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陵道古戰場旅遊區處於馬陵山地區,位於郯城縣城東10公里,南北走向,因狀如奔馬而得名。馬陵道在郯城縣境馬陵山地段,南起大尚莊鄉的孫家塘,北到清泉鄉的九道灣,在郯城縣境約40餘公里。該山在臨沐、郯城、江蘇省新沂、東海四縣交界處交界處,綿延60餘公里。歷史上著名的齊魏馬陵之戰就發生在這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陵道古戰場旅遊區
- 位於:郯城縣城東10公里
- 處於:馬陵山地區
- 走向:南北
景區歷史,歷史遺蹟,地理特點,歷史記載,開發建設,規劃範圍,策劃目的,
景區歷史
公元前341年,魏國大將龐涓率兵攻打韓國,韓國求助於齊國。齊國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直攻魏國國都大梁。龐涓聞訊回兵,齊軍早已繞道東撤。龐涓率兵追趕;孫臏採用減灶誘敵之計,將魏軍誘入馬陵古道,大破魏軍,射殺龐涓。孫臏馬陵滅狂龐,深謀細慮弱克強,智者為尊天下理,出奇制勝留絕唱. 馬陵山之戰發生於此,馬陵古道遊覽區因馬陵之戰而出名,2001年,“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在此建立了“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教研基地”,中國僅此一地。
歷史遺蹟
馬陵山地形複雜,因此山地處北東向郯廬斷裂帶(為我國東部巨型斷裂帶,北起瀋陽南到安徽的廬江)中段,故有山體扭曲的地質景觀,有錯落有致的千層崖、泥裂龜殼崖。馬陵山上發現的古化石極為豐富,珍貴而罕見,有中生代柏樹化石,大片碎枝葉化石群,有大面積的鴨嘴恐龍化石群,有新生代大象化石、鹿化石、犀牛化石、熊化石等,故馬陵山有“天然博物館”之稱。
地理特點
馬陵古戰場旅遊區分山頂道、山澗道、河谷道,馬陵道旁與馬陵之戰有關的地名、村名很多。有馬場,相傳是餵養戰馬的地方;古寨,為駐紮軍隊的地方;有龐涓一次上馬石、射箭崖、卸甲營、恨谷崖、龐涓溝、龐涓二次上馬石、龐涓死地、分屍嶺、跑馬嶺、安子廟、龐涓墓等有關地名村名,與馬陵之戰有關的資料也很多。
歷史記載
據《戰國策》魏策載“伐齊是寡人之仇也,出大梁,過外黃,伐齊並莒”,說明是魏國發動的一次伐齊戰爭,同時走的也是這條道。
在馬陵道旁出土的戰國時期兵器有銅戈、銅矛、銅劍、銅簇等,特別是1987年大尚莊出土的一件帶銘文的銅戈《邵氏佐》戈,更加證明魏國軍隊曾在郯城馬陵山打過仗,否則魏國的兵器不會遺失在馬陵道旁。
開發建設
規劃範圍
馬陵古戰場旅遊區總體區域面積將近166.3平方公里,地形變化豐富,以山區地貌為主。馬陵山,位於魯南蘇北交界處,(北緯34°25ˊ-34°48ˊ,東經118°24ˊ-118°27ˊ之間),主體分布在具有山東南大門製成的郯城縣內,由北向南跨臨沭,郯城,和江蘇的新沂,綿延60多公里,山頂道為著名的歷史古道,沭河從西部流過。
策劃目的
1、挖掘地區的環境和資源特色,合理分析市場消費訴求,建構相對完整的遊憩系統。
2、對設施、構築物的形態提出意象化建議,為設計施工進行指導。
3、經驗性地預估投資成本,並對回報收入的可能性進行判斷。
4、配合核心功能的遊憩系統,模擬消費者的遊歷過程,評估市場吸引力。
5、研擬未來的品牌建立和開發運作內容,確保項目的可操作性。
6、勾勒郯城的旅遊發展願景,以期達到整體區域協調、持續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