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細節
《駿骨圖》繪一匹老馬,瘦骨嶙峋,低首漫步風中,無轡頭、韁繩,鬢尾在風中微動,腰間15條肋骨歷歷可數,銅骨鐵臀,精神矍鑠,仍有千里之志。
題跋
龔開跋: 經言馬肋貴細而多,凡馬僅十許肋,過此即駿足;惟千里馬多至十有五肋。假令肉中畫骨,渠能使十五肋現於外,現於外非瘦不可,因成此相,以表千里之異,居劣非所諱也。
龔開題詩:一從雲霧降天關,空儘先朝十二閒。今日有誰憐瘦骨,夕陽沙岸影如山。
倪瓚題詩:憶昔昇平貞觀年,八坊錦隊如雲煙。當時下筆寫神駿,就中最數韓曹賢。權奇五馬宋元祐,蘇王賞嘆稱龍眠。本朝天馬渥窪種,指顧千里寧加鞭。飢食玉山之禾飲醴泉,龍驤虎躍何翩翩。翰林仙人趙榮祿,書法直度曹李前。至今覽書皆嘆息。真龍欲見無由緣。淮陰老人氣忠義,短褐雪髯當宋季。國亡身在憶南朝,畫思詩情無不至。宋江三十肖形模,鐘山鬼隊尤可吁。高馬小兒傳意匠,詩就還成瘦馬圖。夕陽沙岸如山影,天閒健步何由騁?後世徒知繪可珍,孰知義士憤欲癭!
楊維楨題詩:誰家瘦馬鐵色驄,稜稜脊骨如懸弓。吁嗟恐是百戰後,主將乘之大澤中。毛色模糊雪點黑,瘡瘢斑駁土花紅。天寒歲晏道里遠,野秣幾時秋草豐。吾聞天閒十二皆真龍,太僕品豆蚤莫供。五花如雲肉如峰,生平不試汗血功。秪立闔闔生雄風,豈知驊騮在野食不充。生有伯樂無奇逢,嗚呼!相馬貴骨不貴肉,開也畫圖無乃同。令我展圖三嘆心忡忡。鐵笛叟在清真之竹洲館試郭圮墨。
創作背景
在宋亡之前,龔開曾是兩淮制置司監官,任職於李庭芝幕府。作為抗元英雄陸秀夫的摯友以及一名愛國者,在元軍伐滅南宋的過程中,龔開雖已年過五旬,仍在閩、浙一帶參加抗元活動。元建都後,龔開窮困潦倒,靠賣畫為生。他所畫主題甚蕃,涉及景物、人物和馬,並且成功表達對統治者的憤怒和對前朝覆滅的遺恨,《駿骨圖》是這種思想的藝術表達,在題詩中,作為宋朝遺臣的他將瘦馬比作自己。
藝術鑑賞
主題
龔開有意畫瘦馬,以瘦骨豐肋來顯現駿馬的精神,亦為自身及千萬個懷才不遇者寫照。這樣的馬,本當有大用,本當找到合適的舞台縱橫馳騁,大顯身手的,可是,今天的情況卻是,它經歷了風霜雨雪的拷打和山河溝谷的磨鍊,已經變得瘦骨嶙峋、老態龍鐘了,沒有誰來憐愛它,沒有誰來欣賞它,更不屑說來重用它。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之下,在江河流淌的沙岸之上,它孤獨地站立著,影子拖得很長,猶如兀傲獨立的山巒。真不知道是可憐它還是讚頌它,或許二者兼而有之吧。首先,這匹馬骨瘦如柴,老弱不堪,已到窮途末路,失去了用武之地,淪空了遠大志向,處境悲慘,令人頓生憐憫、同情之心,甚至會為它所遭遇到的不公平、不公正對待而憤憤不平。其次,觀者可以體會得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匹馬有棱有格,有精氣神,它的嶙峋骨骼分明就是一種凜凜風骨的暗示,它的如山身影分明就是一種堅貞氣節的寫照。它站立的姿態顯得非常穩健、堅定,非常孤獨、高傲,給人以巋然不動、屹立如山的感覺。顯然,畫家畫這匹老馬的姿態,實際上是在禮讚一種忠貞不屈、守志不阿的崇高氣節。夕陽沙岸,瘦馬如山,嗟愁嘆苦是它,風雲壯志也是它,楚楚可憐是它,肅然起敬也是它。一匹馬,寄寓了詩人豐富蒼涼的人生意志。畫家畫馬融進了個人的命運遭際和精神氣概。瘦馬栩栩如生,形神兼備,融進了畫家的精神思想。詩人拒不與新朝合作,念念不忘舊朝,氣節堅貞如山,品格堅強如馬,瘦馬是畫家形象的寫照。夕陽落山,觀者看見一個王朝消逝的背影,內心湧起無限蒼涼。一匹瘦馬,昔盛今衰,蘊含了詩人的巨大命運起伏,這正是這幅畫傳情、托馬言志的關鍵內容所在。
龔開以畫馬抒發情感,寄託他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借表現馬的優良屬性—矯健 、快捷,來表達個人的理想和抱負,及對宋王朝的統治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情。
畫法
《駿骨圖》中的馬,鬃毛隨風拂揚, 勾勒有如中鋒寫筆,凝重圓渾。畫家運用積墨法,以淡墨層層乾擦馬的肌膚,皴出陰陽和質感。為體現千里馬有十五肋的特徵,畫家用墨筆勾勒,線條挺勁。特別是肋骨與背部線條剛勁有力, 具有一種較強的質感,體現出馬剛正不屈的特徵。畫家通過細勁挺立的用筆,將馬兒長鬃未梳和跟隨著風飄動的動態感展現出來,然後再經過淡墨的染和擦,讓畫面更生動。在處理馬的身體部分和腿足關係時,畫家採用濃墨的渲染手法體現出了馬的瘦骨相和滄桑感。《駿骨圖》在用筆上略粗,拋棄歷代畫家在用筆上細線描繪的手法。可能在畫家看來,用筆細繪不能夠畫出馬內在的筋骨和神韻,所以在繪畫時採取略粗來作畫。可見龔開的描法略粗的手法,是一種特意而為之的做法, 能更好的與歷代畫馬畫家區別開來,更能說明自身的與眾不同。龔開水墨的粗放,將馬千里之志的神采呈現的形容盡致,實為自身精神和情感的寫照。
名家點評
元代俞德麟的《題郭元德所藏龔聖予瘦馬圖》:我知髯龔欲畫時,天地黯黔風煙悲。離離禾黍今如此,誰識贏駿真騷騾!
歷史傳承
《駿骨圖》右上角鈐有“淳化軒圖書珍秘寶”印和“淳化軒”朱文長方印,說明此畫原藏於圓明園淳化軒內。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此畫被人從圓明園掠出,後輾轉到了日本,被阿部房次郎(1868—1937)家族收藏。阿部房次郎是20世紀初日本的紡織業巨子,他深受當時關西漢學家內藤湖南(1866—1934)及長尾雨山(1864—1942)的影響,從日本和中國搜購書畫。1937年5月,阿部房次郎因病去世,臨終囑託家人其收藏來於社會,當歸之社會。1943年,其長子阿部孝次郎將160餘件中國古代書畫,捐贈給大阪市立美術館,成為該館早期的館藏支柱。此畫至今還保存在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重要展覽
1994年4月18日至5月8日,為紀念上海和日本大阪締結友好城市20周年,上海博物館與日本“中國書畫珍品展實行委員會"聯袂主辦的“大阪市立美術館中國書畫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展覽大廳展出,《駿骨圖》為展出作品之一。
2012年11月30日到2013年1月9日,在香港藝術館舉辦"大阪市立美術館藏宋、元、明中國書畫珍品展",《駿骨圖》為展出作品之一。
作者簡介
龔開(1222—1304),南宋末詩人、畫家。字聖子,號翠岩、龜城叟,淮陰(今屬江蘇)人。景定(1260年—1264年)年間,曾與陸秀夫在兩淮制置司李庭芝幕府任職,南宋滅亡後隱居不仕,以遺老身份往來於杭州、平江(今蘇州)等地。擅山水人物、鞍馬,喜作墨鬼,尤以善畫鐘馗著名,鞍馬師曹霸、韓乾,山水師法米芾、米友仁父子,用筆雄健厚重。著有《龜城叟集》一卷,附錄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