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希道

駱希道(1902—1942),曾更名駱志堅、駱存真、駱性、駱英、駱浪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駱希道
  • 別名:駱志堅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02
  • 逝世日期:1942
廣西融安縣雅瑤鄉冠帶村人。高中畢業後在南寧參加國民革命軍第7軍。1928年留學日本。回國時謝辭白崇禧委他為營長、團長之職,在冠帶、黃金、板欖、雅瑤、大將一帶成立學習小組,組織當地團董和一些教師,學習《共產黨宣言》等進步書刊。他燒毀家中田契、帳本,低價賣谷給農民,並將所得分贈貧困教師,準備武裝起義。因其行動引起國民黨當局注意,遂於1931年11月改名駱存真出走廣州。1932年到達上海繼續活動。他寫信給學習小組的團董和教師說:“長江流域,紅軍已大有發展”。在他影響下,不久,以蔣東明、覃國樞為首,發動了一次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史稱“中(渡)、融(縣)百(壽)事件”。1937,駱希道到安南(今越南)西貢當國小教師,晚上辦華僑國語學習班,並輔導學員閱讀《大眾哲學》、《共產黨宣言》。1939年至1941年,他以“西貢市民眾抗日救國委員會”名義,先後介紹華僑青年申公實(現任廣州市化工局長)、徐國鄰、黃桂芬、姚廣中、何乃光、邱國照、劉貫多、徐廣銓等10人回國進陝北公學學習。1942年西貢淪陷,他受通輯,不久病故。註:據口碑資料,駱希道是中共早期黨員。在越南期間曾轉為越共黨員,今難查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