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頂雞屬

骨頂雞屬

骨頂雞屬是中型涉禽。長度適中,高而側扁。具額甲,白色,端部鈍圓。跗蹠短,短於中趾不連爪。大多數潛水取食沉水植物,趾均具寬而分離的瓣蹼。體羽全黑或暗灰黑色,多數尾下覆羽有白色,上體有條紋,下體有橫紋。兩性相似。身體短而側扁,以利於在濃密的植物叢中穿行。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棲息,食性,生長繁殖,本屬種類,

外形特徵

骨頂雞小,頸短或適中,頸椎14~15節。翅很寬短圓,第1枚初級飛羽較第2枚為短。第2枚初級飛羽最長,第1枚初級飛羽與第5枚或第6枚初級飛羽等長。 尾短,尾羽6~16枚,通常12枚,尾端方形或圓形,常搖擺或翹起尾羽以顯示尾下覆羽的信號色。通常腿、趾均細長,有後趾,用來在漂浮的植物上行走,趾兩側延伸成瓣蹼用來游泳。
白骨頂(骨頂雞)白骨頂(骨頂雞)
白翅骨頂白翅骨頂
骨頂雞的嘴和額板白色,其餘頭頂、頭側、眼先、後頸輝黑色。上體餘部灰黑褐色或暗橄欖褐色。飛羽灰褐色,羽軸黑褐色,富有光澤。內側飛羽具灰白色羽端,形成明顯的白色翼斑。飛翔時明顯可見。翼緣和笫一枚初級飛羽外側羽緣白色。頦、喉黑色,雜有白色。其餘下體暗灰色,胸和腹雜有白色。虹膜紅褐色。嘴端灰色,基部淡肉紅色。腿、腳、趾及瓣蹼橄欖綠色,爪黑褐色。

分布範圍

中國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為冬候鳥,在北方自東北、河北北部、內蒙古、青海至新疆、西藏等地繁殖,遷徙時途經甘肅、山西、 山東等地到黃河或長江以南越冬,在雲南石屏、海南台灣留鳥(因這些地方氣候溫暖)。
外國分布於歐亞大陸、北非和澳大利亞,從歐洲挪威瑞典南部、芬蘭及俄羅斯北部的烏拉爾地區、向南至葡萄牙亞速爾群島、西班牙、地中海地區、非洲西北部和埃及,向東至俄羅斯勒拿河及烏蘇里地區、朝鮮半島和日本,南到地中海東部的賽普勒斯、巴勒斯坦、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及其塔斯馬尼亞島;分布在歐亞大陸北部的白骨頂,冬季遷到埃及、撒哈拉、蘇丹、阿拉伯及中南半島越冬。

生活習性

棲息

骨頂雞棲息於低山丘陵平原草地、甚至荒漠與半荒漠地帶的各類水域中。其中尤以富有蘆葦、三棱草等水邊挺水植物的湖泊、水庫、水塘、葦塘、水渠、河灣和深水沼澤地帶最為常見。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成數十,甚致上百隻的大群,偶爾也見單只和小群活動。有時也和其他鳥類混群犧息和活動。善游泳和潛水,一天的大部時間都游弋在水中。游泳時喜歡穿梭在稀疏的蘆葦叢間或在緊靠蘆葦和水草邊的開闊水面上,並不時地晃勁著身子和不住地點頭,尾下垂到水面。遇到危險時或是潛入水中,或是進入旁邊的蘆葦叢和水草叢中躲避,但不久即又出來,危急時則迅速起飛,起飛時需在水面助跑後才能飛起,兩翅煽動迅速,並發出呼呼聲響。通常飛不多遠又落下,而且多貼著水面或葦叢低空飛行。鳴聲短促而單調,似“咔咔咔”聲,甚為嘈雜。
骨頂雞屬

食性

雜食性,在軟土中或枯葉中探食,主要尋找無脊椎動物;粗喙的種類能扯下植物,吃種子、核果、嫩枝、葉等;瓣蹼雞屬能頻繁潛水尋食。也吃各種昆蟲及其幼蟲、蜘蛛、馬陸、蠕蟲、軟體動物、甲殼類、小魚以及小鳥及其卵和雛鳥。
黃腿骨頂黃腿骨頂

生長繁殖

單配製,配對關係僅在繁殖季節發生。善於游泳和鳴叫,叫聲在求偶和配對關係上有重要作用,但在非繁殖季節基本上不鳴叫。在水邊或水中的植物叢中營巢,兩性營巢,每窩產卵5~10枚,每年產1~2窩,孵卵期14~24天。兩性都參加孵卵,通常由雙親餵食和照顧幼鳥。1歲或不足1歲便開始繁殖。

本屬種類

1. 白骨頂骨頂雞Fulica atra
夏威夷骨頂夏威夷骨頂
2. 黃腿骨頂Fulica armillata
3. 安第斯骨頂Fulica ardesiaca
4. 白翅骨頂Fulica leucoptera
5. 加勒比骨頂Fulica caribaea
6. 美洲骨頂Fulica americana
7. 夏威夷骨頂Fulica alai
8. 紅瘤白骨頂Fulica cristata
9. 角骨頂Fulica cornuta
10. 大骨頂Fulica gigantea
11. 紅額骨頂Fulica rufifron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