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當道茶。元人羅霆震在《武當紀勝集》中有對騫林樹的歌詠:“七寶林中上界奇,枝枝翡翠葉琉璃。若非大頂居天上,安得靈根獨有之。”明代曾入貢200多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騫林茶
- 外文名:Qian Lin tea
- 性質:武當道茶
- 類別:茶飲
- 屬於:武當
歷史記載,神話傳說,騫林茶的功效,騫林茶樹現狀:,
歷史記載
史載其樹,“萌芽菡秀,細葉紛披,瑤光玉彩,依岩撲石,清香芬散,異於群卉。”這種茶在製作中,如果摻入其它相關樹芽,還能治癒多種疾病。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茗》中就錄有:“又有皂莢芽、槐芽、柳芽,乃上春摘其芽和茶作之……尤奇!”
元劉道明《武當福地總真集》記載“武當有二,大頂與五龍接待庵澗濱”。謂武當山總共有兩棵,“大頂”(金頂)上一棵,“五龍接待庵澗濱”一棵。《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記載了明代永樂年間大建武當山宮廟玄天上帝瑞應事跡。其中有“騫林應祥”的情景:“世傳:武當山騫林葉能愈諸疾,自昔以來人皆敬重,未始有得之者。永樂十年(1412年)秋,朝廷命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勅建宮觀。明年春氣始動,草木講甦。先是天柱峰有騫林樹一株,萌芽菡秀,細葉紛披,瑤光玉彩,依岩撲石,清香芬散,異于于群卉。於是,護以雕欄,禁毋褻慢。不旬日間,忽見玉虛、南岩、紫霄及五龍等處,忽有騫林樹數百餘株,悉皆敷榮於祥雲麗日之下,暢茂於和風甘雨之間。連陰積翠,蔽覆山谷。居民見者,莫不驚異嗟嘆,以為常所有。”
《湖北茶史簡述》說,史載武當山中官陳善於弘治二年(1489年),復貢騫林葉茶,供明王朝宗室享用。1561年成書的《明一統志》:“謂騫林葉,太和山出。”明王象晉(1561~1653年)編著《群芳譜》云:“太和山(今武當山)出騫林茶,初泡極苦澀,至三四泡,清香特異,人以為茶寶。”《清一統志》:“武昌府、宜昌府、施南府皆土貢茶。襄陽府土貢騫林葉茶。”
神話傳說
〔明〕吳承恩(1501-1582年)《西遊記》第九十回“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寫“東極妙岩宮”有“騫林”。唐僧師徒在九曲盤桓洞遇九頭獅怪,號為九靈元聖,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騎。要降服它,“須去到東極妙岩宮,請他主人公來,方可收伏。他人莫想擒也”。於是孫行者來到妙岩宮前。“但見:彩雲重疊,紫氣蘢蔥。瓦漾金波焰,門排玉獸崇。花盈雙闕紅霞繞,日映騫林翠霧籠。果然是萬真環拱,千聖興隆。殿閣層層錦,窗軒處處通。蒼龍盤護神光藹,黃道光輝瑞氣濃。這的確是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岩宮。”
騫林茶的功效
一是清心致和。唐代著名道士施肩吾詩云:“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騫林茶生津止渴、清心除煩的功效十分明顯。道人視騫林茶為“茶寶”,又稱之為“太和茶”,說明騫林茶能明顯感受到塵氛盡消、超然物外、心境平和的效果。
二能滌煩熱。《續輯均州志》卷三“土產”條云:“騫林樹,芽茁如陽羨茶,能滌煩熱,蓋羽衣道流所珍也。”
騫林茶樹現狀:
騫林茶樹屬珍稀植物,僅分布武當山周圍海拔800-1200米的深林沃土之中,喜冷涼濕潤。
武當山發現迄今為止最高最大的騫林古茶樹。古茶樹樹根從山體岩石縫內長出,符合《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中記載騫林樹“依岩撲石”的特點,在地勢稍平緩的地段再形成盤結的樹根,符合元代劉道明《武當福地總真集》中記載的騫林樹“根株皆自然藤蘿交裹之勢,與畫者無比”。3號古茶樹樹基部圍徑3.3米,樹基部直徑1.2米,樹高約10米,符合《武當福地總真集》中記載的“芳騫樹,葉青而秀,木大而高”的特點,迄今為止這個發現還占據了武當山發現的騫林樹之最——最大、最高、最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