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淵(《紅樓夢》人物角色)

馮淵(《紅樓夢》人物角色)

馮淵,古典小說《紅樓夢》中人物,諧音“逢冤”,意指他逢受冤屈。金陵省一個小鄉紳之子。自幼父母雙亡,又無兄弟,只他一個人守著些薄產度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淵
  • 其他名稱:逢冤
  • 登場作品:《紅樓夢
  • 性別:男性
人物設定,人物經歷,事由,意外,結局,作品原文,形象分析,

人物設定

馮淵,出場於紅樓夢小說,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薄命女,是甄英蓮,諧音(真應憐)
薄命郎,是馮淵,諧音(逢冤)
馮淵人品風流,長到十八九歲上,酷愛男風,最厭女子,但看到被拐子拐賣的甄英蓮後,一改素日作風,執意要從拐子手中買下英蓮,並立誓再不交結男子,也不再娶第二個女子,並且定下吉日過門。未曾料到拐子又將英蓮偷賣與原系金陵一霸的薛家子弟薛蟠,兩方爭執起來,他竟被薛家主僕活活毆死。馮淵遇英蓮一段,脂硯齋評為“真真是冤孽相逢”的“又一首薄命嘆”(甲戌本)。

人物經歷

事由

前五回中有一個獨立的故事,是寫甄家的。馮淵看上的女子甄英蓮,她家本也是鄉紳,本地也是望族,其父甄士隱秉性恬淡,其母封氏性情賢淑,甄英蓮乃是他們的掌上明珠,突逢變故,去花燈節集會,家奴霍啟照管不利,導致她被拐子偷走。父母遍尋不著而傷心病倒,不多久家中又遭葫蘆廟牽三掛四的大火,燒成一片瓦礫。後父親甄士隱遁世,其母在娘家艱辛度日,而甄英蓮,從此被人販子拐賣在別處教養,到十三四歲,她記不得家人,熟人也認不得她了,便被人販子賣掉。
馮淵此時出場,如曇花一現,他或許是苦命女子甄英蓮命中的救星。
馮淵
他們的相遇有著一見鐘情的感覺。馮淵見英蓮,這拐子賣丫頭,他便一眼看上了這丫頭,立意買來作妾,立誓再不交結男子,也不再娶第二個了,所以三日後方過門。可見對英蓮是上了心,所以行事鄭重,也是在意之心。 “後又聽見馮公子令三日之後過門,她又轉有憂愁之態。我又不忍其形景,等拐子出去,又命內人去解釋她:‘這馮公子必待好日期來接,可知必不以丫鬟相看。況他是個絕風流人品,家裡頗過得,素習又最厭惡堂客。今竟破價買你,後事不言可知。只耐得三兩日,何必憂悶!’她聽如此說,方才略解憂悶,自為從此得所。本來是一樁好姻緣,二人皆也隨心。”

意外

怎奈,正對薄命女偏逢薄命郎,甄英蓮這薄命女遇到的馮淵,也是個薄命郎。
那拐子得了馮淵銀錢,貪得無厭,又講甄英蓮偷偷賣與薛家。若賣與第二個人還好,偏這薛公子的混名人稱 `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個弄性尚氣的人,而且使錢如土,遂將馮淵打了個落花流水,生拖死拽,把個英蓮拖去,如今也不知死活.這馮公子空喜一場,一念未遂,反花了錢,送了命 ,豈不可嘆!"馮不捨得英蓮,而送了命,那英蓮本一場喜悅,也成了空。而馮淵也空喜一場,一念未遂,反花了錢,送了命。
夢幻情緣,恰遇一對薄命兒女。原來情是夢幻,而失落的也只是薄命。這最初的故事,是紅樓的開局。是不是映照著日後寶黛的水月鏡花一場夢。林黛玉和甄英蓮都是蘇州人,都是父母鐘愛的女兒,只是離了家,便沒了依託。此後浮萍際遇,也是輾轉。只不過黛玉在賈家是賈母的外孫女,得到了照顧和寵愛,可是一年三百六十日,不也是黛玉的傷心與淚水,黛玉常感嘆自己之事無人做主。而英蓮幾度易名,香菱秋菱,蓮花是美,只是花無主,也是傷心秋水空碧碧。

結局

而馮淵那個為情而死的男子,書中交代只幾句,可是他的形象也是清晰生動的。他遇上了她,原以為是命定的情緣,願於一生相護相惜。只是轉瞬間,她遠走,他離世。為她,他的付出是生命。情在心中,原也是最重的。
馮淵這個名字書中再不提起。只是在英蓮的心中,他是遠方的曇花,在暗夜裡盛開著。
第四回薛蟠打死馮淵後,來到賈府每天觀花、聚賭、嫖娼,無所不為,以及後面薛蟠的“女兒酒令”等等,為愛情論者留下許多把柄和口舌,一般的世俗之人產生一些糊塗想法是可理解的。
打死馮淵,罪不在薛蟠。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宛情所著《脂硯齋言行質疑》一書中曾提出:“奪妾殺人情節嚴重”,脂硯齋怎能說是“略一解頤”?不僅如此,馮淵被打死,脂批對薛蟠沒有一句批評,而且處處稱薛蟠為:“阿呆耳”、“阿呆兄”、“老兄”、“人謂薛蟠為呆,余則謂是大徹悟”。脂批說“馮家正不為人命,實賴此獲利耳。”

作品原文

“是本地一個小鄉宦之子,名喚馮淵”。脂曰:“真真是冤孽相逢。”——指“馮淵”乃一理也!“長到十八九歲上,‘酷愛男風,最厭女色’”。脂曰:“最厭女子,仍為女子喪生,是何等大筆!不是寫馮淵,正是寫英蓮。”這是何意?是說此處“男風”、“女色”是寫春秋之筆也!馮淵在厭棄“女兒”問題上喪命是一天理。——英蓮是甄士隱因“夢幻識通靈”和雨村分道揚鑣“跳出火坑”的儒子之靈魂。這個靈魂、美點,如果和馮淵這等“以‘好色不淫’為解”的紈絝子弟結為鸞鳳之好,將來士隱這個靈魂,必然無法“致使香魂返故鄉”。故,脂曰:“不是寫馮淵,正是寫英蓮。”英蓮的坎坷人生和士隱的一生坎坷其主題和宗旨是一致的,是教儒子猛醒之筆。
馮淵“他一眼看上”英蓮,脂曰:“善善惡惡,多從可巧而來,可畏可怕。”脂批對馮淵看上英蓮不作婚姻而論之,卻以“善惡”和哲學上的“可巧”偶然的機遇性論之。作者對淵、蓮關係,也定義為:“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見拐子賣丫頭。”“前生冤孽”:指歷史也!指歷史中形成的一種關係。所謂“拐子”:英蓮這個“女兒”是甄士隱人生路途中靈魂的轉折點,士隱對“通靈玉”代表的真理只處於“夢幻”識通靈的狀態,故英蓮之美並不十分純化,必然易受“拐子”所騙。此處“拐子”是對蠱惑人心之輩的調侃語。這類醜類常常將處於蒙昧狀態的“女兒”拐騙,所謂“這種拐子單拐幼女,養至十二三歲,帶至‘他鄉’轉賣。”——英蓮是士隱靈魂中的美點,士隱捨不得讓和尚把她化去,故有此害。“他鄉”指與大觀園相反的腐朽社會。
故“拐子”被“打了個臭死”也必在情理中。薛蟠打死馮淵,被說成:“並非為此些些小事值得他一逃走的。”脂曰:“妙極!人命視為些些小事,總是刻畫阿呆耳。”脂批為“些些小事”稱奇叫“妙極”為何?

形象分析

英蓮和馮淵,在藝術上不是為寫“男女愛情”,而是為了寫士隱小鄉宦之情和馮淵小鄉宦之情二者間的關係,即所謂“這正是夢幻情緣”之“薄命”——即難於如願以償,難於長命百歲的歷史淵源。薛蟠代表寶釵母胎中的“熱毒”,人稱“呆霸王”,他和馮淵這類“小鄉宦”是“夙孽相逢,今狹路既遇,原應了結。”馮淵本性是“酷愛男風”,自己“立誓再不交結男子”。脂曰:“諺云:‘人若改常,非病即亡’。信有之乎!”因此對脂批打死馮淵一節被說成“略一解頤”——解悶、尋樂,就不必感到困惑不解了。
脂曰:“是以故意戲用葫蘆僧亂判等字樣,撰成半回,略一解頤,略一嘆世,蓋非有意譏刺仕途,實亦出人之閒文耳。又注馮家一筆更妥,可見馮家正不為人命,實賴此獲利耳。……雖曰不涉世事,或亦有微辭耳。……其意,實欲出寶釵,不得不做此穿插。”——目的是寫寶釵的“投胎入世”“負罪而出”,帶著打死“酷愛男風”“小鄉宦”之子的罪名而“投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