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原比喻一面占著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裡,還到處去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騎牛覓牛,騎驢覓驢
- 拼音:qí niú mì niú
- 出處:《景德傳燈錄·福州大安禪師》
- 用法:作謂語、定語、分句;用於人
基本信息,成語故事,
基本信息
拼音:qí niú mì niú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福州大安禪師》:“師即造於百丈,禮而問曰:‘學人慾求識佛,何者即是?’百丈曰:‘大似騎牛覓牛。’”
用法:作謂語、定語、分句;用於人。
用法:作謂語、定語、分句;用於人。
成語故事
《景德傳燈錄·福州大安禪師》:“師即造於百丈,禮而問曰:學者欲求識佛,何者即是?百丈曰:大似騎牛覓牛。師曰:識後如何?百丈曰:如人騎牛至家。師曰:末審始終如何保任?百丈曰:如牧牛人執杖視之,不令犯人苗稼。師自茲領旨,更不馳求。”又《福州白龍院道希禪師》:“問:如何是正真道?師曰:騎驢覓驢。”文中騎牛覓牛、騎驢覓驢是相同的比喻,覓牛比喻“求識佛”,覓驢比喻求“正真道”。“騎牛”之牛、“騎驢”之驢則未明言,然由下一則語錄可知。同上《梁寶志和尚大乘贊》:“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騎驢覓驢。”義即眾生本具的佛性。後以此二語比喻忘其本有而到處尋求。宋·黃庭堅《寄黃龍清老》詩:“騎驢覓驢但可笑,非馬喻馬亦成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