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君雅

馮君雅(1897~1961),又名馮正廷,漢族,廣南縣城西街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君雅
  • 別名:馮正廷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南縣城西街
  • 出生日期:1897
  • 逝世日期:1961
正文,歷史,

正文

馮君雅少年時天資聰明。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5歲的馮君雅在廣南高等國小堂就讀,當年昆明重九起義的訊息傳到廣南後,廣南知府在縣城召開民眾大會,進行紅、黃兩色的投票,投紅票者為順官,投黃票者為從賊。馮君雅不畏權勢所逼,毅然投了黃票。
馮君雅生於清末,成長於民國期間,親身經歷和耳聞目睹了當時許多鮮為人知的政壇要事、軍事活動及社會動態,並時時記錄,於1947年寫成了他50年中所見所聞和為學為政為人經歷的《我的五十年記錄》,為後人留下了難得的資料。
1915年初,馮投筆從戎,取道越南赴粵後去香港秘密參加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前身),入粵參加駐粵滇軍。1917年,孫中山以滇軍英勇善戰下令從中抽調優秀官兵組成警衛連,馮任連長,率隊入廣州保衛孫中山大元帥府,得以親自聆聽孫中山的教誨,堅定了革命信心,表示為實現三民主義而奮鬥。
馮在軍旅十餘年,先後任排、連、營長及中校副官等職,參加北伐戰爭。

歷史

20年代末,馮君雅棄武從文,回地方投身教育,1929年,富州縣政府委令馮為剝隘高等國小教員至30年代初返回廣南,以教書為生。任過中國小教師和縣督學。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馮異常憤怒,積極蒐集、書寫宣傳資料,率領學生進行抗日宣傳活動,起草《告民眾書》,編寫話劇《盧溝橋炮聲響了》、《一個老古董》和《兩個表兄弟》,以淺顯易懂的道理動員全縣人民支援抗戰和參加抗戰。同年他捐資半開銀100元作出征將士寒衣款,縣府給予“愛國可風”的表彰,並上報列人全省《抗日徵信錄》。1939年, 經國民黨雲南省黨部批准成立廣南縣黨部,籌備過程中馮積極努力,先後擔任組織股長、秘書、執行委員、監察委員、代理書記長等職。在此期間,他除了繼續做好 教育工作外,又增加了反貪和黨務兩項工作。任期內,廣南縣長楊抒、劉彬文、趙仲瑛、縣黨部書記長陳桂芳等貪贓枉法,大發國難財,私種罌粟,肆無忌憚。馮君 雅對此憤怒異常,堅持鬥爭。劉彬文被撤銷縣長職務,退出贓款6萬元。馮經常在縣黨部創辦的《前鋒周刊》上發表文章,揭露貪贓枉法的大小官員的醜惡嘴臉。1947年7月25日,馮以三青團廣南分團的名義,擬就一份檢舉包庇種煙的報告。要求嚴辦違法包庇種煙官吏劉劍魂、顧子珍等。
1949年,馮眼看國民黨敗局已定,毅然加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游擊縱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被安排在縣人民政府文教科工作,曾任城區各族各界人代會主席和雲南省各族各界人民代表。1955年受錯處,1961年病故,終年64歲。1985年廣南縣人民政府為馮君雅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