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子巴勒達扎

驢子巴勒達扎

影片是對罪和罰、凡和聖的反思。有人視該片為傑作,有人卻認為這是假正經而藐視它。影片獲得1966年威尼斯影展的評審團特別獎。

基本介紹

  • 導演羅伯特·布烈松
  • 編劇:羅伯特·布烈松
  • 主演:皮埃爾·克羅索斯基,François Lafarge
  • 發行公司:Cinema Ventures
  • 對白語言:法語
  • 中文名:驢子巴勒達扎
  • 外文名:Au hasard Balthazar
  • 其它譯名:驢子巴特薩/巴爾塔扎爾的遭遇
  • 製片地區:法國/瑞典
  • 類型:劇情
  • 片長:95 min
  • 上映時間:1966年5月25日 法國
基本資料,上映日期,演職員表,劇情,獲獎情況,短評,

基本資料

名稱:驢子巴勒達扎
外文名稱: Au hasard Balthazar(1966)
導演:羅伯特·布烈松 Robert Bresson
主演:Anne Wiazemsky
驢子巴勒達扎
更多中文片名:驢子巴特薩、巴爾塔扎爾的遭遇
更多外文片名:
Balthazar
Min v?n Balthazar
.....(Sweden)
Min vän Balthazar
.....(Sweden)
類型:劇情
片長:95 min
國家/地區: 法國/瑞典
對白語言:法語
發行公司: Cinema Ventures
上映日期: 1966年5月25日 法國
製作公司:
Argos Films [法國]
Athos Films [法國]
Parc Film [法國]
Svensk Filmindustri (SF) AB [瑞典]
Svenska Filminstitutet (SFI) [瑞典]
發行公司:
Neue Filmkunst Walter Kirchner [德國] (1967) (West Germany) (theatrical)
Rialto Pictures LLC [美國] (2003) (USA)
標準收藏 [美國] (2005) (USA) (DVD)
主要獎項
第3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1966)  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  羅伯特·布列松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法國 1966年5月25日
芬蘭 1967年9月15日
瑞典 1967年10月26日
美國1970年2月19日......(New York City, New York)
阿根廷 1998年11月13日......(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中國香港2002年11月17日
美國 2003年10月17日......(re-release)
美國 2005年4月2日......(Wisconsin Film Festival)

演職員表

導演
羅伯特·布列松 Robert Bresson
編劇
羅伯特·布列松 Robert Bresson ....writer
演員
Pierre Klossowski皮埃爾·克羅索斯基 Pierre Klossowski ....Merchant
François Lafarge ....Gerard
Philippe Asselin ....Marie's father
Nathalie Joyaut ....Marie's mother
Walter Green ....Jacques
Jean-Claude Guilbert ....Arnold
François Sullerot ....Baker
Marie-Claire Fremont ....Baker's wife (as M.C. Fremont)
Jean Rémignard ....Notary
Jean-Joël Barbier ....The Priest
René Bazart
Guy Brejac
Isabelle de Winter
Roger Fjellstrom
Henri Fraisse
Sven Frostenson
Dominique Mounc
Tord Paag ....Louis
José Ruiz Pernias
Isabelle Petit
Guy Renault
Gilles Sandier
Pascale Savornin
Jacques Sorbets ....Police Officer
Mylène Weyergans
Anne Wiazemsky安妮·維亞澤姆斯基 Anne Wiazemsky ....Marie
製作人
Mag Bodard ....producer
原創音樂
Jean Wiener
攝影
Ghislain Cloquet
剪輯
Raymond Lamy
藝術指導
Pierre Charbonnier
副導演/助理導演
Sven Frostenson ....assistant director
Jacques Kébadian ....assistant director
克勞德·米勒 Claude Miller ....assistant director

劇情

一頭小驢被媽媽哺育著,後來被授以教名Balthazar。從一個主人轉到另一個主人,Balthazar是他們的故事、痛苦和暴虐的見證者和受害者。
在法國的田園,他先是小孩們的可愛玩物,後來成為馱運工具。孩子們長大了,驢子的命運變得悲慘。已經成為少女的Marie發覺自己越來越陷入毀滅的境遇,她和當地的小流氓糾纏不清。Balthazar出逃又返回,獲得短暫的平安。在艱難生活就要結束時,它被一個和善的老人收養,老人視它為聖徒轉世。

獲獎情況

影片是對罪和罰、凡和聖的反思。有人視該片為傑作,有人卻認為這是假正經而藐視它。影片獲得1966年威尼斯影展的評審團特別獎。

短評

驢子自然是連起整個故事的一條線,各式即使看似不相關的人物出場,都會和驢子有關。
Exchange:除了驢子在整個故事中成了被交換最為頻繁的東西之外,還有其它資本主義社會各式交換的場面。而交換本來就是資本主義最顯著的一個特徵,據說布列松一直都喜歡批判他所處社會因金錢和資本主義運作方式造成的人的墮落。
瑪麗的父親:可謂片裡唯一正面的人物,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拒絕將人與人的關係“物化”,最後鬱鬱而終。
三場偉大的戲:一是瑪麗與傑拉德在車上,情慾萌動的戲,簡直完美;另一場是驢子被牽到馬戲團的各式動物面前的戲,是不讓你想起John Berger講的動物的凝視?記住喔這部片可是在Berger寫他的那本書之前,太妙了!布列鬆通過動物的對視,產生了一種神奇的效果,這也是他所謂追求transform而採用的技巧之一吧!最後一場是驢子受傷後死在山坡上的戲。
還有一場難忘的戲:瑪麗在商人家過夜。此時她已不再是少女,已經能和商人平起平坐般周旋,布列鬆通過商人之口,再次道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實質:金錢和交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