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遇伯(1887—1960),派名振驥,苗族,建始縣茅田鎮人,著名民主人士、社會賢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遇伯
- 民族:苗族
- 出生日期:1887
- 逝世日期:1960
- 籍貫:建始縣茅田鎮
人物簡介,家庭背景,人物生涯,回鄉生活,樂施好善,
人物簡介
馮遇伯(1887—1960),派名振驥,苗族,建始縣茅田鎮人。
家庭背景
其祖父馮家剛清末富甲一方,人稱“馮百萬”。其父馮進先為晚清武舉人,育二子四女,長子即馮振驥。
人物生涯
馮遇伯幼年就讀於鄉塾,光緒三十二年(1906)中秀才,同年留學日本弘文學校,畢業後入日本明治大學法科專業,1908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宣統三年(1911年)畢業回國,學部考賜法科舉人。武昌首義軍政府成立後,馮遇伯受同盟會委派,赴日本迎接孫中山回國就任臨時大總統。1913年,馮遇伯在湖北省第八區被選為眾議院議員,袁世凱在北平成立國民政府,馮代表國民黨參加眾議院,獲得國會議員席,常駐北京。1914年1月,袁世凱解散國會,馮遇伯在南京賣筆墨度日。
據1916年佐藤三郎編著傳記《民國之精華》載:馮“賦性溫厚和平,工於交際,然又篤實不欺,動止以禮自持。為人精明強幹,富於忍耐。與人交,鯁直不阿。人有過,輒直言不諱;人告以過,雖未盡當,必欣然謝之。少好義,喜為人鳴不平。里人有以金錢受窘者,輒解囊助之不復望報。遠近每稱其名。中年,慨然有志以挽回危亡自任。”
1916年6月,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段褀瑞任國務總理,重開國會,馮遇伯再次去北平,復為眾議院議員。在此期間的“參戰”(指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反“參戰”的“府院”之爭中,因開罪段褀瑞,被譏諷為“馮贊成”。1917年7 月,孫中山先生揭起護法運動旗幟,馮遇伯等150多位國會議員,積極回響護法號召,先後南下廣州,參加在廣州舉行的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海陸軍大元帥,成立護法軍政府。護法運動失敗,馮遇伯浪跡京津,閉居北京前門外。其間,以平民身份先後與李大釗、毛澤東、馮玉祥結識交往。1928年馮玉祥舉兵反蔣期間,馮遇伯常出入於馮玉祥將軍府,作過短期的幕僚。1933年,出於對蔣介石為首的新軍閥的日益反感,又聞知自己的母親雷二姐被土匪“捉肥”,家庭以重金贖取未成而被折磨而死的訊息後,馮思親心切,加之囊中積蓄罄盡,於是兩袖清風、孑然一身回歸桑梓。
致力於地方教育事業
回鄉後,馮遇伯致力於地方教育事業。1934年馮勸說外祖父、養母捐資興學,將新建的馮家新屋闢為八間大教室,馮親自任校長,併兼教課。馮力主對舊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加以改良,力主“循循善誘焉”,不搞體罰。使校容、校譽一新。馮還為一百多學生統一製作校服“以壯觀瞻”。該校師生平等,男女合校,班級教學,成為一所遠離城鎮的鄉村新型國小。1935年4月,該校改名為縣立第五國小,馮親任校長,學生也由創辦初期的30餘人逐漸發展到104人。1941年,自武漢西遷建始縣長粱子的省立笫一國小遷至茅田,馮又將庭前一大場地贈給。馮並為學校義務講授語文課,學校所缺少的生活用具也多由馮無償支援。省小教師多來自省立六高的流亡青年,有的還是地下黨員,一些教師困難,馮即慷慨解囊。在民生凋敝的四十年代,省立一小在馮的熱心支持下,辦得十分出色。國難當頭,遠離茅田百里的川鄂邊界學生,爭相負笈來學,學校很快發展到12個班,學生500餘人。
回鄉生活
馮遇伯回鄉後,其扶危濟困、疏財仗義、平易簡樸的一慣作風,鄉人有口皆碑。在家鄉生活十多年的時間,他生活素樸,常著士林布衫,套黑色馬褂,扎對角手巾。家具簡陋,一具架子床從未漆過,性喜粗茶淡飯,閒時常以奕棋為樂。此時,馮遇伯對國民黨官場早已厭惡。1943年,馮的老友湖北元老居正(司法院院長)路過茅田,特停車來訪,兩人攜手至車站,在站長會客室暢敘時居正問:“你甘心享受田園自在?”馮答:“三哥,國民黨在,我站不住腳,蔣介石心目中沒有我馮遇伯這個人!”
樂施好善
馮遇伯一生樂施好善,他家有佃戶三十餘,如逢荒年或災害欠收,均由佃戶自報租稞,甚至一顆不交。而遇有困難相求者,馮無不解囊周濟。馮遇伯十分同情貧苦民眾。一次外出,遇一失火人家,他詢問後開了一石包穀的條子(十斗為一石,一斗約30斤),囑其到就近莊戶去背,分文不取。1945年秋,茅田發生大飢餓,有龍姓農戶一家6口全靠守寡的母親獨立支撐,挖蕨搗蒿,朝夕難繼。保長趁機欲併吞其家僅有的兩畝薄田,便百般縱恿脅迫龍母典當田地。此事為馮遇伯所知,他便當面斥責保長,並立即將自己家裡的穀子20石借給其家渡荒,同時還親臨龍家劃策,建議龍母先利用借來的部分穀子整成糙米,作成熱飯,在茅田街上薄利賣食。當龍母問及馮所借出稻穀需多少錢一石時,馮以商量口氣說:“你看,給一塊錢一石行不行?” 馮就這樣以一塊洋銀一擔谷的價格主動再賣十石給龍母。而當時的谷價是洋銀3塊一石。
減租退息及退還財產
1950年實行減租退息,馮主動將財產退還給民眾,深得民眾諒解。清匪反霸中,他交出了由日本左藤三郎編輯發行的《中華民國議員傳》,內有他本人詳實傳略和照片。人們從傳略中才發現他是同盟會會員、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的首任議員之一。
晚年工作及思想狀況
1956年,馮遇伯以民主人士身份被選為建始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分管文教工作。他在工作期間,衷誠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心情愉快。他發自肺腑地表示要“以信奉三民主義之虔誠,信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要以熱愛先總理之真情,熱愛黨和毛主席”。1958年,馮遇伯因年老多病離職,1960年7月,於業州鎮西街病逝,享年73歲。
( 建始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供稿)(責任編輯宋傳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