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慶

馮兆慶

馮兆慶,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兆慶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學位/學歷:理學博士
  • 專業方向:重離子核反應理論
  • 職務: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 論文數量:33篇(2019年7月) 
學習與工作經歷,主要研究成果,獲獎及榮譽,承擔科研項目,代表論文,

學習與工作經歷

2002年7月畢業於蘭州大學原子核物理及核技術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2007年7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GSI)理論組訪問學者,德國Helmholtz-DAAD獎學金資助。
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其中於2010年1月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導師。
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德國吉森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德國DAAD-K.C.Wong獎學金資助。
2012年11月至今,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主要研究成果

1. 超重核反應機制和合成超重新核素的探索。在雙核系統思想下,重系統碰撞形成超重核動力學過程中的俘獲(碰撞系統穿過庫侖位壘)、熔合(準裂變競爭)和蒸發(主要和裂變競爭)分別採用半經驗耦合道模型、求解主方程和統計蒸發理論來描述,建立了一個描述超重核形成的動力學模型。基於該方法,我們解釋了以208Pb和209Bi為靶的冷熔合反應和豐中子雙幻核48Ca轟擊錒系核的熱熔核反應合成超重核物理機制,系統研究了以錒系核為靶利用穩定豐中子彈核合成Z=108-114介於冷熔合和熱熔合之間的超重新核素,為蘭州重離子加速器上合成Z>110超重新核素提供了參考;探索產生超重核的其它反應機制,如庫侖位壘附近錒系核碰撞轉移反應生成豐中子超重核,特別是位於冷熔合和熱熔合衰變鏈之間的新核素;預言了合成超重核Z=119和120新核素。首次預言了合成超重新元素Z=117最佳彈靶組合和蒸發道,即利用反應48Ca+249Bk的3n蒸發道合成超重核294117。研究結果在《自然×中國》,中國科學院主頁作為亮點工作做了報導。
2. 中高能重離子碰撞動力學和粒子產生研究。建立了蘭州量子分子動力學(LQMD)模型,完成了程式編寫。LQMD模型已成為國際上研究費米能區到幾個GeV能區重離子碰撞動力學的主要方法之一。基於LQMD模型,我們研究了重離子碰撞和反質子(質子、介子)引起核反應中p介子和奇異粒子產生動力學;分析了核介質效應在粒子產生快度分布、橫向動量分布、不變截面譜分布和集體流等物理觀測量中的影響;系統研究了重離子碰撞提取對稱能密度依賴性的觀測量;研究了反質子、高能質子和重離子碰撞中碎片產生和超核形成機制;結合蘭州HIRFL-CSR和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德國GSI的SIS18和FAIR(CBM和PANDA),日本RIKEN和J-PARC等大科學裝置上核物理研究進行預先研究和分析。
基於上述各方面的研究,先後在Phys. Lett. B, Phys. Rev. C, Nucl. Phys. A, Chin. Phys. Lett.等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38篇(SCI收錄論文35篇),他人引用700餘次。

獲獎及榮譽

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2012.1-2015.12),
德國DAAD-K.C. Wong博士後獎學金,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青年科技獎“特別獎”

承擔科研項目

1. 2012年1月-2015年12月,高能重離子碰撞動力學和對稱能高密行為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175218),60萬,項目負責人。
2. 2012年1月-2015年12月,重離子碰撞提取對稱能的密度依賴性研究,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專項基金,40萬,項目負責人。
3. 2014年1月-2018年12月,高溫高密核物質形態研究子課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項目,主要參加者。
4. 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CSR外靶終端開展非對稱核物質性質實驗研究,大科學裝置聯合基金重點項目,項目主要參加者。
5. 2015年1月-2019年12月,FAIR能區高壓縮重子物質的狀態方程研究,國家重點研究發展計畫(973)子課題,主要參加者,260萬元。

代表論文

1. Zhao-Qing Feng,Wen-Jie Xie,Peng-Hui Chen,Jie Chen,Gen-Ming Jin.In-medium and isospin effects on particle production near threshold energies in heavy-ion collisions.Physical Review C92 (2015) 044604. (arXiv:1509.04792)
2. Zhao-Qing Feng,Wen-Jie Xie, Gen-Ming Jin. Nuclear in-medium effects of strange particles in proton-nucleus collisions.Physical Review C90 (2014) 064604.(arXiv:1409.5235)
3. Zhao-Qing Feng, Horst Lenske.Particle production in antiproton-induced nuclear reactions.Physical Review C89 (2014)044617.(arXiv:1405.1997)
4. Zhao-Qing Feng.Dynamics of strangeness and collective flows in heavy-ion collisions near threshold energies.Nuclear Physics A919 (2013) 32-45. (arXiv:1310.8072)
5. Zhao-Qing Feng. Transverse emission of isospin ratios as a probe of high-density symmetry energy in isotopic nuclear reactions.Physics Letters B707 (2012) 83-87.(arXiv:1111.359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