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國古城

驃國古城

驃國古城位於緬甸中部,座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包括Halin(罕林,位於實階省)、Beikthano(毗濕奴,位於馬圭省)和Sri Ksetra(室利差旦羅,位於勃固省)這三座用磚石建造、外圍被城牆和護城河環繞的古城,它們分布在伊洛瓦底江流域乾涸區域內的廣大灌溉景觀之中。

這些遺蹟見證了驃國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900年間1000多年的輝煌歷史。

驃國古城遺址是緬甸最早的城市文化發源地、南傳上座部佛教最早傳入地,也是東南亞地區最早的古城遺址之一,其創造的文化奠定了蒲甘王朝文化的基礎,是緬甸文化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驃國古城
  • 外文名:Pyu Ancient Cities
  • 地理位置:緬甸中部
  • 景點級別:世界文化遺產
  • 著名景點:宮殿城堡
世界文化遺產,發展歷史,主要景點,

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驃國古城(Pyu Ancient Cities)
入選時間:2014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iv)
地理位置:N22 28 12 E95 49 7
遺產面積 : 5,809 ha
遺產編號:444
遺產描述
驃國是7至9世紀緬甸驃人(pyū)所建立的國家。8世紀時,驃國疆土北至南詔(今雲南德宏和緬甸交界地帶),東至陸真臘(今泰國、寮國、高棉接壤地帶),西至東天竺(今印度阿薩姆邦等地),擁有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總計9個城鎮、18個屬國、298個部落。唐大和六年(832年),驃國敗於南詔,自此衰落,而被緬族建立的蒲甘王國取代,其屬國部落民族也逐漸退入山區,被緬人邊緣化。驃國古城由三座古城組成,即罕林(實階省)、毗濕奴(馬圭省)和室利差旦羅(勃固省),坐落於伊洛瓦底江盆地的乾旱區域,代表了公元前200年至公元900年這一千多年驃國的輝煌歷史。由三座古城組成的文化遺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義為考古遺蹟,包括宮殿城堡、墓地、早期工業生產遺址、佛教佛塔、部分城牆、水道等,目前一些水道依然可以用於精耕細作。之所以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因為古遺址是緬甸最早的城市文化發源地、小乘佛教最早傳入地、東南亞地區最早的古城遺址之一,以及奠定了蒲甘王朝的工藝文化基礎等。
201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i)(iv),驃國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驃國古城包括哈林、北卡薩諾和斯里克塞特拉三個磚砌、有城牆和有護城河的城市遺蹟,它們位於伊洛瓦底江流域乾旱地區廣闊的灌溉景觀中。它們反映了公元前200年到公元900年間繁榮了1000多年的驃王國。這三個城市均被挖掘出部分考古遺址。遺址包括挖掘出來的宮殿城堡、墓地和生產製造基地,以及巨大的磚雕佛塔,部分矗立的城牆和水利管理設施(有些仍在使用),這些都是有組織的集約化農業的基礎。

發展歷史

驃國是古代緬甸發展程度較高的早期文明國家。公元前2世紀,驃人在緬甸中部建立了驃國。《新唐書·驃國傳》里曾提到,驃國有18個屬國、9個城鎮和298個部落。
其疆域北抵南詔(今中國雲南德宏和緬甸交界地區),東接陸真臘(今泰國、寮國、高棉接壤一帶),西接東天竺(今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等地),南至海,據有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
驃國經濟以人工灌溉農業經濟為主,同時,還發展了手工業和商業貿易,建設了城市,建立了封建階級社會的統治制度,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公元832年,南詔攻陷驃國都城室利差旦羅,擄掠3千驃人至拓東城,即今昆明,此後,驃國日趨衰落,驃國文明也逐漸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中。

主要景點

驃國古城遺址的三處古城只有部分經過了考古勘探。遺蹟包括宮殿城堡、墓葬、手工業作坊遺址以及巨大的磚砌佛塔、部分完整的城牆和排水設施,有的至今仍在使用。
據古文獻記載,驃國古城群的城牆多為圓形、橢圓形或四邊形。城牆上有12個城門,城門外寬內窄。城牆外通常有護城河。皇宮坐落於城市的中央。近幾十年,隨著緬甸考古工作的發展,不斷有新的驃國遺址被發現,越來越多的驃國古城被人們所認識。
驃國古城遺址是緬甸最早的城市文化發源地、南傳上座部佛教最早傳入地,也是東南亞地區最早的古城遺址之一,其創造的文化奠定了蒲甘王朝文化的基礎,是緬甸文化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