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學術論著自選集》是現代馮友蘭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馮友蘭學術論著自選集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馮友蘭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原名為《馮友蘭學術精華錄》,後受著作繼承人委託,更為此名,並對文字作了必要的校改。
本書是作者一生哲學學術活動的一部自選的代表作,反映了作者九十五歲一生中各個時期的重要學術成果。作者在本書的自序中指出:。我的學術活動有兩個方面,一是哲學,二是中國哲學史。我是以哲學為主,以中國哲學史為輔。這個集子所選的作品也是以哲學為限。”這一段話很清楚地說明了作者編輯此書的宗旨。
書本的主要內容有:第一部分,包括噬在接受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的儀式上的答詞》和《康有為“公車上書。書後》兩篇文章。作者在《自序》中談到了這兩篇文章的重要性,指出,“按其寫作年代說,這兩篇應列在最後。所以列在最前面,因為在這兩篇中,可以看出我一生中學術活動的經過及其方向,特別是第二篇的最後一句;‘闡舊邦以輔新命’尤為概括。我又把這一句話作為一幅對聯的上聯,下聯是“極高明而道中庸。”上聯說的是我的學術活動的方向,下聯說的是我所希望達到的精神境界。我還打算把這幅對聯親自寫出來,懸於壁上,以為我的座右銘。”可見,從這兩篇文章可以窺見作者一生學術活動的圭臬。
第二部分:包括了作者四十年代最重要的“貞元六書”中的五本著作——新理學(節選)、新事論(中國到自由之路)(節選)、新原人(節選)、新原道(一種中國哲學之精神)(節選)、新知言(節選)。這幾本著作是馮友蘭先生一生中最具獨創性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30年代完成了《中國哲學史》(上下卷)的寫作之後,馮友蘭先生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了自己哲學新體系的創立上。他的目的是想建立一個能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語)的新系統,想把中國傳統哲學恢復起來,激發人們的愛國思想,抵制日本的侵略。“貞元六書”構成了作者獨具特色的新理學,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其主要內容包括了新理學的哲學觀,即作者以西方新實在論和邏輯分析方法改造宋明理學、接著講宋明理學的。真際”、新理學的理、氣、道體、大全等。在歷史觀方面,作者提出了社會之理與勢,新理學的經濟史觀,“道德繼往,知識、技術、工業開新”等一整套理論。在人生哲學方面,作者提出了由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而道德境界而天地境界等層層遞進的新理學的境界說。此外,作者還提出了新理學的道統論。第二部分還有兩篇十分重要的著作噬三松堂自序(節選)——二,哲學》和《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冊)(節選——全書緒論)》這兩篇文章是作者在建國以後,歷經歷次政治運動而大徹大悟的反思之作,是作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刻理解和在自己哲學創作中的爐火純青的運用,可以說代表了作者建國以來學術活動的主要成果。
第三部分:包括{中國哲學與未來世界哲學》和《宋明道學通論》兩篇文章。前一篇文章是作者1984年為美國《哲學評論》雜誌”東方哲學討論”專欄而作的專論,後由塗又光譯出,刊於1987年第6期《哲學研究》。文中作者主要談了兩個觀點。一是未來的世界哲學一定比中國傳統哲學更理性主義一些,比西方傳統哲學更神秘主義一些。只有理性主義和神秘主義的統一才能造成與整個未來世界相稱的哲學。二是作者的新理學的境界說,闡述了作者的人生觀及其對世界哲學的意義。第二篇文章是作者1982年7月在美國夏威夷國際朱熹討論會上的發言,T0於1983年第2期《哲學研究》。作者認為關於人的學問就是哲學家的哲學,主要探討的是兩類基本矛盾:殊相和共相的矛盾、主觀和客觀的矛盾。
第四部分是作者的自傳和主要著作目錄。
本書是作者在九十多歲高齡時,在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自選的一部輯子,對於研究馮友蘭一生各個時期的哲學思想是很有意義的。
出版信息
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39.5萬字,責任編輯:段榮奎,張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