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古鎮

馬鞍古鎮

馬鞍鎮是四川省儀隴縣的東部中心鎮,馬鞍鎮的建設是以一個縣級城市來定位,素有“西部客家第一古鎮”之稱,是國家級重點旅遊城鎮、紅軍總司令朱德的故鄉、“川北大木偶”發源地,1998年被列為四川省第四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6年被列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1年授予全省“鄉村旅遊示範鎮”,2014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鎮。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經濟發展區位優勢較為明顯,距老縣城(金城鎮)34公里、新縣城(新政鎮)60餘公里,南下南充市110公里,北上巴中市100公里,東鄰達州市110公里,通過南充融入成都 、重慶兩小時經濟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鞍古鎮
  • 行政區類別:四川省儀隴縣的東部中心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
  • 地理位置:馬鞍鎮是四川省儀隴縣的東部中心鎮
交通狀況,旅遊產業,產業結構,建設管理,社會事業,教育,計畫生育,衛生,文化事業,民政優撫,基層建設,地圖信息,

交通狀況

馬鞍鎮交通條件十分方便,儀平(儀隴—平昌)、瀠馬(南充市瀠溪鎮—馬鞍鎮)公路在馬鞍鎮交匯,又是連線儀隴東部的橋樑,也是連線川陝革命老區的樞紐。全鎮公路總里程167.6公里,縣幹道16公里,其它均為鄉村公路,全鎮26個行政村村村通公路,晴雨暢通。境內有1個變電站,即10000千伏安容量,全鎮通電率達100%,戶通電率達100%,程控電話安裝達1793戶,占全鎮總戶數的15%,已實現村村通電話,每4人就有1部手機,光纖電網有線電視已覆蓋全鎮,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5%,街道安裝300餘盞路燈,栽植綠化樹木1000株,街道綠化達100%,鋪設彩色地磚26000平方米,設立垃圾箱120個,建排污、下水道4.5公里。建成鎮通村油路、水泥路167.7公里,農村改建村社道路151.6公里,馬鞍融入南充2小時、成渝4小時經濟圈,基本解決了馬鞍人民的“出行難”問題。而2013年初建成的城成巴高速,從高速出口駛出後,僅需半小時即可到達馬鞍。閬儀營高速於2013年7月通過省政府批准,將縮短與周圍城市距離。另外正在修建的巴廣渝高速在2015年通車後會通過馬鞍,規劃中的綿達高速也將馬鞍囊括在內。到時,成都、重慶、西安等地遊客前往馬鞍會更加方便快捷。

旅遊產業

馬鞍鎮稱之為“西部第一客家古鎮”,集鎮形成於明末清初,1998年被列為四川省第四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6年被列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轄區有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的朱德故居紀念館,國家AAAA級風景區——琳琅山風景區,具有客家風情的民俗古街——紅軍街,有具有特殊意義的紅九軍政治部遺址,是中國紅色旅遊發展的重要基地,四川省紅色旅遊“36836”旅遊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康熙年間(1662—1722),湖廣移民馬鞍落戶者漸多,在侯家梁一座形似馬鞍的山腳下建場,因之名為馬鞍場。馬鞍場東鄰柳埡、義路兩鎮,與張思德故居隔山相望。南接楊橋、石佛兩鄉;西鄰周河鎮;北連紅軍旅長陳光弟烈士的家鄉福臨鄉和巴中的群樂鄉。全鎮幅員面積28平方公里。鎮西北多山,最高山為三墩坡,海拔617.9米,次為三星寨,均源於大巴山脈,經鐵山、八廟坪、煙洞山南下。鎮西的琳琅寨與三星寨隔河相望,兩山支脈縱橫交錯,地勢凹凸不平;南有順天庵、董家梁。
朱德故居紀念館
馬鞍古鎮朱德故居紀念館坐落在儀隴縣馬鞍鎮琳琅山下。距縣城36公里,為清嘉慶末年修建的三合院農舍。朱德故居紀念館於1978年12月13日經中共中央批准興建,1982年8月1日落成開館,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館名。1988年,國務院公布朱德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且又是“西部第一客家古鎮”。隨著琳琅山風景區的開放,集鎮更進一步快速發展,各種商業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到此參觀、旅遊者駱繹不絕,餐飲業生意興隆,以小南海大酒店、天馬大酒店、清和大酒店、和平大酒店、帥鄉農家樂等為代表的餐飲業每天門庭若市。全鎮從事第三產業人員達1800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4938人,第三產業收入占總收入的35%,第三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馬鞍古鎮
馬鞍古鎮
琳琅山風景區
琳琅山風景區是一個神奇的國家AAAA級原生態風景區,核心面積2.94平方公里。有森林面積1469畝,水面493畝。風景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朱德同志紀念館、朱氏祠堂、朱德誕生地、朱德父母故居、朱德故居、朱德父母墓地、丁氏莊園、柏楊湖等景點分布其中。
琳琅山風景區包括22個自然景觀和21個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突出“名”和“絕”,自然景觀突出“奇”和“秀”。琳琅山山勢雄偉,遍山蒼松翠柏,中峰突兀,五條小山樑均勻向五個方向延伸,鳥瞰此山,恰似一枚碩大的五角星,所以人們稱琳琅山為五星琳琅山,是景區內七大自然奇觀之一。無獨有偶,剛才大家參觀紀念館時是否還記得一根橫斷面呈紅五星的楊樹枝,這是從朱德在延安時手植的楊樹上摘下的枝條。如此巧合,不得不叫人張開想像的翅膀去遐想其中奧謎。
風景區幅員面積52.5平方公里,一次性接待客量為2330人,日遊人客量為4600人次,年遊人客量為140萬人次。琳琅山核心景區包括朱德故居、朱德誕生地、丁氏莊園和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面積將近3平方公里,以“朱德精神”為主題,以紅色文化為主線,以自然生態為背景,生動地再現了朱德同志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場景。
“五宮一廟”
五宮,即:文昌宮、禹王宮、廣聖宮、龍母宮、萬壽宮、關帝廟,均是清朝道光,鹹豐年間修建的歇山式穿逗木結構建築,建築物之間設封火牆,街拱門設計嚴謹、工藝精細。古街區猶若一條巨蟒橫臥在馬鞍山下。老場街道狹窄,蜿蜒曲折,古樸清雅。沿街南北兩端,各有廟宇一座,北端是三層重檐式的張爺樓(已毀),相傳此樓為紀念蜀漢劉、關、張桃園結義中的三弟張飛的功績而修建的。穿過張爺樓行約50米,則見四堵突兀壁立的封火牆,每牆只有三丈來高,兩牆之間分別建有湖南會館和廣東會館,湖南會館建有“禹王宮”、廣東會館建有“龍母宮”。每堵風火牆下的中部,有一圓拱形石門,街道從石門中穿過。場南端是關帝廟,是後人為緬懷蜀漢昭烈皇帝劉備的二弟關羽而修建的。關帝廟左側是一道是後人為緬懷蜀漢照烈皇帝劉備的二弟關羽而修建的。關帝廟左側是一道柵欄形的木門,越過此門,步入場尾小巷,是通向騎龍場的路徑。從關帝廟向左轉走入另一條小巷,便到了江西會館,又名“萬壽宮”,這是一座清工晚期建造的會館,廟堂合一的建築。這些建築都是歇山式穿逗木結構,設計嚴謹,工藝精細。整個古街區長約500餘米,建築歲月以清代為主,材質以木結構居多,兼有石材和土築牆。

產業結構

馬鞍工業區
馬鞍現正準備開發工業集中區,向場鎮東部方向發展,規劃15平方公里,其中3.5平方公里屬於工業集中區。馬鞍鎮的建設是以一個縣級城市來定位,努力打造為宜業、宜居、宜游的區域重鎮。儀隴有“中國氣都”的美譽,馬鞍鎮恰好臨近龍崗氣田,其儲量規模將遠超目前國內最大的普光氣田。馬鞍設有龍崗氣田輸氣管網在儀隴縣內唯一的分輸門站,新規劃的工業區同分輸門站的直線距離僅幾百米。“計畫未來在工業區內,依託套用龍崗氣田的資源優勢,推動加工型企業的發展,延伸產業鏈條。
馬鞍農業
馬鞍古鎮該鎮圍繞“主抓兔業,積極發展生豬養殖,大力發展小家禽和水產養殖”的發展思路,將獺兔、生豬、中藥材、經果林、中藥材、勞務輸出等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助農增收的骨幹產業來抓。
馬鞍古鎮
馬鞍古鎮
(1)獺兔業
全鎮規劃建設琳琅、梁山、玉蘭、蔡家坪、千埡、永安為獺兔養殖基地村,新建兔籠3600孔,增養種兔1000隻,出欄商品兔22.36萬隻,產值670.8萬元。至年底圈存兔122893隻。在發展方式上,繼續實行典型引路,大戶帶動,按照“支部+協會”、“公司(哈哥兔業)+農戶”的運作模式,培育獺兔基地村6個,成立獺兔養殖協會6個。
(2)生豬業
培植千埡、南海、瓦子坪、金山、大井等村為生豬養殖基地,建立圈舍1000平方米以上的生豬養殖場2個,培育養殖大戶34戶,其中出欄2000頭生豬的大戶5戶。全鎮出欄生豬30067頭,實現產值9388.5萬元,能繁母豬保險1784頭,補貼金額17.84萬元。生豬保險3500頭,理賠309頭,獲償17.8萬元。
(3)小家禽
落實琳瑛、鋼鐵、高坡等村為小家禽發展基地,年出售小家禽5萬隻。
(4)漁業
鋼鐵村為水產養殖基地,年出水產品2萬公斤。
(5)中藥材、果業
按照“因地制宜、政府引導”積極發展經果林和藥業,確定險岩、大埡、川石、夜鶴等村為藥業發展基地,種植藥村1000畝,瓦子坪、琳琅、蔡家坪、玉蘭等村為經果林基地,引入技術人員抓好現有果樹管護,使其早日見效。同時結合退耕還林適時補植、增植擴大經果林面積。
(6)蔬菜業
確定席庵、南海村為菌類生產基地,在原有基礎上擴大規模,搞出特色和品牌。確定險岩、大埡、千埡、席庵、南海、高坡等村為蔬菜基地村,種植蔬菜1000畝。
(7)勞務輸出業
通過鄉友聯合、親友聯誼,建設同鄉會等形式建設勞務基地,對口培訓勞務人才,搞好外輸勞務,實現全鎮外輸勞動力6000人,勞務產值達到1.5億元,勞務收入達到5000萬元。
基礎設施建設編輯
2008年,打通了土埡、夜鶴、險岩村5.1千米毛坯路,硬化了川石、龍呈、夜鶴等村的水泥道路。協助縣項目辦進行馬立公路改造,包括路基拓寬、路面鋪平、彎道拉直等工作。在公路維護上,重點維護利用率廣、急需整治的村道公路,爭取項目資金35萬元,發動民眾投勞8900餘個,整治了8條村主幹道,方便了民眾出行和生產生活資料的運輸。落實23處安全飲水工程,惠及56戶、234人,領取國補資金22159元。築牢加固了光明、團結2座小Ⅱ水庫,整治石河堰、山坪塘等病害水利工程8處,民眾自籌資金3萬餘元,投勞150多個,解決了8個村,12800人、5300頭牲畜飲水困難。

建設管理

按照建成“川東北旅遊精品城鎮、儀隴東部區域經濟中心、巴中、平昌、儀隴三縣交匯地商貿中心”的建設思路,致力拓展新區、擴張城鎮規模、提升城鎮檔次。馬鞍鎮將開工建設四星級賓館和10萬平方米高品質商住小區,啟動改造2個棚戶區,建設污水處理廠,完成客家步行街的景觀建設和風貌改造。3月,在城鎮開發上遇到了嚴峻的挑戰,經過歷時6個多月的停工整頓,開發區建設終於在11月正式開工復建,經過短暫的緩衝、調整、規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客家民俗一條街再次啟動,全年市政工程完成投資1400萬元,客家民俗一條街主體已澆築完畢,部分房屋開始封頂,即將進行外觀設計和街面鋪裝。硬化場鎮面積18000餘平方米,其他市政設施建設在年前全面完成。為解決場鎮垃圾處理問題,政府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落實垃圾填埋場的規劃、選址及征地手續。在城鎮的管理上,聘請了5名退伍志願兵成立了專門城管執法隊伍,配備了執法車輛3台,有效地規範了場鎮秩序,提升了場鎮形象。南海新農村綜合體(拆遷安置區)的平整土地工程已經完工。儀隴縣馬鞍鎮客家廣場即將竣工。

社會事業

教育

馬鞍鎮現有馬鞍中學(國中、高中)、馬鞍國小、鐵山國小、博達私立學校(國小、國中)。教育工作圍繞調整布局,基礎教育、成人教育,健康協調發展,落實了馬鞍國小新校區的選址、規劃和設計方案,擬定了馬鞍中學的增班擴容計畫,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全鎮7190名學生享受專項補貼175萬元。

計畫生育

以穩定低生育水平為核心,圍繞優質服務、以人為本做文章,創新工作機制,改進工作作風,加強宣傳教育,拓展服務內容,嚴格依法行政,計生基礎得到鞏固,生育秩序穩定,民眾滿意率提高。

衛生

馬鞍鎮現有儀隴縣第二人民醫院(中心衛生院)、儀隴宏濟醫院(儀隴縣馬鞍鎮紅十字醫院)、鐵山衛生院(特長是骨科)三所醫院。中心衛生院投資230萬元,新建了住院大樓。儀隴宏濟醫院是一所國家批准成立的非營利性綜合性醫院,是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完成了28個村級衛生站陣地建設。在農村,全面開展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全鎮參加新型合作醫療農民27154人,參合率達98%,村村建起了衛生站,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解決。

文化事業

以旅遊產業為平台,大力挖掘客家文化、書法、剪紙、篆刻,老體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豐富馬鞍鎮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廣播事業實現了社社通。
馬鞍場鎮的文化活動,從民國十九年(1930年)建立民眾教育館開展文體活動開始,一直很活躍。解放後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1950—1966年,這一時期活動主要是幾個客家會館的廟會、節日燈會、川劇坐唱、龍燈獅舞、外來劇團演出,看“西洋鏡”等為主。第二個時期是“文化大革命”十年至1985年。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紅衛兵組織革命文藝宣傳隊,唱“語錄歌”,跳忠字舞,排潰樣板戲。廟會、燈會、龍燈獅舞、川戲坐唱等被視為“四舊”而被迫停止。文化大革命後至1985年,文化活動處於恢復調整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電影,節日學校、單位短小節目演出。第三個階段是1985—2002年,尤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是場鎮文化發展的最好時期。
紅色旅遊勝地,愛國教育基地
我鎮景區是全國百大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轄區景點包括朱德誕生地、朱德故居、朱德故居紀念館、朱德父母故居等一系列的旅遊鏈;整個景區占地數十平方公里,遊客接待量大。
客家人聚居地,客家文化突出
儀隴縣是清朝時湖廣填四川的重要遷入地之一,是我國西部僅次於成都洛帶的最大客家人聚居地,客家人的語言、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建築等至今保存相當完整。客家人是我鎮的主要居民,至今保留著較多的客家民風民俗和地主建築。主要景點包括丁氏莊園和“五宮一廟”。丁氏莊園:位於朱德父母故居東南500米的轎頂山下,始建於民國元年,占地面積6800平方米,有房屋108間,前後修建了18年。院內門庭對稱,雕梁畫檐,布局雅致,結構巧妙,是川東北第一大地主莊園,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濃郁的三鄉文化
儀隴素以書法、剪紙、篆刻的“三鄉文化”著稱,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近年來,景區農民和馬鞍鎮居民大力開發具有本土特色的剪紙、篆刻、書法、川北大木偶為主題內容的旅遊文化紀念品和客家竹篾器具等傳統手工藝品。馬鞍是聞名全國的川北大木偶發源地,景區內不少民間藝人能為遊客現場表演獻藝。景區居民建築的窗花雕刻、門楹對聯無不顯示出厚重的文化底蘊。

民政優撫

民政事業健康發展,敬老院達到市級模範敬老院標準,享受農村低保653人,享受總金額達26.12萬元,享受城鎮低保620人,金額達74.4萬元,五保對象187人,優撫對象271人。

基層建設

鎮黨委採取集中培訓、以會代訓等形式已舉辦培訓班6期,受訓人員達780多人次。全年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36名,發展新黨員45名,預備黨員轉正19名。在琳琅、玉蘭、蔡家坪三個村搞點示範,然後在全鎮25個農村農村支部全線推開,在農村無職黨員中推行了以“身份職責明亮化、教育培訓常態化、議事決策制度化、監督評價立體化、關愛服務人本化”為主要內容的“五化”建設,以增強了黨員主體意識,保障其主體地位進一步落實。全鎮28村(社區)的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和鎮黨委簽定了廉勤承諾書。
以創國家5A級景區為契機實現跨越發展
馬鞍鎮的朱德故里景區正在積極爭創國家5A級景區,以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朱德故居為核心景點,重點發展以瞻仰、紀念為主的紅色旅遊文化。
7月9日,記者在朱德故里景區看到,指揮平台已經建好,門禁和抓拍系統正在完善,2.5公里景區環線公路也在加緊施工,將在8月完工,新遊客中心和導視系統正在進行施工設計。
針對特有的客家文化,該鎮打造了“客家民俗一條街”。這裡所有的建築均體現客家文化和客家風格,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米,400米長的古街配合旅遊景區建設,展示客家文化和客家民俗風情。目前,“客家民俗一條街”主體建築已經完成,街道、景觀塑造等後續工作正有序推進,即將啟動弘德廣場至北門廣場沿街的風貌打造。
隨著巴南高速公路與在建的巴南廣高速公路縱貫儀隴南北,即將開工建設的營儀閬高速公路橫穿儀隴東西,馬鞍鎮的區位優勢凸顯。據鎮長李義介紹,按照城鎮規劃,到2030年馬鞍人口達10萬,場鎮面積10平方公里。

地圖信息

地址:南充市儀隴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