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菊屬

骨子菊屬

骨子菊屬(Osteospermum L.)是菊科金盞花族下的一個屬。葉片多對生,耐寒品種葉片為披針形,半耐寒品種葉片橢圓形或披針形,葉緣有鋸齒。葉色多為綠色,也有少量品種葉片具彩斑。頭狀花序單生於莖頂或組成聚傘花序。花盤中心通常為藍色、黃色、紫色等,一些耐寒性強的品種花盤中心呈深藍色。

藍眼菊株型緊湊、花量大、花色絢麗、花期長,可做盆花或容器組合盆栽;抗逆性強、管理簡單,可地栽用於布置花壇、假山石及林緣綠化。早春栽植、春秋兩季開花觀賞,綠色的葉子可持續到晚秋,絢麗的花色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上盆,環境條件,水肥管理,摘心,主要價值,病蟲防治,蟲害,病害,下級分類,防治方法,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

形態特徵

植株高20cm~50cm,直立或匍匐狀,典型的籃狀花序,中間有一圓形的花盤,周圍由輻射狀的舌狀花圍繞,舌狀花有時成勺形,中間的花盤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有藍、黃、紫等色。舌狀花有白色、乳白、黃、粉紅、紫、紫紅等顏色,有時兩面表現出不同的顏色。花期可從2月持續到7月,如果氣候適宜,甚至可延續到秋季
具有形態各異的花型、繽紛五彩的花色、緊湊密矮的株型、持續數個月的花期等特點,因此一經發現,就引起歐美園林界人士的重視並迅速套用於園林之中。藍眼菊已在歐洲及美國等國家廣泛作為盆栽與地栽花卉,歐洲許多國家已進行大規模商業化生產。同時,通過種間及品種間雜交,培育出許多新品種。

生長環境

藍眼菊適於氣候溫和的地區栽培,但是不同的品種抗逆性存在很大的差異,市場上的很多品種不耐霜凍。藍眼菊喜陽,不耐高溫,中等耐寒,可忍耐-3℃~-5℃的低溫。耐乾旱,喜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在濕潤、通風良好的環境中表現更為優異。

分布範圍

藍眼菊為菊科藍眼菊屬植物原產於南非。

生長習性

喜陽光充足和排水良好的土壤。耐瘠薄,耐旱,也耐一定程度的鹽鹼。耐寒或半耐寒,半耐寒品種最低可耐-2℃的低溫,在寒冷地區作一二年生花卉栽培。花期早春至初夏,半耐寒品種秋季可二次開花。多數野生種花朵夜晚閉合。

繁殖方法

藍眼菊的花朵在苗圃中很是普遍。繁殖方式有播種繁殖與扦插繁殖,主要以扦插育苗進行。
骨子菊屬
藍眼菊
種子播種:於秋冬或春季進行,點播或穴播。由於種子多為雜交種子,播種繁殖的苗容易分化,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與形態。
扦插繁殖:一般於秋冬季進行。秋冬季繁殖應於溫室或保護地進行,以免霜凍。有很多的混種及栽培種已被培育。黃色栽培種一般都會有黃色或淡白色的花心。其中一種很受歡迎的藍眼菊是車輪菊,匙狀花瓣呈紫色至淡紫藍色,有藍色的盤狀花。它是常綠的植物,高約40厘米。晚上或寒冷的天氣下,花瓣會收起。藍眼菊喜陽,耐乾旱,喜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分枝性強,不需摘心。
扦插繁殖技術
種植日程安排
藍眼菊通常用未生根的插條進行扦插繁殖。在北方可9月份進行,在南方可10月底進行。
保持濕潤
與其他植物相比,藍眼菊在繁殖時需要更頻繁和更長時間的噴霧。然而,由於插條在剛扦插後根系還未形成,所以在穴盤苗栽培的第10至14天內避免濕度達到飽和狀態非常重要。噴霧可以頻繁些,但時間不宜過長,僅僅將插條噴濕即可。澆水過多會導致植株根系不均、生長尖變黃、生長不均勻以及插條硬化等。如果長期過濕,植株還容易感染病害。
保持溫暖的環境
藍眼菊可以在冷涼的環境中生長,但是在扦插繁殖階段保持溫暖的環境更有利於插條的成活。在最初的兩周,將溫度控制在21℃。不要過快對植株進行煉苗。可以每次將溫度降低2℃左右,通過早晨的低溫和高光照來增強植株的耐寒性。煉苗時過低的溫度將導致生根時間推遲、分枝變少。在移植之後一直到側根生長到1英寸長這段時間,將夜間溫度保持在16℃至18℃之間,白天溫度保持在20℃至22℃之間。
基質EC值和pH值
選擇排水良好的泥炭作為栽培基質。將基質的pH值保持在6.2左右,EC值保持在2.0以下。常規澆水即可,避免基質過濕或者過乾。
摘心
較早進行摘心有利於植株形成更好的株形。要避免植株過度生長。在對植株進行摘心之前要保持插條的柔軟和良好生長,堅硬的插條不利於形成良好的分枝。
植物生長調節劑
在繁殖的最初階段套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保持植株株形的緊湊。可施用1000ppm的Cycocel或者2500ppm的B-9。對於盆栽的藍眼菊,當側根長至1英寸長時,建議施用1500ppm至2500ppm的Cycocel,植物生長調節劑應在對植物降低溫度進行煉苗的一周之前施用。對於吊籃栽培的藍眼菊,建議施用濃度可以稍微降低些,增大噴灑量,只需在植物花蕾形成之前噴灑一次即可,這樣做可以保持植株所開的花緊靠在葉片之上。不要過晚套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這將導致花朵受到損壞。
工作安排
種植藍眼菊時還有一個規則必須遵守,即每周只能進行一項大的栽培工作。比如說,不能將摘心和種植放在同一周內進行,也不能在同一周內施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與煉苗。可以先種植已經生根的插條,然後在兩周之後進行摘心,第三周或者第四周(根據側根的發育情況而定)再施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最後在接下來的一周進行降溫煉苗。

栽培技術

上盆

插條生根或穴盤苗達到出圃條件後,可以直接上盆,上盆後立即澆一次透水。

環境條件

初期可適當遮陰,1~2周后保證光照充足,盆花生長適溫為5℃~20℃。早春定植到露地前要經過1~2周的抗寒鍛鍊。

水肥管理

盆栽時避免土壤過乾過濕,土壤完全乾透會導致植株休眠,影響開花。每周噴施一次0.1%~0.3%的全元素複合肥,後期增加磷、鉀肥比例,利於開花。

摘心

多數雜交品種分枝性好,不需摘心。但適當摘心可使株型緊湊豐滿,同時可推遲花期。

主要價值

藍眼菊色彩斑斕,既可作為盆花擺放陽台案頭觀賞,又可作為早春及初夏的園林露地花卉,群植布置花壇、花境;栽植時,與綠草奇石相映襯,更能體現出它那和諧的自然美。有少數的匍匐性品種可作為地被植物栽培。

病蟲防治

蟲害

紅蜘蛛
成、若蟎主要刺吸危害菊花葉片,也可危害嫩芽、嫩莖、花等,使葉面先出現褪色黃點,後變成黃褐色斑、或葉片捲曲、皺縮.嚴重時整葉枯焦,似火烤.
斜紋夜蛾
主要取食菊花葉片,發生嚴重時可在短期內將葉片全部吃光.初孵幼蟲取食葉肉,2齡後分散危害,4齡後進入暴食期,將整株葉片吃光,影響觀賞。

病害

炭疽病
多發於葉片和莖部,病斑多見於葉尖或葉緣,葉片上病斑呈圓形,莖上病斑呈橢圓形,黃褐色至暗褐色,中央色淡,潮濕時上生許多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發生嚴重時,病斑連片,莖葉迅速枯死.
白粉病
多發於葉片、葉柄等處,有時幼莖、花柄、花芽也會受害.發病初期,葉片正面出現黃色透明小點,條件適宜時,迅速擴大至全葉布滿白色粉狀物,後期則出現黑色小點,嚴重者,葉片枯萎捲縮,植株矮化,花瓣畸形甚至枯死。

下級分類

藍眼菊的分類在種系發生學中曾有多次變種:
1.將藍眼菊屬內的Blaxium被分類在異果菊屬中。
2.將三翅菊屬從藍眼菊屬中分開。
3.將小金盞屬從藍眼菊屬中分開。
4.Osteospermumsanctae-helenae分類在小金盞屬中。
一些新的物種如O.australe、O.burttianum及O.potbergense亦有被發現。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加強水肥管理,選用高抗病蟲的品種,是最經濟有效的增產措施.選用無病蟲菊花種子,培育無病蟲菊花種苗,從源頭上減少病蟲害發生的機率,對降低病蟲害具有顯著作用。

物理防治

在害蟲成蟲盛發期,尤其是針對蚜蟲、白粉虱、葉蟬、斜紋夜蛾,採用燈光誘殺和黃板誘殺手段,可誘殺許多成蟲,以有效控制害蟲的發生.。

化學防治

針對菊花病害,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於種植前進行土壤處理,發病初期時,菊花白粉病可選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褐斑病、霜霉病選用噴施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1000~15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