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心

驅心

驅心,給予下屬認同感、歸屬感,鞭策、激勵人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驅心
  • 含義:鞭策、激勵人心
  • 拼音:qu xin
  • 典源:《論權者謀·驅心篇》
原文,題解,

原文

有道是:天下根本,人心而已。臣妾天下者,必先懷柔天下。懷柔者,意在謀心得力。力從心生,得心得力,得力必謀天下。韓非子曰:“凡治天下必因人情”。有道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權者意假力而達事,食客志藉台而攬月。是以,志不同則心各異,心各異則力難聚。然,散雨之滴尚可順勢聚溪而成海,流草之蟻尚可嗅味聚穴而潰堤,散志之力亦必有所聚。欲知力之所聚,先知力之所出。俗有云:無利不早起,有利盼雞啼。王韜曰:“治民之要在乎因民之利而導之,順民之意而能之”;戴震亦云:“聖人治天下,體民之情,遂民之欲”。是以,邦無利無民,民無利不往,求利之性,天下動因。王夫之曰:“私慾之中,天理所寓”。人之所以勤事者,必系利之所驅。民之利者:信可倚、酬可取、榮可顯、情可寄。故,欲聚眾力,必予眾之四利:信、酬、榮、情。言出必果謂為信,裂土分茅謂為酬,顯尊敬下謂為榮,視下如傷謂為情。言出必果者,人必聚信之,其言人必從;裂土分茅者,人必聚利之,其事人必勤;顯尊敬下者,人必聚義之,其心人必附;視下如傷者,人必聚憂之,其危人必助。信者,期之利也,民之寶也。世事之因,期利而為,盼利而作。“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上不信,則無以使下;下不信,則無以事上。予信於下者,忌於四事:一忌言而不行、行而不果、果而不善,二忌輕諾不遂、遂而不實、實而標譽;三忌輕於去就、晨秦暮楚、朝令夕改;四忌疑人憂事、猜虞掛慮、行監坐守。酬者,物之利也,民之本也。有道是:“民以食為天”,天之所出者,勞之而酬,酬之而物,物之而蔽體果腹也。酬利於下者當忌七事:一忌功過同酬、二忌勤怠均酬、三忌論輩犒酬、四忌量位行酬、五忌未勞先酬、六忌定數固酬、七忌逋滯遲酬。榮者,名之利也,民之立也。予榮於下者,當予禮、予貴、予譽。禮者,人道之極也;予禮者,交辭謙之、交顏悅之、交舛讓之。貴者,人格之尊也;予貴者,隆窊平敬、異意器敬、勤瘁謝敬。譽者,人立之本也;予譽者,污名昭之、寸善贊之、功勳爵之。情者,心之利也,民之寓也。情者,可以貫金石動鬼神。予情於下,須盡五事:喜樂賀之、悲摧撫之、疾瘼恤之、急困憂之、辛勞慰之。賀下得交誼、撫下得難誼、恤下得親誼、憂下得恩誼、慰下得忠誼。

題解

論權者謀》是融合中國古今管理思想的管理學系統著作。《論權者謀·驅心篇》主要對激勵下屬進行論述,該篇強調:要激勵下屬,就要科學給予下屬“信(信用)、酬(報酬)、榮(尊嚴)、情(感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