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龍<山歌>研究》是2017年6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大木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夢龍《山歌》研究
- 作者:大木康(日)
- 出版時間:2017年6月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頁數:247 頁
- ISBN:978-7-309-12857-4
- 類別:論文概述
- 定價:35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字數:177千字
《馮夢龍<山歌>研究》是2017年6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大木康。
《馮夢龍<山歌>研究》是2017年6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大木康。內容簡介距今400餘年前,馮夢龍出生於蘇州。屢試不第後,他棄絕了科舉之念,以商品經濟發達、文化高度繁榮的蘇州為舞台,編撰了戲...
馮夢龍『山歌』の研究 《馮夢龍‘山歌’の研究》是勁草書房出版的圖書。
《山歌》是成書於明代的一部中國江南民歌專集,由馮夢龍採集編纂。該書是一部記載明代蘇州一帶(包括今蘇州、湖州和嘉興等)的民歌小調集。《山歌》失傳已久,1934年抱經堂主人在徽州訪得原書,顧頡剛校點後1935年排印出版,並為之...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馮夢龍與名妓侯慧卿分離。所輯《童痴二弄·山歌》約在是年刊行。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馮夢龍輯成《童痴三弄·笑府》。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馮夢龍赴麻城田公子之約,勘定其編輯的《麟經指月》,同時編...
馮夢龍山歌中的吳方言解釋 ——《山歌》卷一中的吳語解釋 周作人論馮夢龍輯錄的笑話和山歌 傳承創新 做靚馮夢龍文化構建相城民間價值高地 馮夢龍與相城地方文化研究 福建省壽寧縣打造馮夢龍文化品牌之啟示 談吳歌的傳承與發展 舊聞傳說 履濕...
《序》是明代馮夢龍創作的散文。作品原文 書契以來[1],代有歌謠,太史所陳[2],並稱風雅[3],尚矣[4]。自楚騷唐律[5],爭妍競暢[6],而民間性情之響,遂不得列於詩壇,於是別之曰山歌,言田夫野豎矢口寄興之所為[7],...
《月子彎彎照幾州》是南宋建炎年間江南的山歌。明清以來,文人收集山歌者漸多,並編有專集。明代馮夢龍(1576—1646)輯錄的《山歌》,內容廣泛,包括各種民歌。明代崑山文人葉盛(1420—1474)所著《水東日記》中記有“吳人耕作或舟行之...
馮夢龍全集-掛枝兒山歌 《馮夢龍全集-掛枝兒山歌》是一本圖書,作者是[明] 馮夢龍
因其口頭傳唱與即興發揮的特性,山歌一直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也未被系統、有效地蒐集與整理,因而很難從史料或古書上找尋到山歌詞作的遺蹟。即使翻遍《嘉應州志》,也不見“山歌”二字。直到明朝,著名文人馮夢龍收集編著的《山歌》民歌...
第五章馮夢龍與戲曲 第一節馮夢龍的戲曲創作 第二節馮夢龍的戲曲評點 第三節馮夢龍與蘇州派劇作家 第六章馮夢龍與民間文學 第一節明代文人對民歌的認識——以馮夢龍為中心 第二節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藥——《掛枝兒》、《山歌》...
馮夢龍與民歌 論馮夢龍《山歌》的核心價值 從語言學的視點看馮夢龍的白話著作 談馮夢龍的俗曲輯集 馮夢龍《山歌》與漢民族民間敘事歌 敘事元素·原型·套式——馮夢龍《山歌》與吳語敘事長歌 《掛枝兒》、《山歌》與民間性民歌研究 馮夢...
明代,馮夢龍採錄宋元到明中葉流傳在民間的大量吳歌,用吳方言記錄,輯錄成《山歌》、《掛枝兒》,以情歌為多。句式上發展為七言,清代是長篇敘事吳歌的成熟繁榮時期,經書商刊刻、文人傳抄和民間藝人的口傳,保存了大量長篇敘事吳歌...
大都生動活潑、率直真切。馮夢龍認為民歌為“民間性情之響”、“天地間自然之文”,率直真切——正如其在《敘山歌》里所說:“且今雖季世,而但有假詩文,無假山歌,則以山歌不與詩文爭名,...
《吳歌研究》作者過偉多次訪問吳歌流傳地區上海、南京、杭州、無錫、蘇州、寧波,獲贈200本左右吳歌書籍、資料。探索吳歌之源“吳欲越吟”、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吳聲歌曲》、明馮夢龍《山歌》,探索多彩的歌謠和《沈七哥》、《五姑娘...
蘆墟山歌歷史悠久,它的源頭最早可追溯到漢朝,至宋代郭茂倩把魏晉時期的吳聲歌曲編纂成集,成為《樂府詩詞》中的一部分。到了明朝,在馮夢龍編纂的《山歌》和《掛枝兒》中,對山歌有了進一步的記錄。在清代,當地歷史文獻、方誌對蘆墟...
馮夢龍在書前的《敘山歌》中,對民歌的特徵及其發展歷史,它的價值與社會作用等問題都作了扼要的闡述,是一篇較早的民歌短論,是研究馮夢龍民間文藝思想的重要資料。他在評註中提出了民歌整理要遵從民間文藝作品的原貌,對民間文學的蒐集...
《掛枝兒》(又名《童痴一弄》)和《山歌》(又名《童痴二弄》)是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編纂整理的兩部民間時調歌曲專集。馮夢龍(1574—1646),吳縣籍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猶龍,別號龍子猶,其室名墨憨齋。《掛枝兒》十卷,今存...
嘉善田歌,浙江省嘉善縣地方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嘉善縣位於長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上,世代相承的農耕文化孕育了當地特有的水鄉民歌。嘉善民歌習稱“田歌”,它原名“山歌”“田山歌”,據明代馮夢龍所編《山歌》記載,...
此後1959—1962年在同趙景深教授籌劃下編校出版了“明清民歌時調叢書”,先生出版了校序《掛枝兒》、《山歌》,以及《賈鳧西木皮詞校注》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整理校訂明代作家馮夢龍輯集的《掛枝兒》與《山歌》後所作的兩篇序言都很...
接著,發表《鳴鳳記中的吳歌》《明俗曲琵琶調》《王恩任擬歌謠》《北平說書分類》《灤州影戲》《孟姜女故事材料目錄》等文章,又點校馮夢龍《山歌》等。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初與譚其驤等人籌備組織禹貢學會,創辦《禹貢》半月刊,制定...
馮夢龍編輯了當時廣為流行的民間小曲集《桂枝兒》、《山歌》、《夾竹桃》等,風行一時,其中收集的都是南方吳語地區的民間艷情詩歌。這些民間小曲在歌詠、描寫男女性愛時比南朝民歌更為坦率直露,受到當代鄭振鐸等民間文學史研究者的高度...
如馮夢龍編輯的《山歌》,朱權編輯的最早的琴曲《神奇秘譜》等。朱載堉他的《樂律全書》對古代文化的最大貢獻是他創建了十二平均律。這是音樂學和音樂物理學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學史上的一大發明。
袁宏道·識周生《清秘圖》後 袁中道·楮亭記 袁中道·西山十記(選一)袁中道·江行日記二則 馮夢龍·序《山歌》馮夢龍·半日閒 馮夢龍·好好先生 曹學儉·洪汝含《鼓山遊記》序 王思任·剡溪 王思任·游慧錫兩山記 王思任·徐伯鷹《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