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高分子物理(第四版)
- 作者:華幼卿、金日光
- ISBN:978-7-122-17519-9
- 頁數:347頁
-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K 787×1092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出版信息
高分子物理(第四版)
作者:華幼卿、金日光 主編
出版日期:2013年9月
書號:978-7-122-17519-9
開本:16K 787×1092 1/16
裝幀:平
版次:4版1次
頁數:347頁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11章,包括4個部分:①高分子的鏈結構和凝聚態結構;②高分子的溶液性質和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測定;③聚合物的分子運動、玻璃化轉變、結晶-熔融轉變;④力學性能(橡膠彈性、黏彈性、屈服和斷裂)、流變性能以及電學、熱學、光學、表面與界面性能。
本書可用作工科和理科高等院校高分子類專業本科教材,也可供從事高分子科研、生產的技術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第1章 高分子鏈的結構
1.1 化學組成、構型、構造和共聚物的序列結構
1.1.1 結構單元的化學組成
1.1.2 高分子鏈的構型
1.1.3 分子構造
1.1.4 共聚物的序列結構
1.1.5 研究高分子鏈結構的主要方法
1.2 構象
1.2.1 微構象和宏構象
1.2.2 高分子鏈的柔性
1.2.3 高分子鏈的構象統計
1.2.4 蠕蟲狀鏈
1.2.5 晶體、熔體和溶液中的分子構象
第2章 高分子的凝聚態結構
2.1 晶態聚合物結構
2.1.1 基本概念
2.1.2 聚合物的晶體結構和研究方法
2.1.3 聚合物的結晶形態和研究方法
2.1.4 晶態聚合物的結構模型
2.1.5 結晶度和晶粒尺寸、片晶厚度
2.2 非晶態聚合物結構
2.2.1 概述
2.2.2 無規線團模型及實驗證據
2.2.3 局部有序模型及實驗證據
2.2.4 問題討論
2.3 高分子液晶
2.3.1 引言
2.3.2 小分子中介相及聚合物液晶的類型
2.3.3 液晶的光學織構和液晶相分類
2.3.4 高分子結構對液晶行為的影響
2.3.5 液晶態的表征
2.3.6 聚合物液晶理論
2.3.7 聚合物液晶的性質和套用
2.4 聚合物的取向結構
2.4.1 取向現象和取向機理
2.4.2 取向度及其測定方法
2.4.3 取向研究的套用
2.5 多組分聚合物
2.5.1 概述
2.5.2 相容性及其判別方法
2.5.3 形態
第3章 高分子溶液
3.1 聚合物的溶解
3.1.1 溶解過程的特點
3.1.2 溶解過程的熱力學分析
3.1.3 溶劑對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3.2 柔性鏈高分子溶液的熱力學性質
3.2.1 Flory-Huggins格子模型理論(平均場理論)
3.2.2 Flory-Krigbaum理論(稀溶液理論)
3.2.3 其他理論
3.3 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
3.3.1 滲透壓
3.3.2 相分離
3.4 共混聚合物相容性的熱力學
3.4.1 相分離的熱力學
3.4.2 相分離的動力學
3.5 聚電解質溶液
3.5.1 聚電解質溶液概念
3.5.2 聚電解質溶液的黏度
3.5.3 聚電解質溶液的滲透壓
3.6 聚合物的濃溶液
3.6.1 聚合物的增塑
3.6.2 聚合物溶液紡絲
3.6.3 凝膠和凍膠
第4章 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4.1 聚合物分子量的統計意義
4.1.1 聚合物分子量的多分散性
4.1.2 統計平均分子量
4.1.3 分子量分布寬度
4.1.4 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函式
4.2 聚合物分子量的測定方法
4.2.1 端基分析
4.2.2 沸點升高和冰點降低
4.2.3 氣相滲透法(VPO)
4.2.4 滲透壓法(或膜滲透法)
4.2.5 光散射法
4.2.6 質譜法
4.2.7 黏度法
4.3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測定方法
4.3.1 沉澱與溶解分級
4.3.2 體積排除色譜(SEC)
第5章 聚合物的分子運動和轉變
5.1 聚合物分子運動的特點
5.1.1 運動單元的多重性
5.1.2 分子運動的時間依賴性
5.1.3 分子運動的溫度依賴性
5.2 黏彈行為的五個區域
5.2.1 玻璃(態)區
5.2.2 玻璃-橡膠轉變區
5.2.3 橡膠-彈性平台區
5.2.4 橡膠流動區
5.2.5 液體流動區
5.3 玻璃-橡膠轉變行為
5.3.1 玻璃化轉變溫度測定
5.3.2 玻璃化轉變理論
5.3.3 影響玻璃化轉變溫度的因素
5.3.4 玻璃化轉變溫度以下的鬆弛——次級轉變
5.4 結晶行為和結晶動力學
1.1 化學組成、構型、構造和共聚物的序列結構
1.1.1 結構單元的化學組成
1.1.2 高分子鏈的構型
1.1.3 分子構造
1.1.4 共聚物的序列結構
1.1.5 研究高分子鏈結構的主要方法
1.2 構象
1.2.1 微構象和宏構象
1.2.2 高分子鏈的柔性
1.2.3 高分子鏈的構象統計
1.2.4 蠕蟲狀鏈
1.2.5 晶體、熔體和溶液中的分子構象
第2章 高分子的凝聚態結構
2.1 晶態聚合物結構
2.1.1 基本概念
2.1.2 聚合物的晶體結構和研究方法
2.1.3 聚合物的結晶形態和研究方法
2.1.4 晶態聚合物的結構模型
2.1.5 結晶度和晶粒尺寸、片晶厚度
2.2 非晶態聚合物結構
2.2.1 概述
2.2.2 無規線團模型及實驗證據
2.2.3 局部有序模型及實驗證據
2.2.4 問題討論
2.3 高分子液晶
2.3.1 引言
2.3.2 小分子中介相及聚合物液晶的類型
2.3.3 液晶的光學織構和液晶相分類
2.3.4 高分子結構對液晶行為的影響
2.3.5 液晶態的表征
2.3.6 聚合物液晶理論
2.3.7 聚合物液晶的性質和套用
2.4 聚合物的取向結構
2.4.1 取向現象和取向機理
2.4.2 取向度及其測定方法
2.4.3 取向研究的套用
2.5 多組分聚合物
2.5.1 概述
2.5.2 相容性及其判別方法
2.5.3 形態
第3章 高分子溶液
3.1 聚合物的溶解
3.1.1 溶解過程的特點
3.1.2 溶解過程的熱力學分析
3.1.3 溶劑對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3.2 柔性鏈高分子溶液的熱力學性質
3.2.1 Flory-Huggins格子模型理論(平均場理論)
3.2.2 Flory-Krigbaum理論(稀溶液理論)
3.2.3 其他理論
3.3 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
3.3.1 滲透壓
3.3.2 相分離
3.4 共混聚合物相容性的熱力學
3.4.1 相分離的熱力學
3.4.2 相分離的動力學
3.5 聚電解質溶液
3.5.1 聚電解質溶液概念
3.5.2 聚電解質溶液的黏度
3.5.3 聚電解質溶液的滲透壓
3.6 聚合物的濃溶液
3.6.1 聚合物的增塑
3.6.2 聚合物溶液紡絲
3.6.3 凝膠和凍膠
第4章 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4.1 聚合物分子量的統計意義
4.1.1 聚合物分子量的多分散性
4.1.2 統計平均分子量
4.1.3 分子量分布寬度
4.1.4 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函式
4.2 聚合物分子量的測定方法
4.2.1 端基分析
4.2.2 沸點升高和冰點降低
4.2.3 氣相滲透法(VPO)
4.2.4 滲透壓法(或膜滲透法)
4.2.5 光散射法
4.2.6 質譜法
4.2.7 黏度法
4.3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測定方法
4.3.1 沉澱與溶解分級
4.3.2 體積排除色譜(SEC)
第5章 聚合物的分子運動和轉變
5.1 聚合物分子運動的特點
5.1.1 運動單元的多重性
5.1.2 分子運動的時間依賴性
5.1.3 分子運動的溫度依賴性
5.2 黏彈行為的五個區域
5.2.1 玻璃(態)區
5.2.2 玻璃-橡膠轉變區
5.2.3 橡膠-彈性平台區
5.2.4 橡膠流動區
5.2.5 液體流動區
5.3 玻璃-橡膠轉變行為
5.3.1 玻璃化轉變溫度測定
5.3.2 玻璃化轉變理論
5.3.3 影響玻璃化轉變溫度的因素
5.3.4 玻璃化轉變溫度以下的鬆弛——次級轉變
5.4 結晶行為和結晶動力學
5.4.1 分子結構與結晶能力、結晶速率
5.4.2 結晶動力學
5.5 熔融熱力學
5.5.1 熔融過程和熔點
5.5.2 影響Tm的因素
第6章 橡膠彈性
6.1 形變類型及描述力學行為的基本物理量
6.2 橡膠彈性的熱力學方程
6.3 橡膠彈性的統計理論
6.3.1 狀態方程
6.3.2 一般修正
6.3.3 “幻象網路”理論
6.4 橡膠彈性的唯象理論
6.5 橡膠彈性的影響因素
6.5.1 交聯與纏結效應
6.5.2 溶脹效應
6.5.3 其他影響因素
6.6 熱塑性彈性體
6.6.1 嵌段共聚型TPE
6.6.2 共混型TPE
第7章 聚合物的黏彈性
7.1 聚合物的力學鬆弛現象
7.1.1 蠕變
7.1.2 應力鬆弛
7.1.3 滯後與內耗
7.2 黏彈性的數學描述
7.2.1 力學模型
7.2.2 Boltzmann疊加原理
7.2.3 分子理論
7.3 時溫等效和疊加
7.4 研究黏彈行為的實驗方法
7.4.1 瞬態測量
7.4.2 動態測量
7.5 聚合物、共混物及複合材料的結構與動態力學性能關係
7.5.1 非晶態聚合物的玻璃化轉變和次級轉變
7.5.2 晶態、液晶態聚合物的鬆弛轉變和相轉變
7.5.3 共聚物、共混物的動態力學性能
7.5.4 複合材料的動態力學性能
第8章 聚合物的屈服和斷裂
8.1 聚合物的塑性和屈服
8.1.1 聚合物的應力-應變行為
8.1.2 屈服-冷拉機理和Considère作圖法
8.1.3 屈服判據
8.1.4 剪下帶的結構形態和應力分析
8.1.5 銀紋現象
8.2 聚合物的斷裂與強度
8.2.1 脆性斷裂和韌性斷裂
8.2.2 聚合物的強度
8.2.3 斷裂理論
8.2.4 聚合物的增強
8.2.5 聚合物的耐衝擊性
8.2.6 塑膠增韌
8.2.7 疲勞
第9章 聚合物的流變性
9.1 牛頓流體和非牛頓流體
9.1.1 牛頓流體
9.1.2 非牛頓流體
9.1.3 流動曲線
9.2 聚合物熔體的切黏度
9.2.1 測定方法
9.2.2 影響因素
9.3 多組分聚合物材料的流變行為
9.3.1 黏度與組成的關係
9.3.2 流變性能與形態
9.4 聚合物熔體的彈性效應
9.4.1 可回復的切形變
9.4.2 動態黏度
9.4.3 法向應力效應
9.4.4 擠出物膨脹
9.4.5 不穩定流動
9.5 拉伸黏度
第10章 聚合物的電學性能、熱性能和光學性能
10.1 聚合物的介電性能
10.1.1 介電極化和介電常數
10.1.2 介電鬆弛
10.1.3 聚合物駐極體及熱釋電
10.1.4 聚合物的電擊穿
10.1.5 聚合物的靜電現象
10.2 聚合物的導電性能
10.2.1 聚合物的電導率
10.2.2 導電聚合物的結構與導電性
10.2.3 離子電導
10.2.4 導電性複合材料
10.3 聚合物的熱性能
10.3.1 耐熱性
10.3.2 熱穩定性
10.3.3 導熱性
10.3.4 熱膨脹
10.4 聚合物的光學性能
10.4.1 光的折射和非線性光學性質
10.4.2 光的反射
10.4.3 光的吸收
第11章 聚合物表面與界面
11.1 聚合物表面與界面
11.2 聚合物表面與界面熱力學
11.2.1 表面張力與潤濕
11.2.2 界面張力的計算
11.3 聚合物表面與界面動力學
11.4 聚合物表面與界面的測量、表征技術
11.4.1 接觸角測量
11.4.2 X射線光電子能譜法
11.4.3 離子散射譜
11.4.4 二次離子質譜
11.4.5 原子力顯微技術
11.4.6 界面面積測量
11.5 聚合物共混物界面
11.6 固體-高分子溶液界面
11.6.1 高分子在固體表面的吸附
11.6.2 高分子在膠體體系中的套用
11.7 聚合物表面改性技術
11.7.1 表面接枝
11.7.2 火焰處理
11.7.3 電漿處理
11.7.4 表面電暈處理
11.7.5 表面金屬化
11.8 粘接
11.8.1 黏結理論與機理
11.8.2 黏結薄弱層及內應力
11.8.3 結構膠黏劑
11.8.4 彈性體膠黏劑
附錄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5.4.2 結晶動力學
5.5 熔融熱力學
5.5.1 熔融過程和熔點
5.5.2 影響Tm的因素
第6章 橡膠彈性
6.1 形變類型及描述力學行為的基本物理量
6.2 橡膠彈性的熱力學方程
6.3 橡膠彈性的統計理論
6.3.1 狀態方程
6.3.2 一般修正
6.3.3 “幻象網路”理論
6.4 橡膠彈性的唯象理論
6.5 橡膠彈性的影響因素
6.5.1 交聯與纏結效應
6.5.2 溶脹效應
6.5.3 其他影響因素
6.6 熱塑性彈性體
6.6.1 嵌段共聚型TPE
6.6.2 共混型TPE
第7章 聚合物的黏彈性
7.1 聚合物的力學鬆弛現象
7.1.1 蠕變
7.1.2 應力鬆弛
7.1.3 滯後與內耗
7.2 黏彈性的數學描述
7.2.1 力學模型
7.2.2 Boltzmann疊加原理
7.2.3 分子理論
7.3 時溫等效和疊加
7.4 研究黏彈行為的實驗方法
7.4.1 瞬態測量
7.4.2 動態測量
7.5 聚合物、共混物及複合材料的結構與動態力學性能關係
7.5.1 非晶態聚合物的玻璃化轉變和次級轉變
7.5.2 晶態、液晶態聚合物的鬆弛轉變和相轉變
7.5.3 共聚物、共混物的動態力學性能
7.5.4 複合材料的動態力學性能
第8章 聚合物的屈服和斷裂
8.1 聚合物的塑性和屈服
8.1.1 聚合物的應力-應變行為
8.1.2 屈服-冷拉機理和Considère作圖法
8.1.3 屈服判據
8.1.4 剪下帶的結構形態和應力分析
8.1.5 銀紋現象
8.2 聚合物的斷裂與強度
8.2.1 脆性斷裂和韌性斷裂
8.2.2 聚合物的強度
8.2.3 斷裂理論
8.2.4 聚合物的增強
8.2.5 聚合物的耐衝擊性
8.2.6 塑膠增韌
8.2.7 疲勞
第9章 聚合物的流變性
9.1 牛頓流體和非牛頓流體
9.1.1 牛頓流體
9.1.2 非牛頓流體
9.1.3 流動曲線
9.2 聚合物熔體的切黏度
9.2.1 測定方法
9.2.2 影響因素
9.3 多組分聚合物材料的流變行為
9.3.1 黏度與組成的關係
9.3.2 流變性能與形態
9.4 聚合物熔體的彈性效應
9.4.1 可回復的切形變
9.4.2 動態黏度
9.4.3 法向應力效應
9.4.4 擠出物膨脹
9.4.5 不穩定流動
9.5 拉伸黏度
第10章 聚合物的電學性能、熱性能和光學性能
10.1 聚合物的介電性能
10.1.1 介電極化和介電常數
10.1.2 介電鬆弛
10.1.3 聚合物駐極體及熱釋電
10.1.4 聚合物的電擊穿
10.1.5 聚合物的靜電現象
10.2 聚合物的導電性能
10.2.1 聚合物的電導率
10.2.2 導電聚合物的結構與導電性
10.2.3 離子電導
10.2.4 導電性複合材料
10.3 聚合物的熱性能
10.3.1 耐熱性
10.3.2 熱穩定性
10.3.3 導熱性
10.3.4 熱膨脹
10.4 聚合物的光學性能
10.4.1 光的折射和非線性光學性質
10.4.2 光的反射
10.4.3 光的吸收
第11章 聚合物表面與界面
11.1 聚合物表面與界面
11.2 聚合物表面與界面熱力學
11.2.1 表面張力與潤濕
11.2.2 界面張力的計算
11.3 聚合物表面與界面動力學
11.4 聚合物表面與界面的測量、表征技術
11.4.1 接觸角測量
11.4.2 X射線光電子能譜法
11.4.3 離子散射譜
11.4.4 二次離子質譜
11.4.5 原子力顯微技術
11.4.6 界面面積測量
11.5 聚合物共混物界面
11.6 固體-高分子溶液界面
11.6.1 高分子在固體表面的吸附
11.6.2 高分子在膠體體系中的套用
11.7 聚合物表面改性技術
11.7.1 表面接枝
11.7.2 火焰處理
11.7.3 電漿處理
11.7.4 表面電暈處理
11.7.5 表面金屬化
11.8 粘接
11.8.1 黏結理論與機理
11.8.2 黏結薄弱層及內應力
11.8.3 結構膠黏劑
11.8.4 彈性體膠黏劑
附錄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