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遺址

馬鞍山遺址

馬鞍山遺址位於福建省平潭縣白青鄉伯塘村北馬鞍山山坡上。1987年調查發現,二級階地(田地)散布著零星遺物,範圍約80平方米。遺址南側斷面暴露貝丘厚約20厘米,內含少量陶片。地表採集有夾粗砂灰陶片、泥質硬陶片和輕度石化貝殼等。陶片飾紋有網紋、螺旋紋。還採集白玉石環半個。遺址距今約4000~3500年,並有新石器時代的遺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鞍山遺址
  • 地理位置:福建省平潭縣白青鄉
  • 占地面積:80平方米
  • 年代分布:距今約4000~3500年
  • 開掘時間:1987
發掘歷程,出土文物,歷史價值,

發掘歷程

1980年4月,貴州省博物館調查發現,同年10月試掘。此後,以中國科學院古脊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為主,分別於1981年春試掘,1986年冬和1990年冬兩次正式發掘。將厚約3米的堆積物自上而下劃分為15層。第1、2層有不同時期的遺物混雜;第3層以下,除第4、5層外,各層都出石製品和動物化石。其中第8層含遺物較為豐富。先後幾次發掘獲得石製品1000多件,骨製品30多件和動物化石以及用火遺蹟。

出土文物

石製品有石核、石片、石錘和石器。原料以燧石為主。石核有錘擊和砸擊之分。錘擊石核居多,又有單、雙、多台面之別。石片以錘擊石片居多,砸擊石片有一端和兩端石片。石錘有錘擊石錘、砸擊石錘和銳棱砸擊石錘。以刮削器為主,並有單直刃、單凸刃、單凹刃、兩刃、多刃、端刃等形式。砍砸器有單刃、雙刃、端刃和復刃之分,尖狀器和正尖、側尖之別。石制器特徵反映出打片以錘擊法為主,砸擊法為輔。石器的加工以復向居多,反向和正向居次,錯向和互動較少。器形以小型居多,刃口銳的居多。骨製品有打擊骨片,打制骨鏟和較少的磨製錐、骨鏟。用火遺蹟有灰燼、燒石、紅燒土塊和燒骨。
動物化石有20多種,其中哺乳動物有大熊貓東方劍齒象中國犀巨貘等20種。

歷史價值

該遺址的地質時代屬晚更新世後期,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鈾系法測年為距今18000±1000年,碳14測年為距今15100±1500年。遺址在研究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多樣性和相互關係上具有一定的意義。
馬鞍山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