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呼與可圖卷

高呼與可圖卷

《高呼與可圖卷》是一幅中國古畫,為清朝石濤所創作,原濟繪,紙本,墨筆縱40.2厘米,橫518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呼與可圖卷
  • 作者:石濤
  • 時代:清
  • 收藏:故宮博物院藏
  • :518厘米
  • :40.2厘米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高呼與可圖卷》此圖將近4米長墨竹一卷,看來作者畫畢頗為得意,又於卷前題寫了“高呼與可”四個字,引畫竹名家文同以自譽,故名《高呼與可圖卷》。卷後錄《東坡題文與可篔簹谷偃竹記》,記的是北宋畫竹名家文同與蘇軾詩畫交酬的一段軼事。文同出守洋州時,一次寄詩蘇軾,曰:“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正如本幅自題七言絕句:“老夫能使筆頭憨,寫竹猶如對客談。十文魚骨七寸管,攪翻風雨出莆龕。”鈐“何可一日無此君”、“老濤”、“眼中出入吾老矣”、“痴絕”、“清湘老人”、“膏肓子濟”印六方。卷首隸書自題“高呼與可”四字。

作品賞析

此卷竹樹純以水墨寫成,老竿新篁,或疏或密,縱橫恣意,各盡其態。畫家利用長卷的廣度延展,在不經意中營造出一種起伏跌宕的流動性和張弛有度的節奏感,充分發揮了水與墨遣興寄情的藝術效能。卷中山石以大筆側鋒掃出,落墨即是竹葉,不見復筆,乾濕濃淡,筆墨紛披,於無法中有法。畫面逸宕飛動,充滿撼人的血性與真情,使觀者似聞風雨之聲。實踐了畫家“借筆墨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的藝術主張。

作者簡介

石濤(1642-1707)清代傑出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 發為僧後,更名元濟、超濟、原濟、道濟,自稱苦瓜和尚,游南京時,得長竿一枝,因號枝下叟,別署阿長,鈍根,山乘客、濟山僧、石道人、一枝閣,他的別號很多,還有大滌子、清湘遺人、清湘陳人、靖江後人、清湘老人、晚號瞎尊者、零丁老人等。廣西全州(今全縣)人。明靖江王朱贊儀十世孫,父亨嘉因自稱監國,被唐王朱聿鍵處死於福州。時石濤年幼,由太監帶走,後為僧。凡山水、人物、花果、蘭竹、梅花,無不精妙。且能熔鑄千古,獨出手眼。其構圖之奇妙,筆墨之神化,題詩之超逸,都表現了他的風骨,早脫前人窠臼。他輕視泥古不化之風,是明末清初畫壇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強調“畫家要面向現實,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盡奇峰打草稿”,創造自己的藝術意境。要“借古以開今”,從實際生活中獲得感受。其創造性,就表現在他個人心情與自然的交流,達到從古人入、從造化出的藝術境界。他的皴法是為山川“開生面”,用得很靈活。他分析畫中的“點”說:點有雨雪風睛,四時得宜;點有反正陰陽襯貼;點有夾水惡化墨,一氣混雜;點有含苞藻絲,纓絡連牽;點有空空洞洞,乾燥沒味;點有有墨無墨,飛白如煙;點有似焦似漆,遢透明;點更有兩點,未肯向人道破;有沒天沒地,當頭劈麵點;有千岩萬壑,明淨無一點。直到年老力衰病重時,仍作設色山水冊書畫各十二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