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濤(研究生導師)

馮玉濤(研究生導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馮玉濤,男,漢族,陝西省銅川市人,於1963年5月出生。現任華僑大學華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研究生導師,華語與華文教育專業研究生導師,寧夏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研究生導師。曾任西北方民族大學中文系主任、北方語言研究所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玉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省銅川市
人物履歷,主要論文、專著,獲獎,完成課題,個人其他信息,社會評價,

人物履歷

1981年9月——1985年6月,在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
1985年9月——1988年6月,在陝西師範大學漢語史專業隨文字學專家辛介夫先生學習,獲文學碩士學位。
1986年2月——1987年1月,到中山大學跟隨曾憲通先生等學習古文字。
1996年1月——1997年11月,正式晉升為副教授。2000年9月破格晉升為教授。
1996年5月——,擔任寧夏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0年9月——2004年8月,兼任西北方民族大學中文系主任、北方語言研究所所長等職務。
2000年10月——2005年9月擔任寧夏大學寧夏回族自治區級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帶頭人和學位點負責人。
現任華僑大學華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研究生導師,華語與華文教育專業研究生導師,寧夏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研究生導師。

主要論文、專著

至今,馮玉濤公開發表學術論40餘篇,完成專著2部,其中《中國語文》2篇,其他核心刊物發表或者轉載10篇。
以下是馮玉濤主要科研成果:
1.試說“旋”的本字 《中國語文》(一級A)1995年2期
2.古漢語詞類問題淺議 《中國語文》(一級A)1996年2期
3.《說文解字》“讀若”作用類考 寧夏大學學報1996年3期,《人大複印資料語言文字學》1996年第11期全文複印(二級)
4.鳳凰崇拜之謎 《人文雜誌》(一級B)1992年5期
5.究竟是誰誤讀誤解了“心”字 《人文雜誌》(一級B)1997年4期是
6.圖騰感生還是生殖感生 《人文雜誌》(一級B)1997年12月古
7.注“讀與同”作用類析 《古漢語研究》(一級B)2000年1期
8.記號、記號的使用與漢字的記號化 《寧夏大學學報》2004年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年5期摘錄(二級)
9.《說文解字》的版本和流傳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二級)2005年4期
10.西夏文化概論(專著,和張迎勝合作) 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年5月
11.《史記》疑難詞語疏證 《寧夏大學學報》1999年2期
12.“活該”.“原來”源流考 香港《詞庫建設通訊》2000年(總22期)(一級B)
13.“詞類活用”說質疑 《寧夏大學學報》1991年2期
14.中華本《史記》標點商榷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3期
15.西夏文加形字論 《寧夏大學學報》1996年1期
16.《說文解字》“讀若”性質分析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1期
17.《說文解字》無從屬字部首評析 《寧夏大學學報》2001年5期
18.通假的類型——兼及通假字的定義 《寧夏大學學報》2001年5期
19.西夏文形意字分析 《寧夏社會科學》1995年4期
20.論漢字對文字作為語言符號性質的積極表現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3期
21.《說文解字》轉注研究 《寧夏大學學報》2005年1期
22.“阿堵”的意義及其流變 《寧夏大學學報》1997年4期
23.《說文解字》“省形”研究 《寧夏大學學報》2005年2期
24.《說文解字》“省聲”研究 《寧夏大學學報》2006年2期
25.“撲朔”推源 《固原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4期
26.“以來”的時空轉換和漢語詞義的引申規律 《寧夏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1期
27.《爾雅》的時代及作者 《寧夏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4期
28.郭璞《爾雅注》字際關係研究 《寧夏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5期(合作)
29.現代漢語中的通假現象 《寧夏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1期
30.關於訓詁的體式、體例、條例、方法和方式 《華僑大學學報》2010年1期
31. 《說文解字》的記號及記號字之研究 《華僑大學學報》2011年4期
32. 全面、科學的漢字構造原理應該是四書說 《漢字文化》2011年4期(一級B)
33.《方言》所見關中方言考 第二屆漢語方言研討會論文集,雲南大學出版社。
34.論形聲字的來源及其產生的層次性(合作)《華僑大學學報》2012年2期

獲獎

1997年3月,論文《古漢語詞類問題淺議》獲寧夏大學第一屆科研成果獎論文二等;
1997年3月,論文《<說文>“讀若”作用類考》獲寧夏大學第一屆科研成果獎論文三等獎;
1997年12月,著作《西夏文化概論》(合作)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社科聯第七屆社科成果專著二等獎;
1997年12月,論文《古漢語詞類問題淺議》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社科聯第七屆社科成果論文三等獎;
2000年12月,論文《古注“讀與同”作用類析》獲寧夏社科聯第八屆社科成果論文三等獎;
1993年、1994年分別獲寧夏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獎;
1995年、1996年、2004年、2006年獲寧夏大學教學優秀獎;
2005年10月評為寧夏大學首屆優秀研究生導師;
2005年、2006年獲寧夏大學優秀教師獎;
2005到2008年連續四年被寧夏區政府學位委員會評為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優秀論文指導教師;
2000年11月獲西北第二民族學院教學大獎賽二等獎,2002年9月獲該校教學優秀獎。

完成課題

1.2000年12月到2005年12月主持並完成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兩個主項目之一“夏漢語言文字的比較研究”。該課題為主課題,下設5個子課題:“夏漢文字結構比較研究”、“《義同一類》研究”(承擔人韓小忙、李範文)、“《番漢合時掌中珠》語音研究”(承擔人張竹梅)、“西夏語語法研究”(承擔人蔡永貴)、“西夏文字的計算機輸入研究”(承擔人馬希榮)。馮玉濤為主課題的主持人同時承擔子課題“夏漢文字結構比較研究”。
2.2003年1月到2005年7月主持並完成寧夏回族自治區項目“《說文解字》研究”。
3.1996年-1998年完成寧夏大學課題“《說文解字》研究”。
4.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主持並完成西北第二民族學院教學課題“漢字學研究”。
5.2001年8月到2003年6月,主持並完成二民院課題“《史記》語言研究”。
6.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主持並完成華僑大學課題“基於記號的漢字構造研究”。

個人其他信息

馮玉濤以教書為業,以科研為好,別無他求。工作以來,為境內本科生開設古代漢語文字學大學語文語言學概論漢字文化等,為境外來大陸本科生開設漢語初級閱讀、中級閱讀、高級閱讀、漢語口語等課程。
1996年5月至今擔任寧夏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2008年5月起擔任華僑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和漢語與文學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先後為研究生開設漢字學訓詁學漢字文化學、《說文解字》導讀、《爾雅》導讀等專業或專業基礎課程。在各級各類教學中,教學水平、能力、效果受到學生、老師、教務部門的極大好評。

社會評價

為人師者當精益求精—記華大華文學院馮玉濤教授
他的博學,他的知識,他的風趣幽默,讓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大學老師”;“他的課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讓生硬的古代漢語課不再單調枯燥”;“他的課,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 採訪前,就聽到許多學生對馮玉濤老師由衷的稱讚。
現為華僑大學華文學院教授的馮玉濤,多年來一直以文字學、訓詁學為研究方向,主要講授古代漢語、文字學、現代漢語、大學語文等課程。只要是馮老師的課,小小的教室就“人滿為患”,其他年級和班級的同學也常來旁聽。馮老師授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有理有據,引經據典信手拈來,毫不費力。
馮老師的課受到學生的歡迎離不開他紮實的教學理論功底。他認為,“老三論”理論(系統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是上世紀四十年代西方學者創立的,但至今並不過時,應是教師在教學上遵從的主要理論之一。馮老師說,教師講授一門課程,首先要有科學性,即所講授的內容、思想、觀點要科學,要告訴學生正確的信息,如何得到這些信息以及如何有效實踐這些信息,這就是資訊理論的層面。其次,要把課程作為渾然的整體,課程在它所處學科中起什麼作用,屬什麼層次,代課教師要有巨觀認識、全局觀念,而對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層的內容都要和整個課程的內容水乳交融,深思熟慮,認真設計,每堂課的重點、難點、詳略都屬於這個系統的有機部分,不能游離於主旨之外,既有巨觀的高屋建瓴,又有微觀的細緻入微。這就是系統論的層面。第三,要重視講授的方法、手段、表達能力和技巧,使信息得到最有效的接受,這就屬於方法論、控制論的層面。
教學是一門科學,同時又是一門藝術。從事高校教學工作25年來,馮老師在追求主講課程內容科學性的前提下,也致力於課程設計、表達等方法與藝術方面的創新,既講究深入,又講求淺出;既追尋信達,又要求活潑。
馮老師舉了個生動的例子:《左傳》名篇《鄭伯克段於鄢》中“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的“寤”的意思。眾說紛紜,應劭認為是“醒”,即莊公生下來就睜著眼睛,但嬰兒出生時睜眼屬正常現象,不值得大驚小怪,從而否定應劭的說法。杜預說是“寐也”,即武姜在睡眠中自己不知道就生下莊公,《左傳》明明說是“莊公寤生”,主語是莊公,杜預卻說是武姜,改換了主語,語法上和原文不一致;而鄭莊公是長子,是武姜頭胎所生,大家知道,母親分娩時都有陣痛,尤其頭胎,陣痛更厲害,所以,莊公出生時,其母親姜氏不可能沒有感覺,不可能不知道。“人類的自然無痛分娩法,不可能”,同學們爽然一笑,立刻慧然於心。那么,“寤”是什麼意思呢?馮老師從字形和字音入手,說明“寤”實際是個通假字,本字是“牾”或者“耹”,就是逆、反的意思。他又用《史記·鄭世家》說莊公“生之難”證明“寤生”就是生之難,即今天所說的難產。最後,為加深印象,活躍氣氛,馮老師說這位武姜給孩子起名“寤生”,用今天的話說就叫做“難產”,學生轟然大笑,深刻銘記了這段內容和解釋。像這類問題在古代漢語、大學語文等教材還有不少,馮老師都審慎分析,認真講解。他認為“三尺講台雖小,但茲事體大,為人師者,當精益求精,慎之又慎”!
“學好專業課,力爭上遊;博與專結合,提高能力;深思熟慮,立足長遠。”這,是馮老師對華園莘莘學子的寄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