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鎬

馮鎬(1447--?年),字大京。明朝信陽州人(今信陽市溮河區)。成化十四年(1478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後歷任刑部員外郎、湖廣按察司僉事、山東按察司僉事、湖廣按察司副使、貴州按察使、廣西右布政使、廣東左布政使、南京光祿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保定等府地方提督紫荊等關)。在都察院卸任後致仕。

基本介紹

  • 本名:馮鎬
  • 別稱:馮大京
  • 字號:字大京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信陽州
  • 出生時間:1447
  • 去世時間:未知
  • 主要成就:成化十四年(1478年)進士
馮鎬墓,相關詩詞,現狀,

馮鎬墓

馮鎬墓在信陽市溮河區新七大道北側(信陽學院後),與何景明墓相距二里許。
馮鎬墓前大明敕書碑馮鎬墓前大明敕書碑
墓前大明敕書碑,文字如下:
敕湖廣按察司副使馮鎬
朕惟湖廣永道郴桂等處密邇,兩廣地方盜賊不時出沒及郴桂等處又。結於茶陵瀏陽地界不遠人頑訟多勢豪暴橫必須禁治今又升爾前職前去郴桂地方駐箚整飭兵備往來。率寺府提督所屬軍衛有司並巡哨等項官兵民快人等修築城池操練軍馬防禦賊寇撫安人民禁革奸弊及往來茶陵瀏陽攸縣兼理詞訟督戲征錢糧仍聽鎮巡官節制調度不許偏執誤事爾該受委任尤須廉公勤慎正已率下如遇盜賊生髮即調所在官兵民快相機剿捕務使兵威振舉盜賊知懼軍民安業地方寧靖庶副委任如違罪不輕貸爾其勉之慎之故勅。
弘治拾年叄月初肆
廣運之寶

相關詩詞

七律.謁馮鎬墓
大京墓上皮樹昂,柏伐松毀石馬仰。
平定郴桂洞苗亂,禁革奸弊堪安邦。
此官可奪節不喪,擲冠拋笏歸饗堂。
莫向南湖歌此曲,響碑流水倍悲涼。
註:庚寅年二月二十七日,余偕好友忠斌賢弟再謁馮鎬墓,但見墓上雜樹瘋長,墓周松柏伐毀,墓基土石坍塌,響碑日漸傾斜,殘斷石馬石人仰躺草叢,清明無人祭掃,水光山色不勝悲涼。文物保護、文化旅遊乃空談矣!
七絕·拜謁馮大京(其一)
過罷群山終未是,相詢元在此山西。
折時忽見響碑石,到此歡情須不疑。
七絕·拜謁馮大京(其二)
拜謁歸來百感間,野花未語亂石寒。
豈因文武須別論,就此沉泉五百年。
註:丙申年,余與友人拜尋大京墓,遇一山。覺是而入,又疑非而出。遂詢老媼,答:西邊。余等相覷,原路折返、再疑此山,入而得見響石碑,才知確是此山。

現狀

馮鎬曾平叛郴桂洞苗之亂,使兵威振舉,盜賊知懼,地方寧靖、軍民安業。因“禁革奸弊”有功,受到朝廷嘉獎。不畏宦官劉瑾擅權,拋一句“此官可奪,此節不可喪”後,辭官歸鄉---信陽。用皇帝的賞金購置義田,讓貧困百姓自種自收,不征租稅,做了許多慈善事業。去世後,家鄉人為他蓋了一座祠堂---馮家饗堂。經過十年浩劫,原牌坊已毀,僅見殘坊座。牌坊後有立石馬一對(已殘)和明弘治十年(1498年)皇帝嘉獎馮鎬的石碑。碑後為三間祠堂。其墓位於祠堂後半山坡上,1982年被盜。經文物人員清理後,僅見金耳環一對、銀耳勺一隻、灰陶罐二個、青瓷碗四個、銅錢數枚。此墓當為馮鎬夫婦合葬墓。上世紀80-90年代,其後人從香港歸來尋根問祖,修葺該墓,不知何故,從那以後再也無人問津,給當地人留下一個謎。
該墓最吸引人之地,當數墓前的青石“響碑”了。正碑高2.4米,寬1米,厚0.2米。碑座為龜形,高0.6米。碑額上鐫刻有二龍戲珠圖案,碑的四周有花紋圖案。篆額為“大明敕書”四字,下刻“湖廣按察司副使馮鎬墓”,有232歌字,落款為“弘治拾年三月初肆日”。此碑質地甚佳,敲擊能發出清脆響亮之聲,猶如洪鐘,餘音繞谷,迴蕩不絕。鄉人甚為驚奇,稱此為“響碑”。後來有人把饗堂叫做“響堂”。墓地所在地叫“金牛山響堂村”。
2014年,信陽市溮河區政府規劃修建明朝著名武將馮鎬墓,與明朝大文學家何景明墓園形成一文一武歷史文化景點。但迄今未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