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貴州省地處雲貴高原東斜坡,緯度偏低(北緯24°37′-29°13′),境內地形地貌複雜(高原、中山、丘陵),海拔高低懸殊較大(160-2900m),氣候類型多樣性(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和溫暖帶)。多種不同生態帶的複合氣候,給貴州多類型、多品種、多季節、多產品上市、周年供應提供了極其良好的自然條件。為了充分利用貴州氣候資源,使馬鈴薯生產實現快速、穩定、持續發展,制定了地方標準《馬鈴薯種植區劃規範》(DB52/T 1571-2021)。
編制進程
2018年6月29日,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現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省質監局關於下達2018年第一批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的通知》,項目獲得立項。地方標準《馬鈴薯種植區劃規範》(DB52/T 1571-2021)由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提出並歸口。
2018年7月中旬,成立以貴州省馬鈴薯研究所為主,安順市農業科學院和畢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參與的《馬鈴薯生產標準體系》項目組,開始收集國內外馬鈴薯生產相關標準,進行體系架構設計,並徵求全省相關部門、部分馬鈴薯生產企業的意見。根據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現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於2017年12月4日發布《2017年擬廢止或修訂地方標準公示》中涉及馬鈴薯生產的標準,討論確定需要進行修訂的標準清單。
2019年6月下旬,項目組結合《標準體系構建原則和要求》(GB/T 13016-2018)相關規定,初步完成《馬鈴薯種植區劃規範》架構工作。
2019年7月15日,將相關材料上交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標準化處,根據反饋意見進行修改。
2019年7月29日,邀請貴州省標準化院、貴州大學、貴州師範大學與貴州省植物保護研究所相關專家對體系架構進行內部評議。
2019年9月上旬,根據專家評議意見,修改完成《馬鈴薯種植區劃規範》。貴州省生物技術研究所和貴州大學共同承擔了《馬鈴薯種植區劃規範》的制定工作,編寫組成員在原有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根據標準制定的適用性、先進性、統一性和協調性原則和科學、準確、簡明、統一的要求,起草了標準制定實施方案,並對資料進行補充調查。2019年9月10日提交了《馬鈴薯種植區劃規範》徵求意見稿。2019年10月12日,經過專家初評,建議對馬鈴薯種植區劃規範進行修改完善,並撰寫編制說明。
2021年3月23日,地方標準《馬鈴薯種植區劃規範》(DB52/T 1571-2021)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1年7月1日,地方標準《馬鈴薯種植區劃規範》(DB52/T 1571-2021)實施。
制定依據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貴州省生物技術研究所、貴州大學。
主要起草人:鄧仁菊、雷尊國、盧揚、李飛、何天久、尹旺、吳永貴、楊昌達。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 範圍 | |
---|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 術語和定義 | |
---|
4 區劃原則 | |
---|
5 區劃依據 | |
---|
6 種植生態區劃分 | |
---|
附錄A(規範性附錄)馬鈴薯4個一級區、8個二級區的農業氣候區劃指標 | |
---|
附錄B(規範性附錄)貴州馬鈴薯種植區劃圖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馬鈴薯種植區劃規範》(DB52/T 1571-2021)規定了馬鈴薯種植區劃基本原則、依據及分區等原則性和技術性要求。該標準適用於馬鈴薯種植分區、規劃、基地建設與管理等。
引用檔案
| GB 15618 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 |
參考資料:
實施建議
該標準發布後,匯同貴州省標準體系其他部分,建議組織貴州省內馬鈴薯種薯產區相關技術人員、從業人員、生產企業進行統一的培訓,推廣套用該標準。
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馬鈴薯種植區劃規範》(DB52/T 1571-2021)的制定,確保了糧食安全,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有利於促進農業增產、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建設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城鎮化作出新的貢獻;科學的編制馬鈴薯種植區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