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池村

馬軍池村

馬軍池村是林州市合澗鎮下的一個行政村,包含馬軍池村,南窯村,白街村三個自然村,馬軍池村、白街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侯姓,南窯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姓李。

馬軍池因村中心有一個古老的池塘而得名,村子的西北面有一個古老黑龍殿,村子中間是有一個菩薩殿和侯氏祠堂,村子北面是關公廟和土地公公廟,村子東頭是侯氏祖墳。

南窯村因一句斷把的撥浪鼓難搖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軍池村
  • 行政區類別:河南安陽
  • 所屬地區:太行山東麓,晉、冀、豫三省交界處
  • 下轄地區:林州市合澗鎮
  • 政府駐地: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合澗鎮馬軍池
  • 地理位置:位於太行山東麓,三省交界處
  • 面積:2046平方公里
  • 人口:100萬
  • 著名景點:馬軍池村
基本概況,歷史語言,歷史沿革,語言,

基本概況

林州是紅旗渠的故鄉,是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位於太行山東麓,三省交界處。1994年元月撤縣設市,全市總面積2046平方公里,總人口100萬。2009年,林州市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生產總值完成270億元,增長16.5%。

歷史語言

歷史沿革

元朝末年,自然災害頻有發生,黃河地區水患尤其嚴重。同時統治者的高壓統治,導致紅巾軍起義,戰亂紛爭,民不聊生,人口大量減少。明初洪武年間開始從山西移民墾荒,使農業有所恢復。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發生了“靖難之變”戰亂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東、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涼局面,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
明代時,當時將山西境內的許多移民集中到此地,再分批遷往其他省份。根據《明史》、《明實錄》等史書記載,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樂十五年(1417年)近50年內,先後總計從山西移民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間10次,永樂年間8次。這些移民遷往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陝西、甘肅等十餘省,500多個縣市。
在中國北方地區,大量的民間家譜、碑文資料有詳細記載,在地方志如《溫縣誌》、《寶豐縣誌》、《寧陽縣誌》、《丹風縣誌》、《商南縣誌》、《山陽縣誌》等都明確記載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集中移民。至今在河北、河南、山東、東北等地區仍流傳著一句民謠:“問我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馬軍池村的祖先侯十二也是洪洞大槐樹中的一個,來到這裡已六百多年,侯氏子孫繁衍生息。

語言

馬軍池人說的是正統的林州方言,林州話屬北方語系。林州方言語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高亢宏亮,發音清晰,渾厚直硬,變音較多,四聲分明,去聲字多多。辭彙豐富,詞尾多有後綴;句中常有語頭、鑲中和綴尾,說話常省略某些詞語 。林州話對多音節詞的首音節詞讀得沉重、響亮、節奏長,末音節詞讀得輕、低、節奏短:常因發音速度快,省略或輕放讀個別詞的聲母、韻母,聽起來好象改變了原來詞語的音節 。林州人質樸,說話豪邁,每個字都是氣出丹田,生生硬硬,如吵架一般吼出來,林州話和河南話竟然不屬於同一語系:典型的河南話屬於中原官話,而林州話則屬於晉語。 "晉語前身應該是漢代揚雄《方言》提到的"趙、魏之西北"方言。晉語的使用人口近5000多萬(86年是4600萬),其中山西約2000萬(不含運城和臨汾大部,運城話和臨汾話屬於關中系統)、內蒙古中西部、河北西部、河南北部各近1000萬,陝北有300多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