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國

高光國(1615-1678),字淑觀,號媿賓,河北省寧晉縣曹伍疃村人(古唐城),明萬曆四十三年乙卯生(1615),清順治四年丁亥(1647)進士。侍御公高捷生五子,長太學生高去靡是其父也。孝友著聞、巡按御史兩次旌獎、生七子,仲為光國,初授福建松谿縣令,升廣東連平州知州,再升廣東驛鹽道僉事。

基本介紹

  • :淑觀
  • :媿賓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日期:1615年
  • 逝世日期:1678年
  • 主要成就:清廉
  • 主要作品:《無事齋詩草》諸集
  • 本名:高光國
  • 籍貫:河北省寧晉縣曹伍疃村(古唐城)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高光國從小就生而端凝,性情隨和。七歲讀書,不用老師反覆講解,就貫通領會。十五歲同伯兄光璽同入泮(考取秀才),一時聲重宮牆(字識淵博,名聲外傳)。兄弟二人經常鑽研,探討程朱理學。每到夜晚,辯論不休,並能悟出其中的奧秘。
明崇禎十五年壬午(1642)中舉,清順治三年丙戍(1646)會試,因為太翁年高體弱而未赴。順治四年丁亥(1647),太翁深責之,不得已赴試成進士。授福建建寧府松谿縣令。當時朝庭的軍隊剛進入福建,他就帶五、六僮僕冒險馳抵松溪,而建寧城還有沒有收取,盜賊充斥,民皆逃散。縣署唯一老吏跟隨他多方招徠署吏。稍微安頓,就馬上
征糧以供軍用,百姓爭先恐後繳納。蕩平亂匪,隨既上奏,詳列各項開銷,松溪百姓所繳占十分有七。福建平定,他重開學校,扶植農桑,嚴格保甲制度,修義倉,舉百廢,禁錮婢,禁溺女。所做的善政良策,碩果纍纍。
清順冶五年戊子(1648)本省入圍同考得士九人,如林雲京、楊夢鯉皆卓卓有聲,撫台張公學聖以其為榜樣,把事跡鐫示諸邑,向他學習。並特地推薦他為“卓異第一”。清順治皇帝特賜衣服以予獎勵。
清順治十一年甲午(1654)五月,其父亡故,他痛絕復甦幾次,殯葬如禮,丁憂三年。
清順治十四年丁酉(1657)服除,補江西龍南縣令,其位於江西省的上游,三面臨粵,山環而峻,水碧以濺龍,人們常自言自語說,人生在此地者都是貧瘠之民,官到此地,必然吃苦受累。然他自是清苦自矢。粵山土寇騷擾鄉里,便組織保家鄉勇,嚴陣以待,使百姓安居樂業,歡聲遍野。龍南之地,每年大旱他就幫助抗旱引水。八年中都能取 得好收成,龍南人個個都稱頌他的恩德。
清康熙四年乙巳(1665)升四川劍州知州。因前官留任,清康熙七年戊申(1668)二月,改補廣東連平州知州任。連陽在萬山之中,匪盜成災,各自為政,光國撫綏有方,徹底平息,百姓都拍手稱頌。連平人們有輕生自殺的惡習,視輕生不為恥,反為榮。他就嚴格命令,凡對輕生者置若罔聞,無動於衷者,不管有多少人,統統實行連賦稅法,對於這類人,既要上交田賦,又收取人丁稅。開始人們大惑不解,他就嚴厲推行,並向上報備,作為永遠的禁令,從而改變了百姓的這種惡習。
該州的童子考試名額常被外郡冒領占用,當地民眾對此不知不理,他就堅決杜絕,並在山谷中開設學堂,空地里種上各種蔬菜,自種自吃,這樣的好事善事在當時都是據實記錄在案的。
清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南王(金光祖)注重他的才名,以本省驛鹽道請部,遂推其為驛鹽道僉事。他上任便大刀闊斧的改革整頓,火耗收盡,革除舊役常賣富差貧的舊習。按照規定賬簿拔遣,不吃請受賄,不徇私情,使全省鹽道之惡弊得到清除。時值兵革變亂之時,向上豐裕了國家軍費,向下惠及了商人民眾。由於過度勞累,僅一個多月便累死在任上,時年六十三歲。他著有《無事齋詩草》諸集,其中說道:“嘗考周官六計弊吏而統之,以廉誠有見於廉,為官之本也。”而當代的官紳大夫都是多在原籍暗置田地房產,為身家長遠之計。而而光國卻完全相反。

人物評價

正如保和殿大學士梁清標對他的評價那樣。
歷宦三十年,往來貧困,固若是其所居之室未嘗益一椽,所耕之田,未嘗增一隴。子孫弟侄皆至不能餬口,則公之賢為何如也!公素蘊程朱之理,有定衡以履仕宦而一節之廉,特公餘事耳,區區小謹何足為其多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