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下口

骨盆下口

由骶骨、尾骨和兩側髖骨,以及連結它們的關節、韌帶裝置構成。骨盆可分為大骨盆(greater pelvis)和小骨盆(lesser pelvis)。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骨盆下口
  • 科室:解剖
簡介,骨盆下口的生理結構,解剖結構,男性骨盆下口,女性骨盆下口,臨床解剖,

簡介

骨盆從第5腰椎和第1骶椎的連線處,向兩側弓狀線、恥骨梳恥骨聯合上緣的連線線為界,上方為大骨盆,兩側壁為髂骨翼和後壁為第5腰椎,前壁為腹壁肌肉;下方為小骨盆,為一空腔,叫骨盆腔,後壁為骶、尾兩骨;兩側壁為髂骨體、坐骨體和坐骨支;前壁為恥骨。小骨盆有上口和下口(或入口和出口)。上口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線,下口則由尾骨尖、兩側坐骨結節、恥骨聯合下緣及骶結節韌帶圍成。小骨盆上口平面與水平面構成的角度為骨盆傾斜角,平均為60°。 骨盆從正面看,骶骨和兩塊髖骨構成半圓形的拱梁,骶骨位於拱梁的中央,骨盆兩側以髖臼架於股骨上,宛如拱橋結構。它能承受重力由骶骨向兩側傳至髂骨和坐骨。

骨盆下口的生理結構

骨盆是連線軀幹和下肢的紐帶,通過腰骶關節和腰椎相連,通過髖關節和下肢相接,故骨盆可以這些關節為軸,進行各種運動。繞兩側髖關節的額狀軸,作向前和向後的轉動(如腹背運動的體前屈和體後伸),繞一側髖關節的垂直軸,作左右轉動(如競走增大步幅動作)。繞一側髖關節的矢狀軸,可作向上向下運動(如上下樓梯動作)。繞腰骶關節三個軸,骨盆和下肢一起對脊柱運動。繞腰骶關節額狀軸作前屈(如仰臥舉腿),後伸(如後手翻動作)。繞矢狀軸作側屈(如鞍馬的單腿擺越動作),繞垂直軸作迴旋(如雙槓前擺轉體180°)等運動。應該指出,骨盆的運動常常是在一側的髖關節和腰骶關節處同時進行的。也總是和下肢及軀幹的運動聯繫起來的。這樣,可使它們的運動幅度得到調節或補充。 骨盆除了運動的功能外,還具有支持體重、保護內臟器官、緩衝震動的作用。女性小骨盆還作為生殖道之用。 骨盆在兒童時期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從青春期開始,隨著性成熟才逐漸出現性別差異,由於女性骨盆與其妊娠和分娩機能有密切關係,因此,骨盆更具有女性特徵,它與男性骨盆相比,主要是女子骨盆矮而寬闊,而男子高而狹窄;女子骨盆的髂骨翼較外翻,而男子較垂直;女子骨盆坐骨結節間距離大,而男子則較小;女子骨盆的恥骨角呈鈍角,而男子呈銳角;女子骨盆下口較寬大,而男子則較窄小。

解剖結構

男性骨盆下口

  1. 骶前孔:anterior sacral foramina
  2. 坐骨棘:ischial spine
  3. 恥骨聯合:pubic symphysis
  4. 骶管裂孔: sacral hiatus
  5. 骶髂關節:sacroiliac joint
  6. 坐骨結節:ischial tuberosity

女性骨盆下口

  1. 坐骨棘間徑:bi-ischial diameter
  2. 坐骨恥骨徑:ischiopubic diameter
  3. 橫徑:transversediameter
  4. 前後徑:occipitofrontal diameter

臨床解剖

骨盆下(出) 口由尾骨尖、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坐骨結節、坐骨支、恥骨下支和恥骨聯合下緣共同構成。下口為不規則的四邊形,或由不在同一平面的兩個三角形組成。由尾骨尖、恥骨聯合下緣、兩側的坐骨結節,四點連線構成四邊形。前外側以恥骨為界,由恥骨下支及坐骨支連線而成。後外方為骶結節韌帶及骶棘韌帶構成。其前後徑(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尾關節之間的距離)長度為12.3cm; 橫徑(坐骨結節間的距離) 長度為9cm。小骨盆腔 (骨盆腔) 位於骨盆上 (入) 口、下 (出) 口之間,是由骨、韌帶和肌圍成的腔隙。後方有骶骨與尾骨,兩側為恥骨與坐骨平面及髂骨的一個三角區,即弓狀線以下從髂恥隆起至坐骨大切跡間的區域。小骨盆腔長度短,各徑大,呈圓桶狀。入口各徑相對值與絕對值均大於男性約0.625cm,出口前後徑比男性大2cm。橫徑寬大,坐骨大切跡角度大而淺,骶骨寬而短,恥骨角度為90°~1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