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文化委員會編著的《馬鞍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內容介紹:保護“非遺”,傳承文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性質的認識,保護和弘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創造的非常豐富而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的喜事、幸事,也是我們的歷史責任。衷心祝願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做得越來越好。一起來翻閱《馬鞍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吧!
基本介紹
- 書名:馬鞍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
- 出版社: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160頁
- 開本:16
- 作者:卞建秋
-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11414035
編輯推薦
圖書目錄
目錄
民間文學
馬鞍山的傳說(金家莊區)
千字文(當塗縣)
伍子胥過昭關傳說(含山縣)
“含山縣”名的由來(含山縣)
蒼山小白龍的傳說(含山縣)
遇仙橋(含山縣)
小白龍掃纂(和縣)
蜈蚣山傳(和縣)
半支梅的傳說(和縣)
藏漢橋(當塗縣)
夫子墳(當塗縣)
紗帽洲(當塗縣)
觀音庵(當塗縣)
雲霧禪林寺(當塗縣)
龍母墩(當塗縣)
將軍山(當塗縣)
黃山塔(當塗縣)
天門山(當塗縣)
姑孰(當塗縣)
東西彩虹橋(當塗縣)
臘八粥(當塗縣)
太白墓的新傳說(當塗縣)
李白醉青山(當塗縣)
慈姥山的傳說(金家莊區)
翠螺山的傳說(雨山區)
采石磯的傳說(雨山區)
三台閣(雨山區)
李白與貓子山的後生(金家莊區)
七仙女與董永(當塗縣)
霍里公雞山(花山區)
小九華的傳說(雨山區)
聯壁台(雨山區)
跳江捉月(雨山區)
衣冠冢和青山墓(雨山區)
大腳印(雨山區)
三元洞(雨山區)
和含仙子(雨山區)
燃犀亭(雨山區)
傳統音樂
當塗民歌(當塗縣)
傳統美術
和縣剪紙(和縣)
姑孰畫派(當塗縣)
馬鞍山剪紙(花山區)
佳山石雕(雨山區)
傳統舞蹈
採石跳和合(雨山區)
陶莊滾龍(當塗縣)
釜山板龍(當塗縣)
陶家橋蝦龍(當塗縣)
塘南新王高蹺燈(當塗縣)
儺舞(雨山區)
霍里皮老虎(花山區)
銀塘黃陂龍燈(雨山區)
傳統戲劇
廬劇[東路](和縣)
含弓戲(含山縣)
採茶燈(當塗縣)
傳統技藝
含山民間扎彩(含山縣)
含山封扁魚製作技藝(含山縣)
新市夏村醬瓜製作工藝(當塗縣)
丹陽三鮮羊肉火鍋製作工藝(當塗縣)
薛津臭豆腐乾製作工藝(當塗縣)
湖陽羽毛扇製作工藝(當塗縣)
太平府銅壺技藝(當塗縣)
博望打鐵工藝(當塗縣)
人生禮俗
誕生、命名習俗及禁忌(當塗縣)
滿月、百口、周歲習俗(當塗縣)
嫁女習俗(當塗縣)
葬禮習俗及禁忌(當塗縣)
民俗
清明節(當塗縣)
烏飯節(當塗縣)
湖陽六月初六龍船節(當塗縣)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湖陽《打水滸》(當塗縣)
附: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一覽表
文摘
一天,牛縣令帶著幾個隨從,出城遊春賞景。他們過了昭關。一路往西,登上牛頭山,遠眺當年曹操命名的橫龍山。他指著牛頭山和橫龍山之間的一座小山,問一旁的一個放羊老漢:“前面那座小山叫什麼名字?”老漢說:“那小山叫含珠山。”牛縣令忙問來歷。老漢指著橫龍山說:“那山是條龍。”又指了指腳下的山道:“這山是條牛。那座小山像一顆寶珠,被牛和龍兩頭含住,既吃不掉,又吐不出,所以我們當地人就都叫它含珠山。”牛縣令聽了,指著四圍的山說:“我們龍亢縣不是也在這群峰環圍之中嗎?四圍皆峰巒重疊,城似被山含吞,何不把這縣名‘龍亢’二字改為‘含山’?”回到縣衙,牛縣令馬上修表上奏,請求把縣名“龍亢”改為“含山”。不久,朝廷就批准了他的奏求。從此,“含山”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離含山城南20里,有座蒼山。蒼山腳下的村里住著一個打柴的陳寡婦。有一天,陳寡婦砍柴下山,口乾舌燥。她走到泉水盪邊,用雙手捧水喝。一連喝了十幾口,沒提防,一個麻雀蛋樣的圓球滑進了肚裡。陳寡婦也未介意,她挑起柴回了家。過了些日子,陳寡婦的肚子越來越大了。村里人看見,哪有不說閒話的?陳寡婦有口難辯,感到無臉見人。
又過了幾個月,陳寡婦臨產了,她覺得在家裡生太丟人,就來到蒼山原先她喝水的泉水盪,想生下孩子丟進水裡淹死。不料她沒有生出孩子,而是生出一條小白龍。一陣風颳來,那小白龍就不見了。陳寡婦又恨又氣又覺得丟人,就用自己的褲帶子,在樹上吊死了。
陳寡婦去世這天是陰曆五月二十三日,以後每年這一天,小白龍都要到蒼山給母親上墳。它來一趟,哭一趟,淚飛如雨,所以這一天蒼山周圍總是要下一場透雨,當地流傳著:“蒼山小白龍,祭母降喜雨。”P10-11
序言
跨越一江兩岸的碼鞍山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素有傳承、保護和弘揚各類文化遺產的良好傳統。當前,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頒布實施,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工作已步入快車道。
近年來,市文化館多次組織專家對市轄三區三縣的歷史淵源、藝術特色、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生存現狀等民間文化資源進行了專項調查,類別涵蓋民間文學、傳統美術、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技藝、人生禮俗、民俗和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等等。在此基礎上,編撰、創作了這部《馬鞍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詳細介紹了我市現存的國家級、省級、市級和部分縣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圖典的出版,是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建設階段性成果的集中呈現和展示。
保護“非遺”,傳承文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性質的認識,保護和弘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創造的非常豐富而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的喜事、幸事,也是我們的歷史責任。衷心祝願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做得越來越好。
是為序。
中共馬鞍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11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