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拼音:liáo
- 詞性:〈名〉
- 筆畫:二十畫
- 部首:骨
- 五筆:mene
釋義
古籍解釋
又《廣韻》力昭切《集韻》離昭切,𠀤音燎。
又《集韻》力交切,音寥。
又力吊切,音嫽。義𠀤同。
骨節空隙處。多用於命名骨骼孔隙上的穴位。髖的別稱。或尻骨。即骶骨。也叫“八髎”。...
八髎,中醫基礎理論名詞。即經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之合稱。...... 八髎乃支配盆腔內臟器官的神經血管會聚之處,是調節人一身的氣血的總開關,在八髎區域進...
上髎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在骶棘肌起始部及臀大肌起始部;當骶外側動、靜脈後支處;布有第1骶神經後支。主治大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帶下、陰挺等...
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八髎就是八個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所以...
中醫針灸穴位之一,隸屬督脈。素髎穴 Sù liáo(DU25)...... 1)素髎。素,古指白色的生絹,此指穴內氣血為肺金之性的涼濕水氣。髎,孔隙也。該穴名意指督脈...
童子髎是人臉部上的一個穴位,穴位於面部,眼睛外側一厘米處。...... 童子髎編輯 鎖定 童子髎是人臉部上的一個穴位,穴位於面部,眼睛外側一厘米處。...
禾髎。禾,五穀之代稱也,此指氣血中的脾土微粒。髎,孔隙也。禾髎名意指三焦經經氣及穴外匯入的寒濕水氣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質中一方面是耳門穴傳來的水濕...
素髎,經穴名。出《素問·氣府論》。別名面王。屬督脈。在面部,當鼻尖的正中央。在鼻尖軟骨中;有面動、靜脈鼻背支;布有篩前神經鼻外支(眼神經分支)。主治...
瞳子髎穴是足少陽膽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面部,目外眥外側0.5寸凹陷中,有眼輪匝肌,深層為顳肌;當顴眶動、靜脈分布處;布有顴面神經與顴顳神經,及面神經的顳...
次髎穴,出自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髂後上棘與後正中線之間,適對第2骶後孔。現代常用於治療腰骶神經痛、腰骶關節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性功能...
巨髎,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手足陽明、陽蹻之會。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處,當鼻唇溝外側布有面神經及眶下神經的分支,面動、靜及...
顴髎穴是手太陽小腸經上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針灸甲乙經》,《千金要方》作權髎,別名兌骨。位於目外眥直下,顴骨凹陷處。現代常用於治療三叉神經痛等病證,直...
肘髎是人體腧穴之一,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出自《針灸甲乙經》。此腧穴在臂外側,屈肘,曲池上方1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間關節的寬度為1寸),當肱骨邊緣處;有通...
和髎穴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取穴方法】該穴位於人體的頭側部,當鬢髮後緣,平耳廓根之前方,顳...
耳和髎穴,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側頭部,當鬢髮後緣,平耳廓根之前方,顳淺動脈的後緣。現代常用於治療頭痛、面神經麻痹、下頜關節炎等。避開動脈,斜刺...
頦髎,經外奇穴名。見於《中華口腔科雜誌》。又名夾承漿。在頦部,正對下頜骨頦孔,即地倉穴直下方,與承漿穴相平處,左右計2穴。布有面神經分支和三叉神經第三...
居髎,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陽蹻、足少陽之會。在髖部,當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布有股外側皮神經,旋髂淺動、靜脈...
居髎(jūliáo)足少陽膽經穴位(GB29),陽蹻、足少陽交會穴。...... 居髎(jūliáo)足少陽膽經穴位(GB29),陽蹻、足少陽交會穴。目錄 1 位置 2 局部解剖 3...
肩髎,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在肩部,肩髃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布有腋神經肌支和旋肱後動脈肌支。主治肩臂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