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口腔

骨性口腔

骨性口腔位於骨性鼻腔下方,前面和兩側為上頜骨牙槽突和上牙,下頜骨體、牙槽突和下牙。下面和後面敞開,活體上附有軟組織。上面為骨性硬齶,其前方正中有切牙孔,後方兩側有齶大孔和齶小孔,都是血管和神經的通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骨性口腔
  • 位於:骨性鼻腔下方
概述,骨性口腔構成,

概述

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安氏Ⅱ類錯(牙合)畸形在正畸臨床上較為多見,發病率較高,影響患者的顱頜面發育以及功能。下頜後縮和發育不足可能減小口咽部氣道(Oropharyngealairway,OAW),口咽腔部的減小可以導致舌、軟齶後移,從而影響呼吸功能。功能性矯治器刺激下頜向前生長是臨床治療下頜後縮和發育不足常用的方法。口腔功能間隙與牙頜畸形的發生關係密切,但國內外報導較少。

骨性口腔構成

口腔oral cavity是以骨性口腔為基礎形成的,前方的開口叫口裂,由上下唇圍成;後方以咽峽和咽交通;上壁(頂)是齶;下壁是口底;兩側壁叫頰。整個口腔被上、下牙弓(包括牙槽突、牙齦和牙列)分隔為前、後兩部;前部叫口腔前庭,後部叫固有口腔。在上、下牙列咬合時,兩部可通過兩則第三磨牙後方的間隙相通,在牙關緊閉時可經此間隙插管或注入營養物質。
口腔各壁:
口唇和頰互相連續,都是以肌肉為基礎,外面覆以皮膚,內面襯以口腔黏膜構成的。口唇內的肌肉是環繞口裂的口輪匝肌,頰的基礎是頰肌,都屬於面部的表情肌。上、下唇兩端的結合部叫口角,口角外方和鼻翼外側之間的皮溝叫鼻唇溝,為上唇和頰的分界。上唇外面正中的縱行淺溝叫人中,急救時常在此處針刺。
口底是以舌骨上肌群(下頜舌骨肌和頦舌骨肌)為基礎構成的。內面覆以黏膜,口底黏膜薄而鬆軟,黏膜下有大量的疏鬆結締組織,所以黏膜容易移動。在口底正中線上有一黏膜皺襞叫舌系帶,連於下頜牙齦內面和舌下面之間。系帶的兩側各有一黏膜隆起叫舌下肉阜,是下頜下腺和舌下腺導管的開口處。
齶palate構成口腔的頂壁,包括硬齶(前2/3)和軟齶(後1/3)兩部分。硬齶分隔口腔和鼻腔,由上頜骨齶突和齶骨水平部覆以黏膜構成,黏膜和骨膜結合緊密。軟齶是硬齶向後下方延伸的軟組織部分,由一些小橫紋肌包以黏膜構成,其後緣游離,垂向後下方呈帆狀,故又叫做齶帆,軟齶後緣中央有一乳頭樣突起叫懸雍垂。懸雍垂兩側各有兩條弓狀皺襞,前方的叫齶舌弓,延伸到舌根的側緣;後方的叫齶咽弓,向下延伸至咽的側壁。兩弓之間的凹窩,容納齶扁桃體。軟齶後緣、兩側齶舌弓和舌根共同圍成的空間叫咽峽,是口腔通向咽的門戶。咽峽的大小經常改變,吸氣時齶帆下降,吞咽食物時齶帆提向上方,其後緣接觸咽後壁,暫時阻斷咽腔鼻部和口部的交通。此時咽峽特別擴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