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名,為鞘翅目,瓢蟲科。分布黑龍江、內蒙古、福建、雲南,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西藏等。主要危害馬鈴薯、茄子、青椒、豆類、瓜類、玉米、白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綱:昆蟲綱
- 目:鞘翅目
- 科:瓢蟲科
- 分布區域:黑龍江、內蒙古、福建、雲南,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西藏等
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生物學特性,生活習性,防治方法,人工捕捉成蟲,人工摘除卵塊,藥劑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7~8mm,半球形,赤褐色,密披黃褐色細毛。前胸背板前緣凹陷而前緣角突出,中央有一較大的劍狀斑紋,兩側各有2個黑色小斑(有時合成一個)。兩鞘翅上各有14個黑斑,鞘翅基部3個黑斑後方的4個黑斑不在一條直線上,兩鞘翅合縫處有1~2對黑斑相連。
卵
長1.4mm,縱立,鮮黃色,有縱紋。
幼蟲
體長約9mm,淡黃褐色,長橢圓狀,背面隆起,各節具黑色枝刺。
蛹
長約6mm,橢圓形,淡黃色,背面有稀疏細毛及黑色斑紋。尾端包著末齡幼蟲的蛻皮。
生物學特性
中國東部地區,甘肅、四川以東,長江流域以北均有發生。在華北1年2代,武漢4代,以成蟲群集越冬。一般於5月開始活動,為害馬鈴薯或苗床中的茄子、番茄、青椒苗。6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第一代炒諒迎幼蟲為害期,7月中下酷諒熱項旬謎汽鴉為化蛹盛付膠鞏期,7月底8月初為第一代成蟲羽化盛期,8月中旬為第二代幼蟲為害盛期,8月下旬開始化蛹,羽化的成蟲自9月中旬開始尋求越冬場所,10月上旬開始越冬。成蟲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最為活躍,午前多在葉背取食,下午4時後轉向葉面取食。成蟲、幼蟲都有殘食同種卵的習性。成蟲假死性強,並可分泌黃色粘液。越冬成蟲多產卵於馬鈴薯苗基部葉背,20~30粒靠近在一起。越冬代每雌可產卵400粒左右,第一代每雌產卵240粒左右。卵期第一代約6天,第二代約5天。幼蟲夜間孵化,共4齡,2齡後分散為害。幼蟲發育歷期第一代約23天,第二代約15天。幼蟲老熟後多在植株基部莖上或葉背化蛹,蛹期第一代約5天訂訂,第二代約7天。
生活習性
日常生活習慣
生活在植物的葉子了,以植物的葉子為吃。
防治方法
人工捕捉成蟲
利用成蟲假死習性,用薄膜承接並叩打植株使之墜落,收集滅之。
人工摘除卵塊
此蟲產卵集中成群,顏色鮮艷,極易發現,易於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