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赫帶現象

馬赫帶現象通常所指視覺的一些現象。

馬赫帶-指人們在明暗變化的邊界,常常在亮區看到一條更亮的光帶,而在暗區看到一條更暗的線條。這就是馬赫帶現象,馬赫帶不是由於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於神經網路對視覺信息進行加工的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赫帶現象
  • 外文名:Mach band
  • 發現者:奧地利物理學家 E. 馬赫
  • 發現時間:1868年
  • 實質:一種明度對比現象
馬赫帶(Mach band)1868年奧地利物理學家 E.馬赫發現的一種明度對比現象。它是一種主觀的邊緣對比效應。當觀察兩塊亮度不同的區域時,邊界處亮度對比加強,使輪廓表現得特別明顯。例如,將一個星形白紙片貼在一個較大的黑色圓盤上,再將圓盤放在色輪上快速旋轉。可看到一個全黑的外圈和一個全白的內圈,以及一個由星形各角所形成的不同明度灰色漸變的中間地段。而且還可看到,在圓盤黑圈的內邊界上,有一個窄而特別黑的環。由於不同區域的亮度的相互作用而產生明暗邊界處的對比,使我們更好地形成輪廓知覺。這種在圖形輪廓部分發生的主觀明度對比加強的現象,稱為邊緣對比效應。邊緣對比效應總是發生在亮度變化最大的邊界區域。
我們可以用側抑制來解釋馬赫帶現象的產生。側抑制是指相鄰的感受器之間能夠互相抑制的現象。由於相鄰細胞間存在側抑制的現象,來自暗明交界處亮區一側的抑制大於來自暗區一側的抑制,因而使暗區的邊界顯得更暗;同樣,來自暗明交界處暗區一側的抑制小於亮區一側的抑制,因而使亮區的邊界顯得更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