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上坡村隸屬萊城區苗山鎮,位於萊城東北17公里,鎮駐地3公里處。在辛泰鐵路北側,苗辛公路東側。地處丘嶺。東鄰唐上坡村,西至大漫子村,北靠祝上坡村,南接朱家店村。305戶,882口人,耕地1113畝。村民多半姓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上坡村
- 電話區號:0634
- 人口:882
沿革,環境,故事,文化,成就,
沿革
據村碑記載,明洪武年間,高姓由河北省棗強縣遷此建村,因鄰村多以上坡取名,以村名村,冠以姓氏,故名。高上坡村乃山中一方淨土,人傑地靈,風水寶地。據《高氏譜》記載,清朝光緒年間,高上坡村民高連炬考取舉人,膝下七個兒子先後中得秀才。當時高姓為附近幾十里內的書香門第名門望族,在村頭立著四個用石頭雕刻的旗桿座①,旗桿是用柏木做的。雖經一百多年的風雨滄桑,保存下來的旗桿座至今基本完好,上面的文字記載清楚,依稀可見。
清末至民國時期,高上坡村隸屬萊蕪縣苗山保;抗戰初期,屬萊蕪縣第六區黃土鄉;1939年後,屬萊蕪縣第九區黃土鄉;建國後屬萊蕪縣第九區漫子鄉;1958年屬萊蕪縣苗山人民公社;1980年後,屬萊蕪縣苗山辦事處漫子鄉;1986年後屬萊蕪市苗山鎮,萊蕪設地級市後,屬萊城區苗山鎮。
環境
高上坡村舊址在土質較好的低洼地上,被一條大河分成兩部分,稱河南、河北。河為季節河,河水西流,入大冶水庫,河最寬處200多米,河灘上有幾千棵粗大的楊柳樹。1976年,農業學大寨的時候,遷村改河造地,將河改到南嶺腳下,將村子搬到現在的位置。
高上坡村風景優美,三面環山,青山疊翠。村子南面和西面是大片的活土,林茂糧豐。一條10米寬的公路從村前通過,公路上車來人往川流不息,是高上坡人走出家門、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村北有一座小山,名曰“石山子”,山上有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其中一塊圓滑筆直,有5米高,被村民稱做“筆桿子石”。旁邊一塊形若硯石,名為“硯台石”。還有四塊巨石摞在一起,像一石盒,村民叫“墨水盒石”。石山子北面是一條又深又長的山溝,1971年,村民移山填溝,奮戰一個冬春,修建了容水30萬方的石山子溝水庫,只要一開閘門,水沿渠而下,可自流灌溉村西的上百畝良田。山上奇石林立,青翠欲滴,山下一汪清水,碧波蕩漾。青山碧水,相映成趣,美不勝收。
故事
據村中老者講:清朝時,一保一寺一玉皇。苗山保的玉皇大殿就建在高上坡村北,被村民稱為“玉皇堂”。正面三間大殿內,玉皇大帝端坐中央,頭戴皇冠,威嚴無比。兩旁站立著托塔天王,太白金星等文武官員。側殿和前面的樓閣里排列著天兵天將,凶神惡煞,手拿狼牙棒,疙瘩棍等,高有3米,栩栩如生。當年遠近幾十里內的善男信女來叩頭燒香,祈求神靈保佑。 可謂香火鼎盛。特別是殿內雕樑畫棟,房梁兩條玉龍纏繞,牆壁上畫著王母在瑤池的蟠桃盛會,還有天女散花,閃母布雲,八仙過海等畫面,可謂藝術瑰寶。先後毀於戰亂和文化大革命。玉皇堂的舊址,現已變成一家油坊和一家木器加工廠。但它畢竟影響了高上坡乃至周圍村莊幾代人的思想和生活。是不可遺忘的重要古蹟。高上坡村舊址的中央原來建有一座關帝廟。供奉著關羽、關平、周倉的神像,由於年久失修,在文化大革命前倒塌。
高上坡村山好水好人更好,村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有上百人自願參軍,保家衛國。村裡的人抬擔架、送給養踴躍支前。抗戰時期,發生過這樣一件事:1940年,我一名八路軍工作人員被敵人緊緊追趕,來到一個院子裡,一位老大娘從屋裡跑出來,面對隨後追來的敵人鎮定自若,把八路軍工作人員摟在懷裡,連聲叫著自己兒子的名字,敵人端詳了一陣,無可奈何的走了。這位老大娘就是村民高念蘭的妻子,解放前就去世了。早在抗戰初期,高上坡村就建立了黨組織和民兵組織,對敵開展游擊戰,村民高振魯就是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他先後在萊蕪縣東北部的苗山區、辛莊區、白龍區、汶陽區擔任區中隊長、區長。他組織發動民眾開展敵後游擊戰,打鬼子、除漢奸,聞名萊蕪東北部山區。其間他有數次化險為夷,死裡逃生。有一次,敵人一把抓住了他的上衣,他金蟬脫殼,脫掉上衣,拐了幾道彎,跑進一農戶家裡,被一老大娘救了性命。後來他隨大軍南下,一直打到中國的大西南。解放後在四川曾先後擔任縣委書記,行署專員,成都市統戰部長等職,已離休。
文化
祖輩的輝煌激勵著一代代高上坡人,村民把修建學校,供子女求學成才,報效國家,看做頭等大事。自民國時期,高上坡村就設有公辦學堂,被村民稱為“官學”。“官學”的校舍在1976年搬遷舊村時被拆除。1957年,正式建立高上坡國小。改革開放以來,高上坡村兩次投巨資修建學校,現在高上坡國小教室寬敞明亮、整潔美觀,是理想的育人之地。第一個大學生是高有峰,畢業於山東農業大學,現供職於萊城區人大。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該村已有81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有6人被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山東大學、西安交大等名牌大學錄取。現在碩士研究生3人,分別是山東工業大學的高明;南京農業大學的高新昊;青島大學的高新懂。博士研究生2人,分別是蘭洲大學畢業,現在日本留學的高有輝,煙臺大學的高春蕾。博士後1人,即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生導師高新博。高上坡村被稱為“秀才村”。據村中老人說:解放前每個村莊都有“土地廟”。但高上坡村是不建“土地廟”的。因為晚清時期,高家考中一個舉人,舉人是不供奉“土地”的。
成就
解放後,高上坡人也為國家建設做出了較大貢獻:治理黃河,修建雪野水庫、喬店水庫,建設674電廠,修建馬路等,高上坡人都流下了辛勤的汗水。現在高上坡村生產條件有重大改變,已建成3座塘壩,10眼機井,4座橋樑,15里生產路。有四大經濟支柱,種植、養殖、經商、務工。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高上坡人一直走在前頭。養殖業發展也很快,村裡有中小型養豬廠40個,每年出欄肥豬5000餘頭。村內有日用商店4家,生薑購銷戶兩家,糧食飼料經銷戶10家,加工戶8家,村民的經濟收入不斷提高,日子越過越甜。自1998年,村民家家用上自來水。2002年,全村已安裝電話130部,有大汽車2輛,計程車l輛,三輪車100多輛,拖拉機20台,各種排灌機械250台,家家有電視機、音響設備,半數家庭有機車。
高上坡人沒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正在以更飽滿的熱情,更紮實的作風建設自己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