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健君
- 別名:方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甘肅省榆中縣
- 出生日期:1919年
- 逝世日期:1969年3月8日
- 職業:原甘肅省委書記
- 信仰:共產主義
- 原名:高尊翰
人物生平,人物履歷,為政舉措,
人物生平
1936年在蘭州一中讀書時,高健君即從事革命活動。1937年蘆溝橋事變爆發後,正在蘭州讀書的高健君經黨的地下組織選送,奔赴抗日民主聖地延安,在陝北公學學習,後又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春,中共中央西北局派他到隴南徽縣做地下工作,高健君以國小教員的身份為掩護,建立組織,發展壯大黨的力量。1939年4月,高健君組建了中共徽縣縣委。之後,他又去清水、武都一帶開展黨的地下工作。
1945年,受組織派遣,高健君到徽縣聯絡與上級失去聯繫3年多的隴南地下黨組織。到徽縣後,高健君很快恢復了與隴南黨組織和甘工委的聯繫,並向隴南地下黨組織傳達了黨的“七大”會議精神,落實了甘工委關於整頓組織、加強黨員教育、放手發動民眾、發展黨的組織、建立武裝力量的指示。之後,他來回奔波於隴南各縣,在白色恐怖下,經歷了困難和風險,組織發動民眾,開展敵後鬥爭。
1946年4月,甘工委決定成立以高健君等人組成的“甘南民變工作委員會”,他們的工作受到西北局和甘工委的表揚。“甘南民變工作委員會”撤銷後,成立隴右工委,高健君任工委書記。
1948年底,上級調高健君到隴南工委工作。他到隴南後,成立了中共隴南工委,並任工委書記。當時,隴南地區的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活動比較活躍的伏家鎮進行了兩次圍剿,他領導遊擊隊,與敵人周旋了兩個多月。1949年9月26日,在駱駝口與敵軍戰鬥了1個多小時,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線,在天水縣李子園與南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會師。配合解放軍解放了徽縣、成縣和兩當縣。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部長,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省委第二書記,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甘肅省第一、二屆政協副主席和第三屆政協主席,曾兼任甘肅省計畫委員會主任及省委黨校校長。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因“莫須有”的罪名,多次被批鬥和關押,但他始終以黨的利益為重,不說違心話,不做違心事。1969年3月8日,高健君被迫害致死。1978年6月,黨中央和中共甘肅省委為他公開平反昭雪,並隆重舉行了追悼大會。
人物履歷
1939-1942受甘肅工委指派,在甘肅省徽縣、清水、武都等地開展黨的地下工作。
1942-1944奉命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
1945-1949在甘肅省隴南山區領導開展黨的地下工作
1949-1954在甘肅省委工作
1954.08-1956.06 中共甘肅省委第二副書記
1956.06-1960.05 中共甘肅省委書記
1960-1966 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
1960.05-1964.08 中共甘肅省委書記處書記
1961.01-1962.12 中共甘肅省委第二書記
1964.08-1968.1 中共甘肅省委書記
為政舉措
在甘肅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期間,高健君與他的屬下和戰友秘密宣傳黨的政策主張,一面深入飽受壓迫剝削的農牧民民眾中發展組織;一面進行黨的統戰工作聯絡一些懷有正義感的國民黨中下層軍政人員,爭取他們的同情革命,參與或支持黨的地下活動。他們發動的“甘南民變”,震動了當局,擴大了黨的影響力。“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頗有影響的藏族活佛肋巴佛自動申請加入黨組織,使黨的隊伍得以快速發展。所有這些,同黨在甘肅的其他組織一樣,為甘肅全省解放、新政權的建立,在思想輿論、戰備物資以及組織、幹部準備等方面,提供了有利條件。
新中國成立後,高健君擔任組織部副部長參與中共甘肅省委工作。由於他熟悉甘肅情況,在組織建設、地方政權建立、幹部選配等許多基礎性工作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不久,高健君升任省委副書記,進入了指導和掌控甘肅全局的黨的領導核心集體。作為省委副書記,高健君先後分管了工農業、組織監察、民族統戰等多項主要工作,他幾乎跑遍廣袤農村、牧區,深入工廠、工地指導工作,幫助解決問題。蘭州雁灘發生洪災,他兩天兩夜戰鬥在第一線,同民眾一起防洪搶險;三九嚴寒,他帶領沙里士(當時民委主任)等人,深入牧民帳篷,了解牧區生產、牧民生活,同牧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日常機關工作,他不計時間,經常工作到深夜。他在促進生產建設和社會進步上,履行了黨賦予他的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