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舌草,多年生草本 , 高 10 -50 厘米 . 葉基生 , 倒卵形長圓狀倒卵形至卵狀倒披針形或披針形,長 2.5 -6 厘米 ,寬 1 -3 厘米 ,少有更大,先端飩為短漸失或急尖,基部漸狹而下延成兩側具綠色邊帶的寬扁葉柄,兩面顯被鈣質顆粒(尤以下表面為多),網脈通常不顯。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駝舌草(原變種)
- 界:植物界
- 科:白花丹科
- 屬:駝舌草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植物特點,資料來源,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葉基生,倒卵形、長圓狀倒卵形至卵狀倒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6厘米,寬1-3厘米,少有更大,先端常為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漸狹而下延成兩側具綠色邊??主軸在分枝以上處以及各分枝上有明顯的棱或窄翅而呈二棱形或三棱形;穗狀花序列於各級分枝的上部和頂端,由5-9(11)個小穗排成緊密的覆瓦狀二列而成;小穗含2-4花;外苞長約7-8毫米,寬卵形至橢圓狀倒卵形,先端具一寬厚漸尖的草質硬尖,第一內苞與外苞相似,但先端常具2-3硬尖;萼長(6)7-8毫米,萼筒直徑約1毫米,幾全部(有時上半部只在脈上)或下半部被毛,萼檐裂片無齒牙,先端鈍或略近急尖,有時具不明顯的間生小裂片,脈常紫褐色(有時變褐色或黃褐色),不達於萼檐中部;花冠紫紅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草原地帶的山坡或平原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內蒙古(呼倫貝爾高原)和新疆(北部)。蒙古、蘇聯也有。模式標本采自瑞典栽培的植株(來源於韃靼地區引去的種子)。
植物特點
本種在駝舌草屬內是一個分布較廣的種,因此常可看到由於生境條件的不同,在植株高矮、葉的形狀大小、花序形式和花序軸的粗細曲直及其分枝狀況、外苞綠色部的寬窄形狀等方面都有很大變化。
關於根據塔爾巴哈台山標本建立的Statice ochrantha Kar. et Kir.,其原記載謂“花序軸及其分枝二棱形或三棱形,葉被白霜”,原著者並指出:不同於駝舌草St. speciosa L.的僅在於“萼脈淡赭黃色而非紫紅色,脈上有時僅自基部到中部有毛非全部有毛”。經過對這一地區有關屬種標本的仔細分析,萼脈變黃褐而被毛較低的情況,在駝舌草和大葉駝舌草G. dschungaricum都可見到,而小枝成二或三棱形、葉被白霜的正是駝舌草的一般性質,所以Karelin和Kirlow的這一種名,應即駝舌草的異名。
根據采於新疆賽里木湖南面塔爾其河上游的標本建立的Statice speciosa var. δlanceolata Regel,在《蘇聯植物志》中並人大葉駝舌草名下。但是Regel在他附列的檢索表中和種的描寫中指出:大葉駝舌草的葉大(15-20厘米),兩面光滑或僅下面有稀少而細小的鈣點:披針葉駝舌草St. speciosa var. lanceolata名下間接指出(“同var. β lepidota”)“葉下面密被、上面經常疏被白色鈣質顆粒”,其葉長是列在“4-10厘米”項下。我們的標本符合這一變種特點的曾在多處採到,顯然屬於駝舌草的隨遇性變異,而非大葉駝舌草。
資料來源
駝舌草(原變種)中國植物志 第60(1)卷 || 白花丹科 PLUMBAGINACEAE || 駝舌草屬 Goniolimon Boiss. || 駝舌草(原變種) Goniolimon speciosum (L.) Boiss. var. speciosum 駝舌草(原變種) var. specios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