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鵠髻

驚鵠髻

驚鵠髻,古代中國婦女髮式之一。其形如鳥振雙翼狀。在漢末三國(魏)時就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驚鵠髻
  • 釋義:古代婦女髮式
  • 形狀:鳥振雙翼狀
  • 出處:《中華古今注》
歷史記載,梳妝樣式,

歷史記載

驚鵠髻式,在漢末三國(魏)時就有,馬縞《中華古今注》:“魏宮人好畫長眉,令作蛾眉、驚鵠髻。”歷經兩晉、南北朝,直到隋唐時期,長安城內仍流行這種髮式。

梳妝樣式

是一種雙高髻。梳理時,將發提起,編盤成驚狀之鳥展翅欲飛的樣子;也有先做好義髻後固定於頭頂。據傳此髻始於魏文帝宮中,後傳入士庶間,到了唐代,風靡於長安城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