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市胡同

驢市胡同

同位於北京東城區東南部,東起朝陽門南小街,西至東四南大街,南有支巷通演樂胡同燈草胡同,北有支巷通前拐棒胡同,屬朝陽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在明清時代,這裡是販賣驢騾的市場,叫“驢市胡同”。即北京禮士胡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驢市胡同
  • 外文名:Donkey City Hutong
  • 地理位置:北京東城區東四周邊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北京
  • 郵政編碼:100000
  • 開放時間:全天二十四小時
  • 捷運站:東四
歷史遷革,胡同特色,歷史故事,

歷史遷革

東四路口往南,不多遠,有條向東的胡同,叫驢市胡同即禮士胡同,是京都小有名氣的里巷。
“禮士”二字讓人想起“禮賢下士”這個成語,是很文雅的名稱。其實,在明清時代,這裡是販賣驢騾的市場,叫“驢市胡同”。清的《帝京輿圖》上,就標示為“驢市胡同”。清朝《順天府志》說:“驢市胡同亦稱‘騾市’。”由此可以窺見,當時騾子的交易僅次於驢。
直至清末宣統年間,這兒廢除了牲口市場,人們才巧妙地依諧音改稱之“禮士胡同”。
一百多年前,胡同里豎著一根根木樁,拴著驢啊騾啊的。賣者在一旁佇候,買者在牲畜間徘徊挑選。有人掰開驢嘴側著腦袋觀察牙口。有趣的是,砍價方式截然不同,雙方交易時或在袖子裡或者大襟下“打啞謎”,用手指頭耐心“對話”,磋商價錢。
路旁有釘鐵掌的。打制鐵掌的爐火旁,燒火的用力拉著風箱,火苗一躥一躥的。隨著鐵匠師傅錘子的起落,傳來叮叮噹噹清脆的敲擊聲。牆根下還有擺攤給牲口瞧病的獸醫,來回串游叫賣皮革製品的販子……
現狀
今天的驢市胡同,是條幽深的巷子。胡同深處有濃郁的綠蔭,兩旁是灰色的牆壁和屋瓦。這兒以大宅子多而聞名,電視劇《大宅門》就是在路北129號清時武昌知府的豪宅拍攝的外景。
如果從胡同的一頭溜達到另一頭,邊走邊瞧,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胡同中部路北牆上十幾塊大幅清代磚雕。據說,如此精美的磚雕甚至在故宮都找不到呢!這是禮士胡同的一大特色。
在古都多如牛毛的街巷中,禮士胡同還有一個突出特色,就是長年展出“禮士胡同文化展”——
巷子東段禮士賓館臨街的柵欄牆上,懸掛著一長排彩色展板,共30來幅,每幅1米多高,長方形。常有過往行人駐足觀賞。
“文化展”形象生動地揭示出閭里數百年的歷史變遷。
“文化展”把一位位棲居於此的叱吒風雲、名噪一時的俊傑推到人們面前:乾隆時的“宰相劉羅鍋”(劉墉)、光緒年間的大學士敬信、“中國兒科之父”諸福棠、“中國現代眼科學奠基人”畢畢德、攝影家黃翔……
“文化展”還向讀者展示出當下巷中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自創歌曲比賽,合唱隊歌詠活動,組織居民學英語,組建樂團演奏民樂,向外國友人介紹胡同文化……

胡同特色

這座驢市胡同129號大院即便放到任何地方,都堪稱氣派非凡。此院落的臨街大門為三間,規模浩大,大門兩邊為一道八字形屏牆,屏牆和長長的街面圍牆上部雕刻著極華麗的磚雕花。這種裝飾牆在北京幾乎獨一無二。就是門外的便道上,也設有精美的石礅。只是如今這裡的主人掛起了謝絕參觀的牌子。
所幸在禮士胡同居委會提供的一本有關該胡同名宅的畫冊里,二道門同樣華美異常,門為中國古典式垂花門。垂花門兩邊牆上,鑲嵌著帶西洋味的十字形、飛雁形什錦窗。兩石獅子以里,是兩座並列的四合院,房舍講究,均為磨磚對縫,兩院之間有迴廊相通。園內有花廳、水池,花草樹木點綴得體,整座府邸堪稱怡然幽靜,古拙秀美。
它的官宅氣勢,讓不少人甚至是胡同里的老居民,都認為這就是宰相劉羅鍋的府邸。
其實不然,據《北京文物勝跡大全》解釋,“其實此為清末武昌知府賓俊宅。其子錫琅敗家,將宅出售,後被投機米商李彥青所得。”只是在那個時候,129號院遠沒有如今的規模與華麗。直到20世紀30年代,此院的主人變成了鹽商巨富、“天津八大家”之一、號稱“李大善人”的李家第四代李頌臣。李大善人買來後,請原民國內務部總長、大營造家朱啟鈐的學生重新設計,建成今日規模。但好景不長,如此華府李善人家也沒能享受很久。
解放後,此處曾做過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館,對面64號如今作為中唱總公司的二層蘇式小樓,就是50年代建起來的使館武官處,後又為中國青年報社社址。“文革”期間,該院為“四人幫”手下、時任文化部長的於會詠所居。此後改為廣電部電影局。“周總理、郭沫若、張春橋、包括趙忠祥,不少老人都看到過這些名人出入過129號院。

歷史故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慢說是老人家,就連禮士胡同國小的小朋友,都以天天沾中國最著名的羅鍋的仙氣兒為榮。劉寶瑞的《君臣斗》和李保田的《宰相劉羅鍋》儘管都是故事裡的事,但劉墉住在禮士胡同卻是正史。
據清末震鈞《天咫偶聞》記載:“劉文清公(劉墉)故第在驢市胡同西頭,南北皆是。其街北一宅改為食肆,余幼時屢過之,屋宇不甚深邃。正室五楹,階下青桐一株,傳為公手植。街南牆上橫石,刻‘劉石庵先生故居’七字。今屋皆易主,北宅久坼,橫石亦亡矣。”胡同西頭只剩南側還有兩個小院,雖然已成雜院,但也是綠柵紅窗頗為整潔。一位熱心的大爺還直往房上指:“這樣的戧檐一般人家可沒有,得是劉羅鍋這個級別的。”而北側如今連“食肆”都沒了,取而代之的是地震後重建的二層水泥小樓。
別看當初這兒是個亂鬨鬨甚至臭烘烘的集市,一般人想住?沒戲!紀曉嵐、潘世恩都是一等一的重臣,對不起,漢人再大的官也得給你請到南城窩著去。劉墉的父親劉統勛當初住到這裡,敢情還是皇恩浩蕩特批的。
雖說享受到了特殊待遇,但老劉中堂卻深知做人低調的道理,特別是在門檻一個比一個高的內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的一天早晨,劉統勛逝於上朝的路上。
此後,驢市胡同大學士府的主人就先後變成了劉統勛的兒子劉墉和孫子劉之,但大學士府也依然是大學士府。這爺倆也先後於乾隆中期和晚期入仕翰林,劉墉還創造了一門兩宰相的佳話,而他的侄子劉之雖然書讀得不錯,但執政能力卻比祖父和叔叔差了點,嘉慶年間他好不容易爬到了一品大員,卻因為瀆職被扒了馬褂,老劉家也從此敗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