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董不再是古董,它可能是一個個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也可能是多年積累的文物鑑賞知識。你收穫的不僅僅是人間百態,還有之前未曾了解的古董拍賣行業。
基本介紹
- 書名:骨董時光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頁數:253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國青年出版社
- 作者:劉越 林曦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32559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海岩、呂成龍、歐陽應霽聯合推薦,劉越最新小說。以一件件古董入手,帶出一樁樁男女愛情。或因作者身為古董圈聲名顯赫的鑑定專家,以致每件器物的因緣際會,讀來深覺可信,故事的展開,也因此顯得真實生動。
——作家、編劇 海岩
作者在寫故事、講述人間百態的同時,還穿插介紹了大量經過多年積累的文物鑑賞方面的知識,讓這部小說多了幾分實用性。讀完這些故事,既能對神秘的拍賣行業有初步了解,同時也會獲得不少文物收藏方面的經驗和鑑賞方面的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呂成龍
書中藏著一個江湖,原來古董的背後是一個個愛情故事,細細讀來,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生活家 歐陽應霽
——作家、編劇 海岩
作者在寫故事、講述人間百態的同時,還穿插介紹了大量經過多年積累的文物鑑賞方面的知識,讓這部小說多了幾分實用性。讀完這些故事,既能對神秘的拍賣行業有初步了解,同時也會獲得不少文物收藏方面的經驗和鑑賞方面的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呂成龍
書中藏著一個江湖,原來古董的背後是一個個愛情故事,細細讀來,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生活家 歐陽應霽
作者簡介
劉越,90年代就讀於北京大學,獲考古學碩士學位,2002年加入國內最著名的藝術品拍賣公司中國嘉德
至今,擔任陶瓷部總經理,主攻瓷器鑑定,為業內知名的瓷器鑑定專家。十餘年間走遍世界各
地尋訪徵集古董珍玩,參與各類拍賣數百場,同時在嘉德策劃組織了眾多瓷器工藝品方面的重要專場,如清道光御瓷專場、
翦淞閣精選文玩專場、唐琴大聖遺音專場等,在業內有重要影響。
至今,擔任陶瓷部總經理,主攻瓷器鑑定,為業內知名的瓷器鑑定專家。十餘年間走遍世界各
地尋訪徵集古董珍玩,參與各類拍賣數百場,同時在嘉德策劃組織了眾多瓷器工藝品方面的重要專場,如清道光御瓷專場、
翦淞閣精選文玩專場、唐琴大聖遺音專場等,在業內有重要影響。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從一件件古董入手,帶出一樁樁男女愛情。或因作者身為古董圈聲名顯赫的鑑定專家,以致每件器物的因緣際會,讀來深覺可信,故事的展開,也因此顯得真實生動。——作家、編劇,海岩
作者在寫故事、講述人間百態的同時,還穿插介紹了大量經過多年積累的文物鑑賞方面的知識,讓這部小說多了幾分實用性。讀完這些故事,既能對神秘的拍賣行業有初步了解,同時也會獲得不少文物收藏方面的經驗和鑑賞方面的知識,可謂一舉兩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陶瓷研究專家,呂成龍
書中藏著一個江湖,原來古董的背後是一個個愛情故事,細細讀來,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生活家,歐陽應霽
作者在寫故事、講述人間百態的同時,還穿插介紹了大量經過多年積累的文物鑑賞方面的知識,讓這部小說多了幾分實用性。讀完這些故事,既能對神秘的拍賣行業有初步了解,同時也會獲得不少文物收藏方面的經驗和鑑賞方面的知識,可謂一舉兩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陶瓷研究專家,呂成龍
書中藏著一個江湖,原來古董的背後是一個個愛情故事,細細讀來,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生活家,歐陽應霽
名人推薦
從一件件古董人手,帶出—樁樁男女愛情。或因作者身為古董圈聲名顯赫的鑑定專家,以致每件器物的因緣際會,讀來深覺可信,故事的展開,也因此顯得真實生動。
——作家、編劇海岩
作者在寫故事、講述人間百態的同時,還穿插介紹了大量經過多年積累的文物鑑賞方面的知識,讓這部小說多了幾分實用性。讀完這些故事,既能對神秘的拍賣行業有初步了解,同時也會獲得不少文物收藏方面的經驗和鑑賞方面的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陶瓷研究專家 呂成龍
書中藏著一個江湖,原來古董的背後是一個個愛情故事,細細讀來,有種’I光若隔世的感覺。
——生活家歐陽應霽
——作家、編劇海岩
作者在寫故事、講述人間百態的同時,還穿插介紹了大量經過多年積累的文物鑑賞方面的知識,讓這部小說多了幾分實用性。讀完這些故事,既能對神秘的拍賣行業有初步了解,同時也會獲得不少文物收藏方面的經驗和鑑賞方面的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陶瓷研究專家 呂成龍
書中藏著一個江湖,原來古董的背後是一個個愛情故事,細細讀來,有種’I光若隔世的感覺。
——生活家歐陽應霽
圖書目錄
第一折
花神
花事
佛緣
色相
第二折
香熏
貓閣
觀音
煙壺
第三折
房客
爐鈞
玲瓏
鏡殤
第四折
玉魂
傳奇
雞缸
花神
花事
佛緣
色相
第二折
香熏
貓閣
觀音
煙壺
第三折
房客
爐鈞
玲瓏
鏡殤
第四折
玉魂
傳奇
雞缸
序言
我經常會想起二零零五年五月的馬來西亞。海岸邊一間門口貼著“恭喜發財”四個大字的路邊餐館裡,巨大的風扇在天花板上緩慢地旋轉。我和一群馬來人圍坐在油膩的木桌邊亂鬨鬨地吃飯,在他們中間,只有一個歐洲人,特別引人注目。
他高大瘦削,鬍子花白,眼珠碧藍,閃亮的目光橫掃過來,閃現出獨斷的神態。他說話時用兩隻殘缺的手指夾著煙,臉上永遠洋溢著豪邁和自信的神情,仿佛用這種方式,可以更容易讓人們相信,他是這桌食客的主角和話題的中心。
這個手有殘疾的瑞典人叫Sten。本來只是在馬來西亞從事海洋工程設計的一個工程師。因為偶然接觸到一些海底打撈出來的古代瓷器碎片,完全被它們迷住了,最後終於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他決定把海底尋寶當作自己的事業。他辭去每天和他們一起出海去尋找遠古的沉船和寶藏。他甚至還娶了當地的一個姑娘,把自己變成了東南亞人的女婿。
那一年,他終於得手了。他請我們去看從海底打撈出來的整艘沉船,裡面滿滿的青花瓷器,它們都是中國明代的瓷器,總數達到驚人的九噸之多。
他把這艘海船命名為“萬曆號”,因為這些瓷器經鑑定大多是明代萬曆時期的。這些瓷器一部分被他捐贈給了中國大陸和馬來西亞的博物館,另一部分通過各種途徑銷售,包括公開拍賣。
那年冬天,我們合作組織了部分“萬曆號”瓷器的拍賣,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我們在二零零三年拍賣著名文物專家和收藏家王世襄先生藏品的時候,他的一架著名的唐代古琴“大聖遺音”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為了得到“大聖遺音”,當時經濟條件並不寬裕的王世襄,只好用夫人的三件首飾和日本版《唐宋元明名畫大觀》換得黃金約五兩,又加上三枚翡翠戒指才如願。其中一枚戒指還是王世襄母親的遺物,可謂“傾其所有”。
之後,這架古琴一直伴隨著王世襄夫婦。“文革”抄家時,只有這架“大聖遺音”因為放在王世襄的辦公室中得以倖免。
二零零三年,我在拍賣場上親眼見證這架古琴以八百九十一萬元成交,創下了古琴拍賣的世界紀錄。那時,王世襄先生還在世。
當時我萬萬沒有想到,八年之後,當王世襄先生已經去世幾年後,我竟有緣將這架古琴從當年的買家處再次徵集來拍賣。最為神奇的是,簽署契約的那天,無意中拿出一張空白委託契約準備與對方工作,去了馬六甲海域一個島上小鎮定居。他投資購買了自己的船隻,招募了水手,簽署,發現這張契約的編號竟然是0891,正好與古琴八年前的成交價格數字一致。這張契約其實是我很久以前就放在公文包里的,那時我甚至還沒有認識賣家,也沒有想到會再次與古琴邂逅。
當時我吃了一驚,這真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後來這架古琴以一億一千五百萬的天價再次創造了中國古代樂器拍賣的驚人成績。
古董與人之間的緣分,可能是前世今生的關係,所以當世的我們,也許永遠無法完全知曉。在我十幾年的拍賣生涯中,有許多這樣的故事,有些我可以講出來,有些則永遠不能講。
寫小說純粹是業餘愛好。我這十幾年來一直效力於拍賣公司,經常到世界各地去徵集藝術品,組織或者參與各種拍賣。業餘時間很少,不可能有文學方面的深入學習。最近兩年因為微博,網路表達眾人圍觀的效應激起了我的表現欲,陸續寫了十幾篇。
我自己有這樣的經驗,出差或旅行的時候,喜歡帶一本不厚又輕鬆有趣的小書,隨性翻翻,打發時間。如果這本講述古董和愛情故事的小書,也能偶爾一兩次被您帶在身邊,打發旅途的時間;或者,您會因此對中國的古董和藝術品產生一點小小的興趣,偶爾去各種藝術品拍賣會的預展逛一逛,那我就非常感激了。
期待與您在古董和“骨董時光”的世界中相逢。
劉越
2014年7月於北京
他高大瘦削,鬍子花白,眼珠碧藍,閃亮的目光橫掃過來,閃現出獨斷的神態。他說話時用兩隻殘缺的手指夾著煙,臉上永遠洋溢著豪邁和自信的神情,仿佛用這種方式,可以更容易讓人們相信,他是這桌食客的主角和話題的中心。
這個手有殘疾的瑞典人叫Sten。本來只是在馬來西亞從事海洋工程設計的一個工程師。因為偶然接觸到一些海底打撈出來的古代瓷器碎片,完全被它們迷住了,最後終於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他決定把海底尋寶當作自己的事業。他辭去每天和他們一起出海去尋找遠古的沉船和寶藏。他甚至還娶了當地的一個姑娘,把自己變成了東南亞人的女婿。
那一年,他終於得手了。他請我們去看從海底打撈出來的整艘沉船,裡面滿滿的青花瓷器,它們都是中國明代的瓷器,總數達到驚人的九噸之多。
他把這艘海船命名為“萬曆號”,因為這些瓷器經鑑定大多是明代萬曆時期的。這些瓷器一部分被他捐贈給了中國大陸和馬來西亞的博物館,另一部分通過各種途徑銷售,包括公開拍賣。
那年冬天,我們合作組織了部分“萬曆號”瓷器的拍賣,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我們在二零零三年拍賣著名文物專家和收藏家王世襄先生藏品的時候,他的一架著名的唐代古琴“大聖遺音”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為了得到“大聖遺音”,當時經濟條件並不寬裕的王世襄,只好用夫人的三件首飾和日本版《唐宋元明名畫大觀》換得黃金約五兩,又加上三枚翡翠戒指才如願。其中一枚戒指還是王世襄母親的遺物,可謂“傾其所有”。
之後,這架古琴一直伴隨著王世襄夫婦。“文革”抄家時,只有這架“大聖遺音”因為放在王世襄的辦公室中得以倖免。
二零零三年,我在拍賣場上親眼見證這架古琴以八百九十一萬元成交,創下了古琴拍賣的世界紀錄。那時,王世襄先生還在世。
當時我萬萬沒有想到,八年之後,當王世襄先生已經去世幾年後,我竟有緣將這架古琴從當年的買家處再次徵集來拍賣。最為神奇的是,簽署契約的那天,無意中拿出一張空白委託契約準備與對方工作,去了馬六甲海域一個島上小鎮定居。他投資購買了自己的船隻,招募了水手,簽署,發現這張契約的編號竟然是0891,正好與古琴八年前的成交價格數字一致。這張契約其實是我很久以前就放在公文包里的,那時我甚至還沒有認識賣家,也沒有想到會再次與古琴邂逅。
當時我吃了一驚,這真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後來這架古琴以一億一千五百萬的天價再次創造了中國古代樂器拍賣的驚人成績。
古董與人之間的緣分,可能是前世今生的關係,所以當世的我們,也許永遠無法完全知曉。在我十幾年的拍賣生涯中,有許多這樣的故事,有些我可以講出來,有些則永遠不能講。
寫小說純粹是業餘愛好。我這十幾年來一直效力於拍賣公司,經常到世界各地去徵集藝術品,組織或者參與各種拍賣。業餘時間很少,不可能有文學方面的深入學習。最近兩年因為微博,網路表達眾人圍觀的效應激起了我的表現欲,陸續寫了十幾篇。
我自己有這樣的經驗,出差或旅行的時候,喜歡帶一本不厚又輕鬆有趣的小書,隨性翻翻,打發時間。如果這本講述古董和愛情故事的小書,也能偶爾一兩次被您帶在身邊,打發旅途的時間;或者,您會因此對中國的古董和藝術品產生一點小小的興趣,偶爾去各種藝術品拍賣會的預展逛一逛,那我就非常感激了。
期待與您在古董和“骨董時光”的世界中相逢。
劉越
2014年7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