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族在千百年遊牧生活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養馬方法。馬生下來一、二年間在草地上進行精心騎乘訓練,使其飽食青草,膘滿體壯。長出四齒即去勢。蒙古語稱去勢之馬為“阿塔思”,漢語叫騸馬或閹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騸馬
- 別稱:閹馬
- 界:動物界
- 騸:shàn
- 又稱:去勢之馬
蒙古民族在千百年遊牧生活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養馬方法。馬生下來一、二年間在草地上進行精心騎乘訓練,使其飽食青草,膘滿體壯。長出四齒即去勢。蒙古語稱去勢之馬為“阿塔思”,漢語叫騸馬或閹馬。
馬生下來一、二年間在草地上進行精心騎乘訓練,使其飽食青草,膘滿體壯。長出四齒即去勢。蒙古語稱去勢之馬為“阿塔思”,漢語叫騸馬或閹馬。...
騸馬城,位於玉門市白楊河側的清泉鄉,312四道3018公里處北側,因城臨騸馬河(白楊河支流)而名。...
南城琉璃廠附近有個叫“騸馬張”的胡同.這裡曾住過一個專門騸馬的姓張的小刀手,此人騸馬技術好,很有名氣,久而久之,人們便將他所住的胡同稱作“騸馬張胡同”了...
如:騸馬(去過勢的馬) (3) 割去其他動物的睪丸。如:騸割(閹割);騸貓(去過勢的的貓);騸匠(從事騸割工作的工匠) (4)【注】跟“騙”不同(右下部件)。...
騸馬又稱為閹馬,指去勢過的牡馬。古代常會將戰馬給去勢,因為去勢過的馬個性較為穩定、安靜,也不會因為發情而干擾作戰。在遊牧民族的社會,為了管制馬的總數量也...
《舊五代史·唐書·郭崇韜傳》作“騸馬”。《金史·兵志》:“ 明昌 五年,散騬馬,令 中都 、 西京 、 河北東 、 西路 驗民物力分畜之。” [1] ...
名詞 騸馬 《說文·馬部》:“騰,轄馬也。” 姓(Téng) 《元和姓纂·登韻》:“騰,本滕氏,因避難改為騰氏。” 副詞 用在某些動詞後面,表示動作的反覆延續...
巴勒杜巴彥磕頭痛哭,哀求道:“薩滿格格若救我兒一命,我要把我的金銀綢緞和騸馬牛羊分出一半來報答你的恩情。”薩滿無奈,只得說:“巴彥老兄請起,我就去一次看看...
元太祖二年(1207),接受成吉思汗使者按彈、不兀剌招降,與也迪亦納勒等遣亦里克帖木兒等使臣獻白海青、白騸馬、黑貂鼠等物,表示臣服。一說阿勒迪額兒系部名,...
在蒙古及東北官牧業中,察哈爾牧場的發展較為典型,該處官畜,“康熙初年,有騍馬40群,騸馬8群,由於風調雨順,經營得法,至乾隆五年(1740年),騍馬增至160群,騸馬...
騂馬,即騂馬縣,西晉元康五年(公元295年)設,在今甘肅省玉門市清泉鄉騸馬城一帶。 ...... 即騂馬縣,西晉元康五年(公元295年)設,在今甘肅省玉門市清泉鄉騸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