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基大街——廣州街道·其街道是以南北圍基開街為主街,圍內村落道路為次要街道的結構形式。次要街道小而彎曲,主街則較寬,故稱為高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基大街
- 實質:廣州街道
- 第一條高基:西樂圍
- 第二條高基:永安圍
西樂圍,永安圍,
西樂圍
第一條高基是西樂圍,建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五月。該圍所屬26村,即:迎陽、錦華、北巷、蘆排、青紫(今紫來)、蕉園、柴家(今中山七路)、區園、新會、福源、興和、王家園、長庚、飛雲洞、陳家園、上更樓、德源、聚龍(今中山七路)、周園、子癸(今中山七路)、和安、植福、寶園、敬梓、高第、隆慶等,均已成街道,有的已見於上列西關主街中。西樂圍基由蘆排巷珠瑁崗(今龍津東路西端)沿連珠大街、康王直街到今中山七路,再北上龍田大街,至今第四中學內龜崗。今康王直街北口仍稱高基頭。《南海縣誌》云:“西樂圍在城西二里許,基長一百五十餘丈,起自蘆排里後珠瑁崗北,至西禪寺興和西約。”基高出平地1米多,相傳是可以跑馬的大道。
永安圍
第二條高基是永安圍,由龜崗北引至萬善里紙瑩崗,今西華路中段。《南海縣誌》云:“長一百四十丈,腳闊一丈,基面五尺五寸,自萬善汛、官塘大路旁紙瑩崗至龜崗止。道光九年(1829)六月新築。”圍內有12村,即:居仁(今居心)、蟠龍(蟠虬)、見龍(今見麟)、龍田、迎龍、穗豐、安榮、安寧(今安隆)、居寧、永寧、福寧、中正(今和平東約),亦已成街。堤基亦高出田面0.8~1.0米,街面寬1.2米。
第三條高基靠近西濠,為明代街圩的圍田基堤,亦略高於街旁平地,故名高基大街(今存)。現仍有高基古道街名。此圍即今光復中路以西,長壽路和龍律東路包圍著的地方。
第四條是帶河基,即今帶河路地。北連西樂圍,略高於兩側平地,為清代西關可以走馬的南北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