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山石窟造像

駝山石窟造像,北周至唐石窟造像。位於青州市城西南5公里王家莊前駝山主峰的東南崖,共有石窟五座,小佛龕一座,摩崖造像群一處,葬窟一座。五窟造像自北至南,第一、二窟為方型平頂三面有壇基的小型窟,第三窟為摩崖的尖拱龕,第四、五窟為方形平頂的中型窟。以第三窟為最大,窟深2.5米。駝山石窟計有圓雕、高浮雕大小石刻造像638尊。以第三窟的阿彌陀佛為最大,高5米,底座1米。在造像布置上,可分作三種類型:一佛、二菩薩像,一佛、二菩薩、二力士像;一佛、二僧、二菩薩、二力僧士像。在裝飾作風上,阿彌陀佛像頭作珠髻或肉髻;身著僧祗支,有的披袈裟;手作施無畏印和與願印,或雙手平托於腹前;均為坐像,結跏趺坐或雙膝下垂,跣足踩蓮台。菩薩像頭作高髻或戴寶瓶狀花冠,冠旁飄帶下垂,披帛,著裙;有的頸下有連珠狀項練,胸前有複雜、細緻的纓絡;有的袒上身,裙外腰間裹以襪肚。力士像,袒上身,著裙,赤足。供養人像,著翻領、窄袖大衣,腰間束帶,下著尖形軟底皮靴。造像年代依據造像的作風、特徵和題記,可分為二期:第三窟有“大像主青州總管柱國平(桑)公”題記,青州總管封平桑郡公者,應是北周到隋的韋操,青州設總管府,自北周末至隋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造像裝飾作風、風格也是這一時期的特徵。因此,這一窟應屬北周至隋代開鑿。第二、五窟造像作風與第三窟同,也應屬同一時期。第一窟西壁小龕造像,有“長安二年”(公元702年)、“長安三年”題記,應是唐初開鑿。第四窟造像裝飾、作風與第一窟同,應與一窟同時。造像雕刻精細,儀態端莊,雍容華貴,為山東佛教藝術珍品。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