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叔嗣

高叔嗣

高叔嗣(1501~1537)明代官員,詩人。字子業,號蘇門山人,祥符(今河南開封)人。生於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卒於世宗嘉靖十六年,年三十七歲。少時,受知於李夢陽。與兄仲嗣並有才名。16歲所作《申情賦》數萬言,見者無不驚嘆。年十八,舉於鄉。嘉靖二年(1523)進士,授工部主事,改吏部,與三原馬理、武城王道同署,以文藝相磨切。歷稽勛郎中,出為山西左參政,斷疑獄十二事,人稱為神。後遷湖廣按察使,卒於任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叔嗣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開封
  • 出生日期:1501
  • 逝世日期:1537
  • 職業:詩人
  • 主要成就:高叔嗣詩歌寫得淡雅清曠,著有《蘇門集》
  • 代表作品:《送別袁永之》《秋夜直省中》《再調考功作》
  • 字號:字子業,號蘇門山人
詩作特色,蘇門集原序,代表詩作,

詩作特色

高叔嗣的詩歌較少描寫外界客觀事物,偏重於抒發主觀情思,即使有一些景物描寫,也是為了渲染、烘托他的感情活動。詩歌的主要內容是為自己高材遭忌、身羸多病、客居他鄉和友朋貶謫而嗟嘆悲歌。他20歲後寫的《被言後作》就有“守官郎署”、“若臨高墜”的傷心之辭,以後的作品中更是多有“憔悴宛篤,令人心折”,“我生豈斷梗,逐處任飄淪”一類淒涼之語。他也常常以己度人,對一些朋友被貶謫深表同情,嘆息“憐君方遷戍”、“已矣復誰陳”(《送別永之》)等。
高叔嗣詩歌寫得淡雅清曠。他年輕時雖受知於李夢陽,但他卻並不效學李夢陽詩風。蔡汝楠稱其詩為“本朝第一”,顯然是過譽。不過他的詩曾受到當時的廣泛注意,所表達的情緒及表達的方式,在封建時代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沈德潛評其詩“沖淡得韋蘇州體”(《明詩別裁》)陳束序其《蘇門集》,謂“有應物之沖澹,兼曲江之沈雄,體王、孟之清適,具高、岑之悲壯。”王世貞則曰:“子業詩,如高山鼓琴,沈思忽往,木葉盡脫,石氣自青;又如衛洗馬言愁,憔瘁婉篤,令人心折。”王世懋評云:“詩有必不能廢者,……我明其徐昌豰、高子業乎?二君詩大不同,而皆巧於用短。徐能以高韻勝,有蟬蛻軒舉之風;高能以深情勝,有秋閨愁婦之態。更千百年,李、何尚有廢興,二君必無絕響。”(《藝圃擷余》)
著作有《蘇門集》8卷。

蘇門集原序

嘉靖甲午冬,束在史館,時蘇門髙子業由晉陽入朝京師,會都亭下。明年束罷史職,出僉湖湘憲事。又明年丁酉,子業由晉陽轉湖湘,為觀察使,從游省署中累兩月,而束棄去,行湖北,子業乃病,病十餘日死矣。嗟哉悲夫!子業蓋嘗謂束曰:餘生平所嚮慕兩人,後渠崔子謂余文不如詩,崆峒李子謂予書不如詩,詩乃不如文矣。宇內知交,非子誰定吾言?悲夫已矣!子業既死之三月,束乃收其遺言而敘之。文有知者,勿論;論其詩。序曰:夫詩以微言通諷諭,其教溫柔敦厚為主,本不通於微、不底於溫厚,不可以言詩;由三百篇迄於唐,其指一也。國朝以經義科諸生,詩道闕焉。洪武初,沿襲元體,頗存纖詞,時則髙、楊為之冠。成化以來,海內龢豫,搢紳之聲,喜為流易,時則李、謝為之宗。及乎弘治,文教大起,學士輩出,力振古風,盡削凡調,一變而為杜詩,則有李、何為之倡。嘉靖改元,後生英秀稍稍厭棄,更為初唐之體。家相凌競,斌斌盛矣。夫意制各殊,好賞互異,亦其勢也。然而作非神解,傳同耳食,得失之致,亦畧可言。何則?子美有振古之才,故雜陳漢晉之詞,而出入正變。初唐襲隋梁之後,是以風神初振,而縟靡未刋。今無其才而習其變,則其聲粗厲而畔規;不得其神而舉其詞,則其聲嘽緩而無當。彼我異觀,豈不更相笑也?蘇門高先生子業夙稟降嵩之精,早契藏山之旨,性隣其庶,學匪待興。束髪就傅,受知北郡李生;弱冠登朝,亳州薛考功一見嘆服,五言示志,遂忘形焉,良其弘麗之益異乎!求聞通解之妙,曽無先覺矣。既雅見推重,益自貴珍,謝絕品流。因心師古,涉周秦之委源,酌二京之精秘,會晉餘潤,契唐本宗,每有屬綴,佇興而就;寧復罷閣,不為淺易之談,故其篇什往往直舉胷情,刮抉浮華,存之隠冥,獨妙閒曠,合於風騷;有應物之沖澹,兼曲江之沉雅,體孟王之清適,具岑髙之悲壯。詞質而腴,興近而逺,洋洋乎斯可謂之詩也。其言滿萬,其年三十有七。悲夫!先生雅性亢潔,不喜凡庸,雖跡在周行,而情懽在野,故其在讀書園諸作特超玄乘,雖屢仕通顯,非其素衷。是以即事賦懷,每有憂生之嘆。夫志士惜日,達生玩世,古今人情諒同斯揆矣。詩凡三百一十首,文五十一首,共為八巻,成一家之言。刻之山堂,傳諸其人。明州陳束。(迪志文淵閣四庫本)

代表詩作

【送別袁永之】
憐君方遷戍,況我嬰愁疾。
一別若流雲,相從竟何日。
生平託交游,弱冠弄篇帙。
書願藏名山,功期銘石室。
安知事不就,跌宕情如一。
已矣復誰陳,今亦反蓬蓽。
【秋夜直省中】  鵲繞瞻階樹,雞棲入省台。
蒙煙仙署合,懸月瑣闈開。
伏枕南天遠,聽笳北地哀。
潘生應發變,司馬倍腸回。
為木同先伐,積薪異後來。
無言秋夜永,申旦自徘徊。
【再調考功作】
引疾三上書,微願不克諧。
徙官復在茲,心跡一何乖。
軒裳日待旦,閶闔凌雲排。
入屬金馬籍,出與群龍偕。
積賤詎有基,履榮誠無階。
但惜平生節,逾久浸沉埋。
既妨來者途,誰明去矣懷。
鳥迷思故林,水落存舊涯。
唯當尋素業,歸臥守荊柴。
【歲暮作】
旦夕茲歲改,蕭條旅思多。
雲物媚晴宇,氣候屬妍和。
崢嶸新陽至,故景實蹉跎。
感時豈不懷,二紀倏焉過。
棲身慚擇木,望道嘆伐柯。
如匏吾自系,匪玉孰為磨。
有發日就長,心短獨若何。
但云畢夙志,唯力豈知他。
【秋情】
涼風吹庭樹,蕭然已暮秋。
歲運空雲往,客行胡久留。
良時每易失,微志果難求。
餘光儻可積,但恐成山丘。
【生日】
年往望空除,時來循虛至。
明兩無留晷,吹萬有逸氣。
我行淹一周,辰適再值。
束髮歲更七,算齒紀將二。
少懷滄洲心,壯損青霞志。
淮禽終異化,魏瓠始同棄。
五游存予歡,三費亡吾忌。
達生庶不疚,乘流隨所寄。
【古歌】
荊和當路泣,良璞為誰明。
茫然大楚國,白日失兼城。
燕石十襲重,魚目一笑輕。
古來共感嘆,今予益吞聲。
【病起偶題】
空齋晨起坐,歡游罷不適。
微雨東方來,陰靄倏終夕。
久臥不知春,茫然怨行役。
故園芳草色,惆悵今如積。
【行至車騎關河南界盡處與親知別】
山河未可盡,行處與春長。
驛路沙俱白,關門柳欲黃。
親知還自反,離別各相望。
且緩徵車發,中心戀故鄉。
【安肅縣寺病居漢陽董玄亮見過時董奉使還闕】
門前易水路,下馬漢陽人。
野寺天晴雪,他鄉日暮春。
相逢一尊酒,久別滿衣塵。
不憚王程急,應憐伏枕身。
【寓居慈仁寺遊覽】
終日仙宮掩,青松繞殿遮。
到來長春草,行坐落天花。
閤上王城盡,門前官路斜。
微身隨處是,何敢嘆無家。
【與王庸之飲】
旅舍背都門,春風酒一尊。
坐看芳草路,回憶故山村。
為客誰稱意,逢人未敢言。
留君須醉倒,無奈日黃昏。
【歸自蕭氏園作】
到來日已暮,歸去戀柴門。
空自山當舍,其如酒滿尊。
心知柳葉長,愁見桃花繁。
立馬一回首,令人思故園。
【毗盧閤上同伍疇中諸公西望】
客來常一上,對此西山平。
向夕檐楹立,憑空閤道行。
楊花飛暮野,雨色動春城。
卻戀同攜手,都忘羈旅情。
【寒食日毗盧閤上寄茂欽】
高樓晴出帝城南,楊柳千家夜雨含。
欲換春衣驚客久,況逢寒食思誰堪。
門前歸路愁心繞,檻外群峰僻性耽。
憑報故人應相笑,微身何事戀朝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