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骨竇
- 科室:解剖
上頜竇,蝶竇,額竇,
上頜竇
上頜竇(maxillary sinus)為上頜骨體內的錐形空腔,竇壁為骨質,大部分為薄的密質骨板,內稍有松質骨,最薄的地方只有密質骨。竇壁直接被覆黏膜,支配牙齒及牙周組織的血管、神經,通行於骨內牙槽管之中或黏膜下。
位置:位於上頜骨內,竇腔平均容積約13ml。前壁的中央壁薄,且向竇腔凹陷,稱尖牙窩,為上頜竇手術時鑿入竇腔之處。後外壁借一層薄骨與翼齶窩毗鄰。
蝶竇
鼻竇為鼻腔周圍含氣的骨質空腔,共四對,分別是額竇,蝶竇,篩竇,上頜竇。都有竇口與鼻腔相通,當引流不暢時容易發生炎症。
蝶竇位置:(sphenoidal sinus)位於蝶骨體內,左右各一,均各通過其前壁的孔開口於蝶篩隱窩。與後組篩竇一起構成後組鼻竇。蝶竇位於垂體窩前下方。
蝶竇分三型,手術:
甲介型:約(3%)氣化及發展比較差,竇腔後緣與鞍結節垂直線之間有較厚骨質;
鞍前型:約(11%)氣化與發育好於甲介型,但不及鞍型,竇腔後緣與鞍結節垂直線一致,即蝶竇恰位於蝶鞍之前。
鞍型:約(86%)氣化及發育最好,重鞍結節道鞍背呈垂直線,整個蝶鞍底部與蝶竇之間只隔一層薄骨板。
額竇
額竇(frontal sinus)位於篩竇前上方,額骨內外板之間,左右各一。竇的大小及形狀極不一致,但基本上為一三角錐體形。眶的內上角為額竇底部,骨質最薄,急性額竇炎,此處壓痛明顯。左、右額竇之間的隔常偏居一側。額竇在15歲左右才發育完全,大小、形狀個體差異很大。若發育良好,竇腔常可向周圍擴展:向內側,可越過中線與對側重疊,該側即有二竇;有時亦可一側或雙側發育極差,因此其容積亦甚懸殊,為1~4.4ml不等。竇前壁內含板障,後壁薄與腦膜及大腦額葉相鄰,有導靜脈可穿此壁通入硬膜下腔,故額竇感染可侵入顱內。若額竇開口在篩泡或其上方,插入導管即不易接觸竇口。額竇向下開口於篩漏斗。額竇位於額骨骨弓深部,開口於中鼻道篩漏斗處。
血管、淋巴和神經:眶上動脈和篩前動脈分布於此竇。回流的靜脈為眶上靜脈及眼上靜脈,且與板障靜脈聯繫。淋巴引流匯入下頜下淋巴結。神經發自篩前神經和額神經內側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