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廟,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龐莊行政村正中,建國後在文革等反封建運動中拆除。究其來歷源於一場感恩之旅,是先人的遺訓,更是對後人的期望。馬鞍廟的來歷,出自南陽民間文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鞍廟
- 地理位置: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龐莊行政村正中
- 拆除:建國後在文革等反封建運動中
- 俗稱:馬鞍,馬庵,馬安,馬鞍街
地理位置,來歷,寄語,
地理位置
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龐莊村村支部所在地,俗稱馬鞍,馬庵,馬安,馬鞍街等。
來歷
馬鞍(廟),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龐莊村。此地原有馬鞍廟一座,因歲月更替,廟已不見影蹤,卻有馬鞍街生龍活虎般存在,成為橫貫鄉鄰,造福一代代子民的巷道。
馬鞍廟——一場感恩之旅!
很久以前,馬鞍的南面(即現在小李莊所在的位置)是一片大湖,湖邊有一男子靠捕魚為生,與老母相依為命。生活習俗好酒。每日湖中捕魚舟上休息之時,必飲酒為樂,若己飲,則先敬天敬地。分管該湖的湖神亦愛飲酒,每次捕魚男子飲酒敬地之時,湖神必在舟旁接酒順飲。湖神出於對漁夫的感恩,每次漁夫舟上捕魚,湖神即在水下為之趕魚,漁夫收穫頗豐。久而久之,湖神直接出水登舟與漁夫暢飲,二人關係漸近。
湖神分管該湖,管理尚好,此地人民生活富足。上神欣賞其才,將其調離該湖,分去太行做山神。這一日,湖神登舟與漁夫對飲,依依惜別,臨行前,留話於漁夫,“以後若有大災大難,直向北走八百里,最高山頭即為我處。”
湖神調離此地三年,湖水平靜。即使沒有湖神出面幫忙趕魚,漁夫的收穫也尚可過活。三年之後,此地無雨,大湖逐漸乾涸,鄰湖人家生活拮据,漁夫亦難以維持生計,想到山神臨行前的話,心下想,這不就是我大災大難時,何不北去找湖神幫忙,救民於水火之中?
漁夫徒步北行數日直到太行,攀爬最高峰頂,終遇湖神。二人相遇,寒暄罷,湖神留其太行歇息。休息一月將近,漁夫牽掛家中八旬老母,感嘆此地風光雖好,但不可久留,湖神便送其離開太行。隨送紋銀數兩,讓其回家置買家產,開啟農耕,並送紅馬一匹。漁夫快馬加鞭直奔家門,到家後分紋銀於鄉鄰,置買農具,與鄉鄰共同開墾南湖,從此過起農耕生活,此地雖不富有,但也平靜安和。
馬鞍(廟)古時是社旗通往南陽的必經棧道,行人絡繹。這日,風和日麗,漁夫將馬拴於自家門口棗樹旁,紅馬站於高坡上,威風凜凜,煞是好看。恰有一橫行鄉鄰的惡霸富商從此經過,見漁夫家門口棗樹上所拴的紅馬是匹好馬,欲以紋銀取之。畢竟是恩人所賜良馬,漁夫不從,惡霸橫行取之。
就在惡霸牽馬走至至南湖岸邊時,狂風乍起,電閃雷鳴,一場大雨過後,紅馬消失,身下變為一堆泥巴,唯留一個馬鞍安然置於其上。此地人民,出於對湖神和漁夫的感恩,在紅馬消失之地修廟一座,將馬鞍至於期內供奉,並將此廟取名馬鞍廟!
寄語
馬鞍廟,一場感恩之旅,希望依舊生活在這裡的子民和從此地走出去的人,都要牢記先人遺訓,善於感恩,樂於分享,快樂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