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建築

高台建築

高台建築流行於戰國到西漢時期,是當時重要宮殿台榭多採用的建築形式。高台建築以高大的夯土台為基礎和核心,在夯土版築的台上層層建屋,木構架緊密依附夯土台而形成土木混合的結構體系。通過將若干較小的單體建築聚合組織在一個夯土台上,取得體量較大、形式多變的建築式樣。這種建築外觀宏偉,位置高敞,非常適合宮殿建築的需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台建築
  • 年代:戰國到西漢時期
  • 特點:外觀宏偉,位置高敞
  • 出處:《國語·楚語》
起源,相關記載,

起源

高台的起源很早,龍山文化遺址是高台建築板築城池的雛形;殷代有鹿台,周代有靈台,其詳則尚不知,《國語·楚語》卷十七記有:“故先王之為台榭也,榭不過講軍實,台不過望氛祥。故榭度於大卒之居,台度於一臨觀之高。”這就是台的雛形。戰國時築台之風盛極一時,各諸侯國統治者爭相築台,如魏的文台、韓的鴻台、楚的章華台都是歷史上著名的台。“高台榭,美宮室,以鳴得意”,反映出台必定是當時高標準的建築物,極為高大華麗,因此統治階級才用以誇耀其權力和財富。

相關記載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每破諸侯,寫仿其官室,作之鹹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這裡只說宮室殿屋沒有提到台,卻新出現了閣。閣就是閣道——高架的道路,它間接表明許多宮室殿屋都是建造在高台上的,所以才需要用高架道路相聯繫,以免上下之煩。由此又可證明,到戰國後期各諸侯國的宮室大多建於高台上。其典型建築實例包括秦鹹陽宮1號殿址,西漢未央宮前殿遺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