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2002.6—2005.6 西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系助教
2006年5月到2007年5月,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高級腦功能實驗室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學習
fMRI技術;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前往美國常春藤名校
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心理學系Joe. Kable實驗室做訪問學者1年。
研究方向
兒童認知發展、腦發育與腦可塑性及訓練(正常兒童與
ASD兒童)、社會認知與決策(
跨期選擇、拖延行為)的認知神經機制及相關病理研究、恐懼情緒加工與消退的認知神經機制研究等。
主講課程
其主講課程包括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等課程;重慶市總工會教育培訓專家(心理學類,3位專家):開展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
智力(IQ)開發與
情商(EQ)培養、親子教育、心理健康與調適、員工幫助計畫(EAP)等相關講座與培訓。
主要貢獻
科研成果
Wenwen Zhang, Xiangpeng Wang,Tingyong Feng (2016). Identifying the Neural Substrates of Procrastination: a Resting-State fMRI Study,Scientific Reports, doi:10.1038/srep33203 (SCI, IF=5.578)
Pan Feng, Yong Zheng, Tingyong Feng (2016).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amygdala and the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following fear reminder predicts fear extinction.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DOI: 10.1093/scan/nsw031 (SCI, IF=7.372).
Weihua Zhao, Keith M
Kendrick, Fei Chena, Hong Li,
Tingyong Feng (2016). Neural circuitry involved in quitting after repeated failures: role of the cingulate and temporal parietal junction.
Scientific Reports, 6:24713; DOI: 10.1038/ srep24713
(SCI, IF=5.578
)Pan Feng, Yong Zheng, Tingyong Feng (2015). Spontaneous brain activity following fear reminder of fear conditioning by using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 Scientific Reports. 5, 16701; doi: 10.1038/srep16701.(SCI, IF=5.578)
Yiqun Guo, Tingyong Feng(2015). The Mediating Role of LPFC-vmPF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Regulatory Mode And Delay Discounting.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92, 252-258(SCI, IF=3.028)
Pan Feng,Tingyong Feng, Zhencai Chen, Lei Xu(2014). Memory consolidation of fear conditioning: bistable amygdala connectivity with 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and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9 (11): 1730-1737 (SCI, IF=7.372)
Weihua Zhao, Tingyong Feng, Rebecca Kazinka(2014). The Extensibility of the Endowment Effect to Others is Mediated by Degree of Intimacy.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7(4), 296-301(SSCI, IF=0.632)
Lei Liu, Tingyong Feng, Jing Chen, Hong Li (2013).The value of emotion: how does episodic prospection modulate delay discounting? PLOS one. 8(11): e81717 (SCI, IF=3.730)
Tingyong Feng, Pan Feng, Zhencai Chen(2013). Altered Resting-State Brain Activity at Functional MRI during automatic memory consolidation of fear conditioning. Brain Research, 1523, 58-67(SCI, IF=2.879).
Tingyong Feng, Weihua Zhao, Gabriel F. Donnayc(2013). The endowment effect can extend from self to mother: Evidence from an fMRI study.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48,74-79(SCI, IF=3.327)
Jing Chen,Tingyong Feng, Jinfu Shi, Lei Liu, Hong Li (2013).Neural Representation of Decision Confidence.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45,50-57 (SCI, IF=3.327).
Lei Liu, Tingyong Feng, Kang Lee, Hong Li (2012). Adapting to the Destitute Situations: Poverty Cues Lead Short-term Choice.PLOS one, 7(4), e0033950. (SCI, IF=3.730).
Lei Liu, Tingyong Feng, Jianfeng Wang, Hong Li (2012). The neural dissociation of subjective valuation from choice processes in intertemporal choice.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31, 40-47 (SCI, IF=3.327).
Lei Liu, Tingyong Feng(2012).The neural predictors of choice preference in intertemporal choice. Brain Research, 1436, 92-100(SCI, IF=2.879).
Jie
Chen, Jiajin Yuan J,
Tingyong Feng, Antao Chen, Benbo Gu, Hong Li(2011). Temporal features of the degree effect in self-relevance: neural correlates.
Biological Psychology, 87(2): 290-295 (
SCI, IF=3.399)
Peng Li, Shiwei Jia, Tingyong Feng, Qiang Liu, Tao Suo, Hong Li(2010).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effect on outcome evaluations: 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from an ERP study, Neuroimage, 52: 1727– 1733(SCI, IF=6.252)
盧劍,馮廷勇(2017). 元認知:態度與說服研究的新視角,心理科學進展,in press.
張順民,馮廷勇(2017). 拖延的決策模型,心理科學,in press.
張順民,
馮廷勇(2017). 拖延的認知神經機制與基因:行為-腦-基因的多角度研究,
心理科學進展,
in press.徐文健,
馮廷勇(2017). 留守年齡對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人格的中介作用,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 in press
王珂,
馮廷勇(2017).預期想像影響延遲折扣的內在機制:情緒的作用——高、低衝動特質的分離效應,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in press
宋亞男,
馮廷勇(2017).“冷-熱”與“熱-冷”共情鴻溝效應的均衡性,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in press
郭逸群,
馮廷勇(2016). 調控方式影響跨期選擇的神經基礎: 內側前額葉的中介作用,
科學通報,61(32):3498 ~ 3508.
蔡曙光,張笑,
馮廷勇(2016). “先揚後抑”vs.“先抑後揚”:反饋順序對決策信心建構的影響,
心理科學,39(3):686-692
張文文,王祥鵬,張文娟,
馮廷勇(2015).大學生自尊、疏離感與手機依賴的關係,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40(10):113-118
宋梅歌,蘇緹,
馮廷勇(2015). 拖延行為的時間取向模型研究,
心理科學進展, 23(7): 1216-1225
陳璐,馮廷勇(2015). 孤獨症兒童共同注意的神經基礎及早期干預,心理科學進展,23(7): 1205-1215
陶安琪,劉金平,
馮廷勇(2015). 時間洞察力對跨期選擇偏好的預測,
心理科學,2: 279-283
劉雷,蘇緹,彭娟,郭逸群,
馮廷勇(2014). 延遲折扣的認知與神經機制:特質性與狀態性研究取向,
心理科學進展,22(7):1047-1061
(特約稿件;
通訊作者)張穎,馮廷勇(2014). 青少年風險決策的發展認知神經機制,心理科學進展,22(7):1139-1148(通訊作者)
張笑,馮廷勇(2014). 決策信心在信息化從眾中作用,心理科學,2014,37(3) :689-693(通訊作者)
彭娟,馮廷勇(2014). 成癮人群跨期選擇的神經機制及干預方法,心理科學進展,22(5): 810-821
辛媛媛,張笑,鄧銀,
馮廷勇(2014). 風險對兩類跨期選擇的影響: 一項ERP 研究.
心理學探新,34(4):311-315
馮攀、馮廷勇(2013). 恐懼情緒加工的神經機制,心理學探新,33(3):209-214
馬文娟,索濤,李亞丹,羅笠銖,馮廷勇,李紅(2012). 得失框架效應的分離——來自收益與損失型跨期選擇的研究,心理學報,44 (8): 1038-1046
索濤,馮廷勇,羅俊龍,羅禹,李紅(2012). 結果的接近性對正性結果評價影響的電生理證據,心理學報,44 (8): 1047-1057 (共同第一作者)
劉雷,趙偉華,馮廷勇(2012). 跨期選擇的認知機制與神經基礎,心理科學,35(1):56-61
王慧,陳飛,劉雷,馮廷勇(2012). 個體對效價預期和風險評估的時程加工機制:來自ERP的證據. 心理學探新, 32(2):139-145
陳晶,索濤,袁文萍,馮廷勇(2011). 青少年結果預期與評價的ERP研究,心理學報,43(2):152-163
索濤,馮廷勇,顧本柏,王會麗,李紅(2011). 責任歸因對“做效應”的調控及其ERP證據,心理學報,43(12):1430-1440 (共同第一作者)
顧本柏,袁文萍,馬曉清,
馮廷勇(2011). 3~5歲幼兒在主題-規則衝突條件下的類比推理
.心理發展與教育,27(2):126-132
馮廷勇,袁文萍,趙偉華(2011).免費教育師範生學習適應狀況及與報考動機的關係,心理學探新,31(6):559-563
張婭玲,袁文萍,劉雷,馮廷勇(2011).青少年風險決策的時程加工機制: 來自ERP 的證據,心理學探新,31(3):223-229
陳晶,袁文萍,馮廷勇,李紅(2010).決策信心的認知機制與神經基礎.心理科學進展,18(4):630-638
趙偉華,索濤,馮廷勇,李紅(2010). 稟賦效應的研究現狀與展望,心理科學,33(5):1180-118
馮廷勇,劉雁飛,易陽,張婭玲(2010).當代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進展與教育對策,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36(2): 135-139
馮廷勇,蘇緹,
胡興旺,李紅(2006). 大學生學習適應量表的編制,
心理學報, 38(5):762~769
馮廷勇,李宇,李紅,蘇緹,龍長權(2006). 3~5歲兒童表面相似性類比推理的實驗研究,心理科學,29(5):1091~1095
馮廷勇,李紅(2002).類比推理髮展理論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8(4):44~48
馮廷勇,李紅(2002).當代大學生學習適應的初步研究,心理學探新,22(1):44~48
岳玲雲,馮廷勇,李森森,李光普,李 紅(2011),不同調控方式個體反事實思維上的差異:來自ERP 的證據,心理學報,43(3),274−282
羅禹,馮廷勇,唐向東,黃好,李紅(2011). 不同類型罪犯在愛荷華賭博任務中的決策功能缺陷,心理學報,43(1): 30-41
王會麗,
馮廷勇,索濤,梁靜,李紅,孟現鑫(2010). 決策後的反事實思維過程:來自ERP研究的證據,
科學通報,55(12):1113-1121
索濤,
馮廷勇,賈世偉,李紅(2009). 決策失利後情緒的接近性效應與ERP的證據,
中國科學,39(6):611~620
索濤,馮廷勇,王會麗,李紅(2009). 後悔的認知神經機制和神經基礎,心理科學進展,17(2):334~340
馬曉清,馮廷勇,龍長權,李紅(2009). 主題關係在4~5歲兒童不同屬性歸納推理髮展中的作用,心理學報,41(3):249-258
馬曉清,馮廷勇,李宇,李紅(2008). 從知覺分心任務看兒童類比能力的發展,心理學報,40(3):987~993
李紅,馮廷勇(2002).4~5歲兒童單雙維類比推理能力的發展水平與特點,心理學報,34(4):395~399
科研項目
1.拖延的認知神經機制與基因:行為-腦-基因的多角度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經費76.8萬元,2016年1月—2019年12月
2. 跨期選擇的神經機制及病理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經費70萬元,2013年1月—2016年12月
3.不確定情境中“接受還是放棄?”決策的認知與神經機制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經費21萬元,2009年1月—2011年12月
4. 時間心理學(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經費創新團隊項目,經費20萬元,2015年11月—2017年12月
5.大學生學習適應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經費5萬元,2007年12月—2010年12月
6. 恐懼情緒的記憶鞏固與消退的認知神經機制(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經費重大培育項目,經費20萬元,2013年1月—2016年12月
7.廣義“時間折扣”的認知機制與神經基礎(主持),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項目,經費5萬,2014年5月-2017年9月
8. 時間洞察力影響拖延行為的認知神經機制(主持),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項目,經費5萬,2016年9月-2017年9月
9.決策信心的認知與神經機制研究(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經費重點課題,經費7萬元,2011年9月—2013年9月
10.認知控制對跨期選擇調節的認知神經機制(主持),西南大學心理學部2012研究團隊建設項目,經費15萬元,2013年1月—2014年12月
11.決策信心對決策過程的調節作用(主持),211三期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經費13萬元,2010年12月—2013年12月
學術會議報告
2016年5月15-16日 發起“5.16”幼兒心理健康日及全國幼兒心理關愛聯盟
中國,重慶(人民網、光明網、新浪網、網易新聞、搜狐新聞、華龍網、重慶電視台等多家著名媒體爭相報導,其中重慶商報用頭版頭條對整個活動進行了全面介紹,中國教育新聞網、重慶市教育局官方網站等也進行了廣泛轉載)。
2015年5月28-29日 主辦兒童心理發展與腦健康會議,研討會的主要議題:兒童心理發展與腦健康、兒童心理病理性研究及矯正(包括ASD、ADHD等);中國,重慶,西南大學心理學部。
2016年10月20-24日 中華醫學會第21次全國兒科學術會議發育行為專業分會(召集人);主題報告:兒童心理發展與科學培養理念;中國,珠海。
2016年10月14-16日 前往西安參加第十九屆全國心理學大會,並在決策心理學分會進行學術交流。
2015年12月22日 前往深圳參加全國第一屆情緒與健康心理學學術研討會,並做大會主題報告“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amygdala-vmPFC following fear reminder predicts fear extinction”。
2015年11月26日 前往杭州參加決策心理學專委會學術年會,並做專題報告“跨期選擇認知神經機制研究進展”。
2014年10月10-12日 前往北京參加第十七屆全國心理學大會,並在決策心理學分會進行學術交流。
2014年7月21-23日 前往北京參加第二屆決策與腦北京國際研討會暨第一屆全國決策心理學學術年會(DMBR 2014),作為邀請報告人做大會報告(題目為“The Value of Emotion: How Does Episodic Prospection Modulate Delay Discounting?”),並參加工作坊報告(題目:“年輕導師的體會——研究生培養與科研成果產出”)。
2013年4月13-17日 前往美國舊金山(San Francisco)參加
認知神經科學(CNS)年會,與國際同行進行學術交流。
2016年5月15-16日 發起“5.16”幼兒心理健康日及全國幼兒心理關愛聯盟
中國,重慶(人民網、光明網、新浪網、網易新聞、搜狐新聞、華龍網、重慶電視台等多家著名媒體爭相報導,其中重慶商報用頭版頭條對整個活動進行了全面介紹,中國教育新聞網、重慶市教育局官方網站等也進行了廣泛轉載)。
2015年5月28-29日 主辦兒童心理發展與腦健康會議,研討會的主要議題:兒童心理發展與腦健康、兒童心理病理性研究及矯正(包括ASD、ADHD等);中國,重慶,西南大學心理學部。
2016年10月20-24日 中華醫學會第21次全國兒科學術會議發育行為專業分會(召集人);主題報告:兒童心理發展與科學培養理念;中國,珠海。
2016年10月14-16日 前往西安參加第十九屆全國心理學大會,並在決策心理學分會進行學術交流。
2015年12月22日 前往深圳參加全國第一屆情緒與健康心理學學術研討會,並做大會主題報告“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amygdala-vmPFC following fear reminder predicts fear extinction”。
2015年11月26日 前往杭州參加決策心理學專委會學術年會,並做專題報告“跨期選擇認知神經機制研究進展”。
2014年10月10-12日 前往北京參加第十七屆全國心理學大會,並在決策心理學分會進行學術交流。
2014年7月21-23日 前往北京參加第二屆決策與腦北京國際研討會暨第一屆全國決策心理學學術年會(DMBR 2014),作為邀請報告人做大會報告(題目為“The Value of Emotion: How Does Episodic Prospection Modulate Delay Discounting?”),並參加工作坊報告(題目:“年輕導師的體會——研究生培養與科研成果產出”)。
2013年4月13-17日 前往美國舊金山(San Francisco)參加認知神經科學(CNS)年會,與國際同行進行學術交流。
著作
1. 主 編 青少年心理成長護航叢書(4本)《充滿奧妙的心理學》、《走進心理學大師》、《神奇的心理學實驗》、《奇妙的心理錯覺》,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重慶優秀科普圖書一等獎)
2. 副主編(常務) 教師教育主幹課程教材《心理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副主編 國家“十一五”教材規劃教材《幼兒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 參 編“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高等師範院校專業基礎課教材:發展心理學》(第三章),科學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