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春帆樓

馬關春帆樓

馬關春帆樓是日本下關(亦稱馬關)的一家旅店,是1895年4月17日中日雙方簽訂《馬關條約》的地方。(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關春帆樓
  • 地點:日本下關市
春帆樓建在一個小丘上,拾坡而上,為一平地,平地的正面為旅店。旅店門前的左側立有一石碑,上面的銘文記載著這家旅店的簡要歷史。這裡原是阿彌陀寺,後寺廢,由一位名叫藤野玄洋的人在廢墟上建立起一家醫院。藤野去逝後,其妻改為客館,由於它“負山面海,東仰壽永陵,西俯瞰街衢,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令人不惶應接”,故“縉紳多投於此”。
馬關春帆樓
中日雙方在日本馬關春帆樓簽訂馬關條約
旅店正門右側,有一日式建築,即當年清政府代表與日本政府代表談判的場所。其門前豎一長條形木牌,上書“日清講和紀念館”,下為一遮雨木板,則為說明介紹。
會所正中間是寬大的談判桌。出於文物保護需要,已用落地玻璃將四周罩了起來,參觀者只能透過玻璃罩,觀看裡面的擺設:一張長形大桌,將談判者劃分兩個陣線。桌子一側為清政府代表,有一把軟靠椅和若干硬靠椅。軟靠椅是李鴻章的專座,硬靠椅則為其餘人員的座位。桌子另一側,為兩把軟靠椅及若干硬靠椅,自然是日本方面的座位。每張椅子旁,都立有木板,上書當年某某人之座及其官銜、品級和談判的身份。
旅店正門左側,有一條小路,路口有指示牌,上書“李鴻章道”四字。1895年3月19日,李鴻章偕其子李經方、美籍顧問科士達等及隨員抵達馬關,次日與日本全權大臣伊藤博文(內閣總理)、陸奧宗光(外務大臣)開始談判。會上,李鴻章要求議和前先行休戰,日本則提出十分苛刻的休戰條件:大沽、天津、山海關等地的清軍全部向日軍繳械,天津至山海關鐵路交日本軍務官管理,且停戰期間日本一切軍費由中國承擔。這些條件無疑將北京置於日軍的監視之下,自然遭到清政府的反對。24日,李鴻章奉清政府之命,在談判會上撤回休戰要求,表示拒絕日本提出的條件。當天,李乘馬車返回寓所,途中遭到日本浪人槍擊,子彈擦傷左顴,頓時血流滿面。此事傳出,國際輿論頓然大嘩。當時,俄羅斯已派軍進入中國北部,狼狽不堪的日本政府擔心第三國藉機干涉,這才由“日皇遣使慰問謝罪”,遂“結約解兵”(《清史稿·李鴻章傳》)。為了防止再出現意外,日方沿著春帆樓左側的山腰間修了這條專供李鴻章行走小路。
“李鴻章道”是一條極為普通的小路,指示牌位於春帆樓範圍內,故稍有修整,再往前走便是彎彎曲曲的山路。
春帆樓前的那塊石碑,刻寫著“今之國威之隆,實濫觴於甲午之役”,而談判會所外的小院裡,也立著伊藤博文、陸奧宗光兩人的半身銅像。至於春帆樓石碑的銘文撰寫者,則為1895年5月8日在煙臺與中國政府正式交換《馬關條約》的日本代表伊東已代治。(圖片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