為宿遷中心港重要一翼的高墟港,工程於2016年疏通竣工。高墟港一期工程,投資1500萬元建設,建設碼頭岸線長530米,建成500噸7個泊位,已安裝3個並投入使用,年吞吐量為500萬噸。
集鎮區情況。鎮區規劃面積3.15平方公里,已建成區2.8平方公里,全部實現綠化、亮化;鎮區建成黃金水岸、金三角、隴海小區、臨港小區、鑫源商貿城、陽光花苑等5個小區,建築面積30餘萬平方米;在邱谷、龍河等村建成2個康居示範小區;各個小區設施配套齊全。鋪設鎮村、村村水泥道路26條,總長達64.2公里,村莊砂石路47公里,徹底改善交通條件;有11萬伏變電所一個,用電戶達10300餘戶,10KV線路8條,長127.32公里,擁有變壓器276台,低壓線路154.3公里。
道路橋樑建設:高墟境內已經建成省道344、高韓線、桑高線(縣道301)、通港大道、疏港大道等;通海大橋正在建設中,建成後267省道改線可連線省道344與省道267作無縫對接。連雲港待建的東海縣S236省道三期和江蘇規劃的京滬高速公路二通道--S27東海吳江高速公路(臨沂鹽城高速公路)穿越高墟境內,設定高墟互通出入口。東海縣道309平安線,按照一級路標準改擴建,在高墟刁夏村前薔薇河段架設橋樑,連線上高墟境內344省道。2019-2022年新增高張線,連線高墟鎮、西鄉圩、吳集鎮、湯澗鎮、馬廠鎮、塘溝鎮、張圩鄉、錢集等鄉鎮。高韓線(湖塘線)經湖東鎮、韓山鎮、官墩鄉、七雄街道、章集街道、東小店鄉延申塘溝鎮。
道路示意圖道路示意圖
污水處理工作:污水處理廠建設基本完成,投入使用後,可日處理污水3000噸。其中主管網13000米鋪設滿足臨港工業區所有企業使用;預留240座窨井;支管網5048米鋪設可實現集中區所有企事業單位及鎮區居民使用,設計窨井110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