駟嶺大宗

駟嶺大宗

安溪林氏駟嶺大宗,坐落在安溪縣官橋鎮赤嶺大草埔上,戴雲山脈駟馬山下,迄今已500餘年。宗祠背靠駟馬山主峰,勢如天馬行空,左尖峰山,右駟馬山,兩峰形似雙凰,景色宜人,祖祠取“雙凰朝牡丹”之形。門前七大奇石排列,狀似七星星座,故稱“七星墜地”。占地面積10368平方米,其間歷經三次重建,三次重修。第三次重修自1986年5月動土至1991年lO月竣工,歷時5年,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駟嶺大宗
  • 地理位置:安溪縣官橋鎮
  • 面積:10368平方米
  • 建造年代:明代
簡介,祠堂文化育新風,先賢精神育後人,地圖信息,

簡介

林氏駟嶺大宗源遠流長,先世出自黃帝之後,先租比干系商紂王叔,官少師,遭剖心酷刑致死,其妻媽氏有孕,逃往長林石室中生子,名堅,因賜姓林,為林姓一世祖。族望博陵,堂號“西河”。堅公四十五世孫林禮,其子穎,官黃門侍郎。穎子二:長懋,次碌。晉安郡王祿,為閩林始祖。祿生景,景生緩,封開國候,再七世而生茂,由晉安遷莆田北螺村,又三世生玄泰,玄泰生萬籠,萬籠生韜、披、昌。
駟嶺大宗
披自北螺村遷澄渚,唐貞元年間,九子先後登科同為剌史,號稱“九牧林家”。(另有宋代九牧林家,九昆仲皆任知州)此為天下別姓所未見。
駟嶺大宗
閩林二十六世發旺公乃容州藻公之後,攜公之長子。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開基大田為一世祖。其玄孫載惠子七:長珍謀,次振梓,三朝陽,四肇福,五澤溪,六常春,七興源。
常春公,諱勝,字汝初,是開基柏葉始祖。公喜獵兼精動興之術,遍覽名勝,至清溪新康里大帽山(今安溪柏葉),見麇連地,又環視山川奇好,豐葉陰翳,遂家焉。柏葉七世:長復潤(龍門始祖),次復春,字伯祥,號撲翁。
駟嶺大宗始祖撲翁公於明正統十一年,登駟馬山巔,見山勢起伏迴轉,龍虎翱翔,至明正統十三年遂卜築於斯,鑒崩圳,堅赤嶺,奠成吾宗永世鴻基。
撲翁公有五子五女十八孫,一百四十二玄孫。迄今裔孫20餘萬人,支繁海內 外。
駟嶺大宗
人文拔萃,代有名流。明嘉靖敕封“忠孝博士’,林鴻儒;明代安溪惟一武進上林慎;清順治己丑進士、文學家林嗣環,“誥授大中大夫應制隨征便宜行事任廣東梅州府兵寶兼提督學政升山西左參政”,官銜一品;其胞兄林嗣禎任廣州總兵。康熙年間第三次重建宗祠後,登號稱“文武宗邦”,大門楹聯為: “科甲聯登文武南邦是宗,簪纓不替衣冠奕祀歡新。”又“認論服同寅華夷感德,雄威懾海冠史志銘勛。”“文章冠八閩第一,忠孝垂千古流芳。”“狀元神筆安崩圳,進士奇文比峰嶺”等對其讚頌。現當代海內外族賢有:現任馬來西亞民政黨主席、源產部部長林敬益;新加坡教育部長、經濟建設部長林和合;原馬來西亞移民廳廳長林福全;南京軍區總院主任醫師林光輝(軍銜大校,副軍級),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方兵工廠軍代表林文珠(軍銜大校,副軍級)等。
祭祀民俗,世代相傳。撲翁公於明英宗天順二年(1458年)任七品散官時,請命山柬賑災活人無數,並撫活鄧茂七辰列部300人。為報答相救之恩,在公榮歸故里時,跟隨而至,開墾赤嶺,為大宗之繁衍發展立下不可磨滅之功。因諸裔士未有婚娶,無嗣,為紀念諸裔士的創業精神,秉承先祖遺願:“逢年在祭祖前一天的農曆七月十九日以普度形式,設壇祭祀眾士英靈”(俗稱好兄弟),世代相傳,延續至今。宗祠楹聯可作佐證: “尚義行仁救活流亡三百,賑饑恤難安存困頓萬千。”七月二十日祭祖儀式為“官體祭”,祭祖全程一百二十跪,三百六十叩首,系林氏最隆重的祭祀儀式。官橋鎮赤嶺村是清代著名文學家林嗣環的故鄉,也是著名僑鄉,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多年來,該村積極保護文物古蹟,豐富祠堂文化內涵,大力弘揚歷史人物的愛國、愛鄉精神,豐富百姓文化生活,促進鄉風的文明與和諧。
駟嶺大宗
駟嶺大宗

祠堂文化育新風

盛夏的夜晚,赤嶺林氏大宗祠里熱鬧非凡,數十名村民在這裡或翻閱科技書報,或打桌球,或看木偶戲。該祠堂原是村民們祭祀祖宗和討論宗族事情的地方,如今變成了村民們休閒、健身、娛樂的文化娛樂活動中心,變成了傳播茶鄉先進文化的陣地。
建於明代的赤嶺林氏大宗祠,占地面積10368平方米,是典型閩南古大厝建築,品字型磚石木土結構,穴取“雙鳳朝牡丹”坐西朝東,懸山大屋頂,燕尾脊、三進十開間,左右護厝、左邊建有雙塔一拜亭,門前有7大奇石,故稱“七星墜地”。這是閩南大厝的典範,承載了傳統文化內涵,體現了閩南特色。
過去,這個祠堂大多時間都處於閒置狀態,只是年頭歲尾或一些節日,才組織祭祖等宗族活動。與祠堂的閒置相反的是,村民勞作之餘卻沒有休閒健身之處。
隨著我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深入開展,培育文明和諧鄉風,成為該村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點。幾年來,赤嶺村積極修繕林氏大宗祠,並在海外僑親的關心支持下,在大宗祠右邊建設駟嶺大宗樂齡活動中心。該活動中心二層樓,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內設多功能音樂廳、南音室、棋藝室、麻將室、圖書室、茶藝室、桌球室、檯球室、健身娛樂場,影視廳等,文體活動設施一應俱全,吸引眾多村民來此文化娛樂。
在這些活動室中,最吸引人的是農家書屋。走進農家書屋,裡面整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書籍,內容豐富多彩,有反映安溪歷史方面的鄉土教育讀本,有茶葉栽培、製作技術及家禽養殖方面的農村實用書籍,也有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村民林泗德是“鐵桿書迷”,提及書屋,他豎起了大拇指:“以前咱農民看書難,如今好了,‘圖書館’建在家門口,真方便!”該村黨支部書記林水龍介紹,農閒時節,有很多村民來這裡看書看報,學習科技文化知識。“農家書屋”確確實實“富了農民腦袋”。
據了解,林氏大宗祠是全日性開放的,村里經常利用節假日和民俗民間節日,舉辦各種有意義的活動。村民們也自得其樂,下棋、打麻將,累了,就坐下來聽聽音樂,聽到精彩處還能跟著哼上幾句。放學回來的孩子們,則放下書包,在桌球、檯球室論起了高低。村民深有感觸地說:“以前大家聚在一起開展文體活動的機會很少,現在,祠堂變成文體活動中心,大家有了一個學習科技、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大宗祠除了為村民們提供休閒活動場所外,更重要的是,它還無形中促進了村民之間的和諧,培育了文明鄉風。林水龍介紹說,活動中心建成前,年輕人無處可去,打架鬥毆、婆媳不合、水源問題、田界糾紛時有發生,經常鬧得不可收拾。現在好了,村民們之間有什麼矛盾,就來到這裡,在老人協會的調解下,很快就化干戈為玉帛。同時,大宗祠大力宣傳“家和萬事興”的家庭和諧理念,開展文明健康的文體活動,豐富民眾業餘文化生活,減少一些不必要矛盾糾紛的發生。
在整個大祠堂里,還建了一座大宗戲台,這幾天正表演著歌仔戲呢。目前,赤嶺村已建成4個戲台,今年還將新建一個露天戲台,每到重大節日,就組織表演歌仔戲、高甲戲、木偶戲、南音演唱等極具特色、雅俗共賞的閩南特色文化在,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使閩南傳統文化得以薪火相傳。
“赤嶺祠堂文化的一個特色,就是新舊結合,傳統文化注入時代內涵。”林水龍說,赤嶺村每年都有許多傳統民俗活動,每到這個時候,村民們都在這方面花大錢,這是很大浪費。村兩委及時引導村民,把錢花在歌詠比賽、南音比賽等有意義的文體活動中來,有益於村民的身心健康。
嶄新的祠堂文化,使赤嶺林氏大宗祠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文明和諧鄉風正在赤嶺村形成。

先賢精神育後人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中學語文課本上,這篇短短三百餘字的《口技》名篇,它的作者就是林嗣環。
林嗣環,字起八,號鐵崖,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生於赤嶺,清順治六年(1649)進士,歷任廣東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瓊道,兼理學政,駐節瓊州。林嗣環正直嚴峻,廉潔奉公,一生著作頗豐,著有《鐵崖詩文集》、《湖舫集》、《嶺南紀略》等眾多詩文,是著名的文學家。
2007年9月,紀念林嗣環誕辰400周年暨學術研討會在赤嶺村舉行,與會專家紛紛表示,研究林嗣環、出版發行林嗣環文集,弘揚林嗣環愛國愛民、嚴正清廉的精神,對激發廣大海內外鄉親熱愛家鄉,造福桑梓,推進茶鄉先進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林嗣環在赤嶺村留有不少遺蹟,給赤嶺村增添了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
記者來到了林嗣環故居遺址處。沿石階而下,有一口古老的水井,清澈可見底下石板,井水探手即可觸及。官橋鎮幹部黃水釷介紹,這口井名叫“黃井”,離林嗣環故居不遠。可惜的是,林嗣環故宅現已成平地,不復存在。這口井水深不到一米,插了53根水管,基本上能夠滿足附近村民的生活用水。水位終年保持在井沿,井水夏冰涼,冬晨則井水煙霧騰騰,實為村中一大奇觀。
據說,這口黃井與林嗣環有一段故事呢。有一年朝廷殿試將臨,大比之年,林嗣環欲赴考,一早起來想要煮飯,可是家中沒有吊水桶,想找人借,沒想到鄰里相約故意遲起,不予借用。一直到太陽出來,還沒有人開門。林嗣環知為鄰里鄙視,換一種方式拒借水桶,遂跪於井沿祈求:此去功名如能即中,請井水上涌,垂手可掬,否則,當自絕意功名。一時間,只見井水上涌盈盈,水清如鏡。
在赤嶺村,還保存著其他人文古蹟,包括詹典嫂故址、名泉、廟宇、祠堂、亭閣,狀元牌等眾多文物遺產,以及“金龜背印”、“石蛇守水”、“鯉魚照鏡”、“南天石門”、“石牛臥水”、“爐燈朝霞”、“丁字老橋”、“南山石棺”、“金雞鳴朝”、“石狗守夜”、“小孩舞獅”、“忠孝立石”等自然景點,每個古蹟都有著美麗的傳說。
林水龍介紹,幾年來,該村積極挖掘赤嶺深厚的文化積澱,為了保護這些人文古蹟,村里投入大量資金進行修繕。目前,已經建好了 林嗣環紀念亭,並將建設相關的配套設施,如鑄造林嗣環塑像、設立碑牌介紹林嗣環的生平事跡等,同時,還將把這些文物古蹟以整理成影集,並將每個古蹟的美麗傳說整理成書,讓更多人認識、了解歷史名人,也讓文物古蹟更好發揮教育後人的作用,引導和教育青少年立志成材,報效國家。
駟嶺大宗

地圖信息

地址:泉州市安溪縣官橋鎮駟嶺大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